浙江开放型经济的若干特点

2018-08-22 01:42徐剑锋
浙江经济 2018年14期
关键词:浙商浙江贸易

□徐剑锋

改革开放40年,浙江开放型经济具有由内而外、先贸易后投资,以市场为导向、官民联动发展,投资与商品、劳动力流动的替代性,结构的不对称性,区际开放与国际开放的互补性,贸易与投资的互补性等特点

对于浙江而言,开放既包括国内省际的区域开放,俗称“对内开放”,又包括对海外(包括台港澳)的对外开放。从1978年至2017年,浙江区际贸易从少量的计划调配到年交易额超过数万亿元,出口额(包括货物与服务出口)从0.52亿美元增至2017年的3300多亿美元,进口额从1700多万美元增至2017年的1100多亿美元,均增长6400多倍;浙商对省外、海外直接投资从无到有,增至目前的上千亿元与近百亿美元,吸收海外直接投资从空白到2017年的179亿美元。浙江也迅速从原来的封闭经济小省,成为走在全国前列的开放经济大省,为浙江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浙江开放型经济具有由内而外、先贸易后投资,以市场为导向、官民联动发展,投资与商品、劳动力流动的替代性,结构的不对称性,区际开放与国际开放的互补性,贸易与投资的互补性等特点。

由内而外,先贸易后投资的递进性

从贸易、投资主体指标看,浙江经济的开放发展呈现出先贸易后投资、先区际后国际的特征。这也是浙江区别于广东、上海等城市的显著特点。

浙江的开放过程从时间与主要内容上看,呈现出从上世纪90年中期以前的“区际商品输出”为主导,到90年代初中期开始的“区际商品大量输入”“出口贸易”勃兴为特征,再到90年代末以后的“外来直接投资”与“对区外投资”兴起为标志的这样一个过程(见图1)。

以市场为导向,官民联动发展

以市场机制为主、官民联动发展是浙江开放的一个重要特征。浙江经济开放发展以民间自发为主,以民营企业、经营者为主体,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根据比较优势原则推进。但在浙江的开放进程中,政府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区际贸易、国际贸易、区际投资与吸收外资,基本上是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进行。浙江民营经济占主体地位的特点,也使得浙江经济开放更容易按市场规则进行。这也是经济发展阶段落后于上海、北京的浙江,对区外、海外投资却领先京沪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比较优势原则,浙商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省内市场饱和后,不断向省外扩展市场。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经济软着陆与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国内消费需求较为低迷,浙商开始由内转外,大力开拓海外市场。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中西部的崛起、长三角一体化的进展,浙江资源瓶颈初现,浙江企业加大了对区外投资,兴起了区际投资热潮。同时,海外资本看好浙江市场,大量进入浙江。

图1

与此同时,政府的引导功不可没。开放初期,浙江企业面临原材料与能源严重短缺,全省地方工业年需煤炭1000多万吨,浙江需求缺口400多万吨;全年钢材消耗100多万吨,国家分配仅50万吨;生铁、木材、轻纺等原料都有很大缺口。1979年9月,浙江省政府设立日常机构“浙江省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具体负责区际经济合作的政策制定、计划安排、分配调度以及组织管理工作,大力开展区际经济合作,引进能源资源,减缓了浙江资源的紧张。同时,浙江省经济技术协作办推进小化肥等技术向全国输出,开展有偿技术援助,并促进企业与全国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引进技术与人才。

1999年,浙江省政府明确提出“走出去”战略,推进浙江企业对海外投资。此后,浙江省委、省政府数次带领经济考察团,赴各地访问交流,推进企业与访问地签订投资与贸易协定,促进了区际贸易与区际投资发展。200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战略,加大引资力度。这些战略布局与措施,都极大地促进了浙江经济的进一步开放。2004年,浙江省政府制定《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若干意见》,确定具体的开放策略与措施,推进浙江对内对外开放。

市场层面启动的倒逼型开放

市场层面启动的开放,即由市场开放起步,进而推动生产过程的开放,逐渐融入全国与全球分工协作生产体系,进而通过区外与海外资本的引进嫁接改造企业股权体系和治理结构,完成要素投入与开放。浙江这种由市场层面启动的开放与广东等地的“顺推型”开放(由企业要素投入的开放,推动生产过程的开放进而市场的开放,是顺价值流向而实施的开放)相反,是逆价值流向的开放。同时,它也不同于苏南等地的“扩散型”开放(由分工层面启动的国际化,即由生产过程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实施开放开始,进而推动市场的国际化,并“倒逼”企业投入要素的开放,它是由价值链中间开始开放,向两端延伸的开放过程),又被称为“倒逼型”开放。

这一开放的过程始于浙江民营经济区际贸易与海外贸易的展开。通过贸易逐渐加入全国与全球分工协作体系。企业生产体系的开放进而带动企业家的成长和企业治理结构的变革,通过与外部下游企业的合资合作达到生产体系、治理结构和投融资过程的全面改造,从而形成开放型经济。

投资与商品、劳动力流动的相互替代性

国际经济理论揭示了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互替代性。而浙江的区际开放进程也表明,区际投资与区际贸易具有一定的替代性。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浙商对区外投资的兴起,区际贸易在总量上虽然保持增长,但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有所下降。这主要在于资金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商品流动。随着区际投资的迅速增长,浙江的资源密集型传统产业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大量向区外转移,依靠从区外大量输入制造业加工原料的现象部分被区际投资替代,浙江向区外输出商品也将部分被当地投资生产当地销售产品所替代。但由于经济总量的增长,以及区际投资与贸易也具有互补互促的一面,浙江区际贸易在很长时间内仍保持增长,但在GDP中的比例有所下降。

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不断外移,区外普通劳动力的流入增长势头放慢,但对区外专业人才与技术人才的需求有较快增长,劳动力输入的结构有较大变化。同时,伴随着浙商在区外投资的增长,浙籍经营者、管理人才流向省外持续增长。

开放结构的非对称性

区际开放具非对称性与单向性。一是区际投资大出少进。到2006年初,浙商对区外直接投资累计总额达7000亿元左右,而区外来浙直接投资累计只有2000多亿元。虽然近年来区外对浙投资有较快增长,但仍远低于浙江对省外投资金额。二是区际贸易的非对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浙江商品输出长期大于输入。但90年代中期以后,浙江从区外输入商品逐步超出浙江向区外输出的商品额,差距呈不断拉大之势。同时,浙江输出产品主要为工业制成品,而区外输入主要为资源型产品。三是劳动力流动的非对称。上世纪80年代,几十万浙江人即进入全国各地营生创业,而当时外来人员进入浙江很少。根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1985-1990年,浙江在外居住一年以上的人员63.23万人,而省外进入浙江的仅有33.59万人。1990-1995年间,浙江区际人员流动趋向平衡。但90年代初中期,浙江区外流入人数开始超出流出人数,其后差距越来越大。到2017年,浙江已成为劳动力与人才流入大省。

国际开放的非对称性。一是贸易的非对称性。长期以来,浙江的货物与服务出口贸易一直远远高于进口贸易,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浙江的外贸顺差长期高居全国首位。1998年浙江货物贸易外贸顺差68亿美元,2005年货物贸易顺差达462亿美元,2017年达13288亿元(超过2000亿美元)。二是国际投资的单向性。自1984年浙江开始引进外来投资以来到2005年,浙江累计引进外来直接投资实际投资金额达345亿美元。而同期浙江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实际金额仅为9亿美元,两者相差336亿美元,单向性明显。其后随着浙商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吸引外资与对海外投资的单向性有所改观。2017年,浙江外来直接投资实际金额为179亿美元,而浙商对海外直接投资实际金额为96.42亿美元,资本净输入82.58亿美元,折人民币约530亿元。

开放的总体对称性:区际开放与国际开放的互补

区际开放与国际开放均存在着单向性与非对称性,但综合看则保持总体的基本平衡。这主要在于浙江的区际开放与省际开放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投资的互补。在外资方面,浙江主要以引进为主,2005年外来直接投资顺差额约400亿元。而区际投资净输出600多亿元,以输出为主的区际投资与以输入为主的外来投资形成互补。其后随着浙商对海外投资的兴起以及省外资本来浙投资的快速增长,区际投资进出的不平衡性和海外投资进出的不平衡性均有所改变。到2017年,浙江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至96.42亿美元,吸引外来直接投资为179亿美元,顺差额约530亿元;对区外投资净输出700亿元,与海外投资维持较大的互补。

贸易的互补。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浙江在海外贸易中长期保有大量顺差。与此同时,随着10多年来浙江服务出口的调整增长,服务贸易顺差也不断上升。而在区际贸易中,区际输入超出区际输出。浙江从全国各地进口资源品与中间产品,进行加工后出口海外。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形成了互补。

劳务输出入的互补。改革开放以来,浙商为经营或生活需要到省外常住,尤其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浙商对省外投资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浙江人到外地开厂办店办市场,并带动了浙江人外出就业。根据原浙江省经济技术协作办等非正式统计,到2009年,据不完全统计,约有440万浙江人在省外创业谋生,有100多万浙江人在海外务工经商。到2017年,浙江在海外经商务工人数达到150万人左右,在省外创业谋生的浙江人约在600万,两者合计超过700万。同时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全省常住人口中省外流入人口为1182.40万人,占21.72%。因而,出现了国内大量劳动力输入浙江(2017年净流入近600万),浙江大量劳动力出国(净流出150万左右)的互补现象。

技术交流合作的互补。随着产业结构的提升与技术研发的增强,浙江企业从海外购买技术专利与决窍的数量较快增长。同时,一般性生产技术与管理经验的区际输出保持较快增长,形成从海外不断引进高新技术,同时向区外输出传统性或一般性技术与工艺的互补特点。

猜你喜欢
浙商浙江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浙商理念挖掘开发晋商资源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从新闻报道看“浙商”——《当代浙商媒介形象呈现研究》评读
贸易统计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新时代浙商走向新天地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