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志远
与单纯的胆结石相比,用腹腔镜处理发炎的胆囊,没那么容易,不过,手术还是顺利结束。病人的疼痛在手术后得到缓解,手术的第二天,她甚至自嘲:“早知道手术效果那么好,我就不用忍那么久了。”
出院前一天,手术后送检的胆囊病理报告显示,竟然是胆囊存在恶性肿瘤,细胞形态更显示是恶性度极高的类型,可以预见疾病的进程与癌细胞的扩散速度都会相当快。
临床上,胆囊癌的发生率不高,而且症状不明显,有一部分的胆囊癌是病人因为其他的原因进行手术,在手术后的化验时意外发现,即所谓的“偶然发现的胆囊癌”。若按照正常的治疗流程,遇到预期外的胆囊癌时,应该进行第二次手术,用开腹的方式,将胆囊附近的淋巴结廓清,切除与胆囊接邻的部分肝脏,以达到根除肿瘤的目标。
我很委婉地告訴病人的儿子,这件令人意外的事。果不其然,他完全不能接受,并且拒绝我接下来的一切建议,决定带母亲去其他医院就诊。
我可以理解这个意外对家属与病人本人的打击,对于对方激动与接近于不客气的口吻,没有太在意。
他问了我一连串的问题:
“第二次手术会好吗?可以再活多久?
“不手术可以吗?有没有别的治疗方式?
“不手术,只用药物治疗,有用吗?
“是不是手术没做好造成的?早知道当初就不手术了。”
面对前三个问题,说实话,连我自己也没有答案。对于一个恶性程度如此高的肿瘤,治疗的成效,谁也没有把握,我只知道,治疗绝对比不治疗好。
倒是最后一个问题,我斩钉截铁地回答:“手术本身不会造成肿瘤,事实上,有一部分肿瘤是意外发现的,这才是所有手术后的切除组织都需要病理化验的原因。如果当初不手术,现在连自己有肿瘤都不知道。别说肿瘤,不手术的话,她可能连胆囊炎这一关都熬不过去。”
我明白,这样的结果,对医生、病人与家属,都是一个大意外。
在复印病历与影像之后,他们最终办理了出院手续。可以料想,她不会再回来就诊。
临走前,我还听见病人嘴里嘟囔着:“不来医院没事,一看医生就有事……”虽然如此,离院前,我还是对他们说:“治疗的结果不如预期,对此,我感到很遗憾。不管未来在哪里治疗,我都衷心希望你的母亲能够顺利痊愈。”
这个病人的治疗,从意外开始,也在意外中结束。
由于病人不曾再回门诊来复查,一段时间之后,我忘了这件事。
直到有一天,她再度被送回急诊室,全身的水肿与黄疸,几乎让我认不出她就是当初那位病人。与当时出院的状况相比,她简直判若两人。原来,她儿子带着她,看遍各大医院,得到的答案如出一辙,建议手术把肿瘤清干净。肿瘤恶性程度极高,无法保证手术后的预期效果,某家医学中心的肿瘤科甚至直接告诉她,来日无多。
最后,她选择寻求传统医疗协助,希望通过偏方与草药来延长寿命。
结果,偏方的效果不如预期,病人病情急转直下。不得已,家属只好将她再送回我们急诊室,于是,她又成为我的病人。
再一次CT,看到的图像不出所料。不断往外蔓延的肿瘤,与四处扩散的淋巴结,一口一口啃蚀着她的生命,胆管遭到肿大的淋巴结压迫,解释了她目前的黄疸;被肿瘤压扁的十二指肠,说明了她现在吃什么吐什么的病况原因。
病人的儿子非常后悔,当时没有听我的建议:“医生,拜托你,救救我妈,对于之前不相信你,我感到很抱歉,现在,我们想尽快手术。当初我们原本以为简单地胆囊切除后,就能顺利出院,没想到病情突然转变成恶性肿瘤,一时之间才无法接受。”
我可以理解他口中的意外,也很想再帮他们多做点什么,疾病进展之快速,让我也爱莫能助。
面对一个扩张如此之快的肿瘤,手术的黄金时期已过,现在的治疗只能趋向保守。先用引流的方式解决因为胆管被阻塞而造成的黄疸问题;放个十二指肠支架,让病人可以吃点东西;最后一步是会诊肿瘤科,看看还有没有适合她的化疗药物,说不定还可以延续几个月的寿命。
之后,病人被转到肿瘤科病房,化疗的效果依然抵挡不了肿瘤的侵袭。
几个星期后,我在电梯里遇到合作的肿瘤科医生,听到他说病人已在前几天过世。整个疾病,从意外发现到病人临终,前后不过几个月的时间,迅速得令人措手不及。
回顾这位病人的遭遇,我可以理解为什么很多老人不愿意进医院、不愿意看医生。如果不是这个意外发现的肿瘤,她可能还开开心心地活着,最后可能会不明不白地死去。事实上,她意外发现了这个治不好的肿瘤,与其最后这几个月饱受心理与生理的煎熬,或许宁可选择从头到尾都不知道。
年轻一辈为表示孝心,常会劝自己的长辈,要定期做健康检查,若有疾病,才能早点发现、尽早治疗。老人的观念常停留在“不检查没事,一检查就出事”的鸵鸟心态。他们怕的就是遇到意外,在自以为健康的身体上,发现某些意外的疾病。
生病是一种意外,外伤也是一种意外。我们总是在充满意外的人生里,遭遇意外。面对意外,弱者往往被击倒,强者却战而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