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满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病情相对复杂,治疗较困难,对患者肢体功能、生命质量均会造成严重影响[1],甚至致残。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窦道形成,软组织坏死缺血形成瘢痕。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存在一定复发风险,主要是因为坏死组织清除不彻底、残留死腔,药物无法有效到达局部病灶发挥效果将病原体完全杀灭,导致细菌大量滋生,若患者免疫功能显著下降,更易出现感染复发现象。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如何封闭死腔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所在。本研究就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2月辽阳县中医院收治的70例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41.28±3.05)岁,病程(3.98±0.54)年;10例为胫骨感染,7例为股骨感染,8例为腓骨感染,10例为桡骨感染;文化程度:15例为初中及以下,12例为高中,8例为大专及以上。观察组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41.03±3.21)岁,病程(3.71±0.82)年;14例为胫骨感染,4例为股骨感染,10例为腓骨感染,7例为桡骨感染;文化程度:17例为初中及以下,11例为高中,7例为大专及以上。病例纳入标准:均为外伤术后并发,且无大块死骨形成;可见脓性物质渗出、内固定外露、骨质外露等现象;均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精神异常或意识不清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去除纤维组织、炎性瘢痕,取出原手术固定物,并改为外固定,开放骨髓腔,置入输血管,适当使用抗生素,予以常规创口清洁,直至出血明显减少为止。对照组实施传统灌洗引流,在髓腔中置入进水管,出水管置于髓腔外,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灌洗引流,待局部症状消失,连续3 d冲洗液细菌培养未出现阳性,则可停止操作,拔除进出水管,予以抗生素预防感染。
观察组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术,以药敏结果为依据,将相应抗生素加入至0.9%氯化钠注射液中,持续冲洗病灶,并根据创面大小,修剪医用泡沫材料,放置于创腔深部,并妥善固定,压力以不高于40 kPa,行持续负压引流,密切注意引流物颜色、引流管封闭情况,直至水肿消退、创面干燥,且引流液清澈,将医用泡沫取出,并观察肉芽组织生长情况,若出现异常,立即冲洗病灶,行负压引流操作,时间应少于7 d。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生命质量及满意度情况。生命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估问卷(GQOL-74)进行评估,涉及社会关系、物质生活、心理状况、生理功能,总分均为 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命质量越高。患者满意度以辽阳县中医院自制问卷调查,十分满意:90~100分;满意:70~89分;不满意:<70分。总满意度(%)=(十分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相关症状基本消失,X线胸片检查可见骨折愈合、骨质修复、窦道愈合,关节功能显著好转;有效:治疗后,体征及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但患肢仍存在疼痛、发热等现象;无效:未达上述标准[2]。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包括生命质量评分,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包括总有效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以百分比表示,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2.2 生命质量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社会关系、物质生活、心理状况、生理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社会关系、物质生活、心理状况、生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社会关系 物质生活对照组 35 61.45±4.11 75.42±3.86 63.28±3.03 71.78±4.60观察组 35 62.13±4.58 80.19±2.62 63.44±3.19 82.87±3.03 t值 0.65 6.05 0.22 11.91 P值 0.52 0.01 0.83 0.01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心理状况 生理功能对照组 35 60.38±2.01 72.79±3.65 61.78±3.12 73.44±2.28观察组 35 60.02±2.28 84.45±3.41 61.54±3.48 81.76±3.50 t值 0.70 13.81 0.30 11.78 P值 0.49 0.01 0.76 0.01
2.3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更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2,P=0.088>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2.4 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相比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是由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发展所致,主要与窦道形成、瘢痕组织、无效腔、死骨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见症状仅限于局部,此疾病病程较长,彻底治愈具有一定难度,部分患者治疗十几年仍无法痊愈。临床可见患者出现骨质增生、局部肿胀、小块死骨等症状,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随着病情发展,还会出现肌肉萎缩、僵硬、病理性骨折等现象[3]。临床多采用松质骨填塞术、肌瓣或肌皮瓣填塞术进行治疗,前者应用于局限性骨脓肿清除后,或局部骨质缺损多(无法有效支持体重)的患者,极易出现感染等现象,预后不佳;后者操作时应注意不得使用肢体主要屈伸肌,存在一定局限性,对肌瓣、张力等有一定要求。另外,临床还可采取截肢术进行治疗,此方法影响肢体功能,仅适用于肢体大部分功能丧失、癌变患者。
负压封闭引流术优势显著,采用聚乙醇材料覆盖创面,并使用半透膜封闭,与负压动力源相连接后在负压作用下,可促使局部坏死组织快速排出体外,将坏死组织、分泌物等彻底清除,且对骨髓炎也有较佳治疗作用,应用于深部引流、浅表创面效果均较为理想,属于全新治疗方法,采用纳米级药物直达病灶,治疗时间更短,创伤较小[4-5]。相比传统引流术,将创面彻底清洁后,行持续灌洗、引流等操作,负压封闭引流术可有效治愈创面。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的肉芽组织生长较缓慢,手术操作无法与其完全相配合,表现为在期限内拔除引流管,而肉芽组织并未完全长满,其可显著增加术后复发风险。而负压封闭引流可改善创面血流,促使肉芽组织快速生长,提高预后效果,与此同时,此技术还可促使表皮组织生长及血管膜恢复,进而促使血小板生长,可加快创面愈合,而传统引流术则无法有效刺激肉芽组织生长、改善血供,且不能彻底清除病灶,存在一定隐患。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社会关系、物质生活、心理状况、生理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以皮肤肿胀等为主,患者基本耐受,经相应处理后均恢复正常。提示观察组所用方法更具优势,可有效改善治疗及预后效果,进而减少复发风险,减轻患者痛苦,促使其早日康复。赵娜和李云霞[6]曾对慢性骨髓炎予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相比常规方法,患者总有效率更高,且未出现严重不良后果,进一步表明此技术应用的可靠性及可行性。
综上所述,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提高其满意度,且安全性较高。本研究选取患者为胫骨、股骨等骨折患者,结果可能受疾病种类影响,另外,样本容量、护患沟通、患者自身因素等均会对结果造成一定影响,有待于后期统一病种,加大样本容量,完善护理流程,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