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淦栋,李 华
(1.无锡市金星中学,江苏 无锡 214024;2. 无锡市南长实验中学,江苏 无锡 214000)
几乎所有学校都会在学期结束对每一位教师进行听课工作的检查。其主要流程:查看听课本,计算听课节数,查看记录。而每学期10次或20次的听课,是否对每位教师的业务水准起到促进作用,我们不得而知。甚至在公开课、展示课的评课现场,有相当多的教师对所观摩课的好与坏、各个环节教学方法使用是否科学、教学目标是否有效达成等诸多问题说不清、道不明。尤其是年轻教师更缺乏听评课科学的方法指导。体育学科教研存在同样问题,且该学科具有操作中“说”与“做”反差较大的特点,即实践性更强,所以听评体育课要将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实践部分说明白,需要我们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
听评一节体育课,我们通常会在听课笔记本上非常认真、详细地记录课的流程、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等,而课后回忆,脑海中只剩下授课过程仅此而已,说不出课的亮点及存在问题。
确定一节体育课所涉及元素:教学目标、内容、资源、教师课堂掌控能力、应变能力、学科素养、学生理解能力、参与热情、学习目标达成等等。对所需观摩的课,我们都必须事先对执教老师、班级学生、教材内容特点作全面了解和适当研究,了解授课流程,明确听评课路径,即做好听课前的准备、听课中的记录以及听完课后的总结。
我们所关注的整个体育课堂内容丰富、教法学法多样且变化多,如果想要顾及每个关键点难度较大,因此要求根据观察点的品质、观察目的和内容等事先确定方向。关注观察点的品质,应具备表象、显性、可操作性强等特点。我们日常听评课看到更多的是教师、学生的外在表现,如教师的示范讲解、学生的模仿练习、师生的问话交流等,我们不可能同时观察到师生大脑的思维、内心的感受。由此定论,观察点的确定必须是可观察、可记录、可用于交流研讨的内容。可根据听、授课教师不同的需求来确定观察点。这随处于不同阶段、不同层面的教师所关注的方向而定论。例如,刚刚入门的新教师,适合依据教学基本功掌握来定论;针对骨干教师而言,更多关注的是学科素养进一步提升、为教科研搜集可靠有用的数据来确定观察点。再次,可根据教研组研讨需要确定观察点。例如,教研组拟针对阶段性出现亟须解决的问题,或作为教师合作团队共同研究解决的目标、研究主题,明确教研组教学方向、教学风格、改进课堂教学的某一方面等。所以,观察点的确定,应契合大家的需要而定。
例如,将体育教学“场地器材”作为听评课观察点范例研究。如今,尤其是城市中心地带学校体育场地紧缺,学生人数多、上课班级数多、运动场地不足现象严重,且从日常管理中场地器械存在数量不足、质量不过关、使用不安全、布局不合理、维护不到位等现象。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确定“体育课场地器材合理使用”作为观察点,并进而细化从不同视角来确定:如体育教学一般会划定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段式,可以在不同阶段观察教师使用场地、器材的情况。以作者所开设的2016年无锡市体育教师优秀课评比“足球脚内侧踢球”(即“方格课堂:小场地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提升行动研究”示范课)为例,在仅有的2片篮球场地,46名学生参与足球训练的情况下,能够充分发挥场地器材的积极因素:在准备热身部分利用绳梯、标志桶、障碍物等器械来提高学生的灵敏素质。在基本部分科学有效利用短绳、小球网、足球等器材组合制作成“手控足球”,有效控制训练中足球满场乱飞问题,并提高了学生的练习密度;利用“纸质脚印”做标识,提高了纠错环节的教学效率;利用在小场地范围内设置若干“标点球门”,让学生分组来回穿越传射,提高实战意识。在结束部分采取散点随音乐拉升+呼吸调整练习,释放心情,陶冶情趣。
选用同类教材的教师很多,之所以本节课能够脱颖而出(获大市级一等奖),与执教者科学合理利用场地器材,制作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目标达成的辅助器械,更重要的是有意无意将这些元素凸显,并自然成为听评课专家观察亮点有关。日常听评课亦如此,当听课教师将注意力聚焦于某一观察点时,可以使观察教学过程思路条线更加清晰、更容易发现亮点或问题所在。
观察点确定,还必须借助观察工具进行有效的观察记录。选择怎样的观察工具,同样要联系观察点的确定,如观察整节课的“提问”,可区分教师提问还是学生提问,以提问数量来定量分析,也可以通过观察提问内容来判断学生认知层次做定性分析,以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变化、数量来进行定量分析,依据这些教学手段所起到的教学效果,对于教学目标达成度做定性分析等。例如,“方格课堂:小场地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提升行动研究”示范课“趣味快速跑”。整节课教法学法变化多,学生也确实在变化中尝试到了“趣味快速跑”所带来的乐趣,就此设置观察点,我们能够定量分析:教学手段变化5种以上,教学手段变化的每一阶段时间、运动负荷强度,每一阶段之间教师所用语言衔接,对上一阶段是否有适当评价;还有定性分析:内容丰富,学生参与度、兴趣度高、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等等。我们可以利用观察点设计观察量表,见表1。除去根据需要设计各种观察量表,还要依照体育学科特点开发创新观察工具,如摄像、电脑记录、录音设备,甚至为了观察较大规模的体育学科展示,启用航拍技术等等。
4.1 听评课观察点的设置,具备一定的连续性,即课前观察点的设定、课中观察与记录以及课后观察数据的分析,是一个系统完整的过程,不可孤立存在,否则将失去意义。
4.2 观察点的设置,科学有效是前提,对于无论是被观察者还是观察者都应该在教学研究、提升课堂效率、教学目标达成等诸多方面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表1 对教师教学环节转换的观察量表
4.3 观察点的设定,可以是预先不让被观察者知晓,目的在于让执教老师排除干扰,使得教学实施更趋于自然真实;观察点的设定也可以预先告知被观察者,此操作主要是针对需要解决教学过程中具体存在的问题,使执教者在实际操作中给于重视。
4.4 采用多种观察模式,如设置一个观察点让多个评课教师共同观察,也可以让多个教师各自认领不同观察点等等,充分发挥团队合作意识。
4.5 观察点关注的是点,但最终汇聚分析的过程中,应多点综合考量,切不可以点概面。
设置课堂观察点,目的是指向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无论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课程资源的合理利用、课堂文化的形成,都最终是以有效教学作为落脚点。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对某位教师的课评判解释的,我们所追求的听评课过程应该一改以往的盲目、草率、不理智。我们追求有效课堂,就更需要科学有效的评课环节,这也是我们共同期待的。通过研究学习,我们可以使听评课更显专业和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