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优优
摘 要 在人工智能时代,尽管智能化的内容生产和数字出版工具正在颠覆传统出版模式,但“内容为王”这一核心目标不会变。依托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起来的出版业新模式,正在整合技术,构建“创新驱动型”的新出版业生态圈。未来适应这一变化,出版业须加快行业的组织进化与转型升级,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与绩效考核挂钩的创新激励机制。
关键词 人工智能;出版业;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16-0103-02
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机器深度学习、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通信、传媒、家居、娱乐、交通、金融等众多领域开始应用,智能化已经成为席卷众多行业的一股潮流,未来将会进入万物智能互联的世界之中。
在出版传媒领域,智能化的内容生产和数字出版工具正在颠覆传统出版模式。美国的Word Smith智能写作程序能够在数秒之内撰写出体育类新闻稿件,并在新闻平台上进行发布,生产效率远远超过“自然人”;我国新华社开发的“快笔小新”作为机器写作程序,能够进行深度数据挖掘,获取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重大事项数据,自动创作新闻稿件,实现了基于财务分析和信息综述的新闻发布……
在人工智能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积极思考出版业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从业务层面和管理层面探索传统出版的转型,对出版行业发展十分必要。
1 始终坚持“内容为王”这一核心目标
人工智能从技术的角度为内容的生产、传播和创新提供了众多便利,出版业从供给侧到需求侧均享受着技术变革所带来的好处。但是,技术发展并不会改变出版业作为信息传播业的本质,为用户提供优质内容、为用户带来便捷高效的信息阅读体验仍然是出版业发展的本质追求。在人工智能时代,出版业仍应当始终坚持“内容为王”这一核心目标,将优质的内容作为核心竞争力,寻找好创意、研究新选题、开发好产品,以适应和满足用户多样化的内容需求。
在内容生产上,人工智能科技为内容整合、编辑提供了众多便利,未来应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数据挖掘和数据整合上的优势,通过大数据检索、数据归集等技术,针对特定行业、特定喜好、特定习惯的用户,提供具备整合化的内容,以节省用户的数据筛选与内容选择时间,贴近用户的实际需求。
当然,我们也要看清楚人工智能毕竟还是出版的外力,其虽然具备了分析与输出能力,在数据查找、程序化运算、即时输出等方面具备优势,但其仍是按照一定机制运行,在涉及情感、思辨、艺术等方面的工作内容时,工作效率和质量仍然不及“自然人”。人工智能作为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推进了出版环节的智能化处理,让出版从业者能够有更多的时间用在优质内容创新上。在互联网的场景下,多种多样的信息充斥在网络平台上,只有具备一定深度、体现一定创意的内容,才能够引起用户的关注和共鸣,才能够不断塑造品牌形象。技术是提升内容质量的工具,积极融合技术与内容,不断激发内容创意,打造优质内容,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支撑下的多媒体数字内容创新,根据传播媒介的不同制定相应内容创意,能够进一步提升内容的传播影响力,打造更优质的内容品牌。
2 加快出版行业的组织进化与转型升级
人工智能推动着出版机构的布局与创新,但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离不开出版机构及从业者的实践创新,因而,应当进一步加快出版业组织进化与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出版业内部创新与内生增长能力,强化科技与创新意识。
第一,应当加强出版业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注重管理人员、编辑人员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的培养,通过人工智能知识的学习,不断推进出版业智能化创新与实践。内容生产和编辑人员应当积极利用大数据和平台化工具,挖掘市场需要的高质量信息,不断利用其专业知识和经验,推出具有深度传播价值的精品内容。企业管理人員应当关注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思考人工智能科技在出版业务过程中推广的可行性,在智能化出版和智能化服务上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实践,做“人工智能+出版”的创新者和领航者。
第二,在出版业务管理上,出版机构应当进一步完善自身的管理规则和程序,将创新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和评价指标,不断鼓励员工立足于自身工作,思考管理优化和技术创新方案,建立起与绩效考核挂钩的创新激励机制。从组织管理的实践来看,技术的创新和变革是影响组织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技术革命时期的创新往往能够促进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创新激励机制还能够让从业者在日常工作中思考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组织内部的运用,对于营造创新化、开放型组织文化,提升组织发展活力,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基于传统出版机构在数字出版、新媒体传播等方面的布局与实践,进一步提升人工智能技术在出版业务中的应用,实现出版业实际业务转型升级,对提升行业效率,提高产品市场价值,促进出版机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而,应加强用户行为和偏好研究,在内容生产环节注重人工智能技术在市场分析和内容编辑上的应用;在出版和传播环节充分发挥互联网和新媒体传播的作用,提升出版物在场景化新生态的传播能力;在互动与沟通环节,构建起智能化服务体系,积极通过智能化应用提升服务效率,实现开放性生态下用户服务的升级。
3 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出版业新生态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用户与出版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多元——出版生态与互联网密切结合,逐渐演变为一种场景化的新生态。“场景”一词来源于影视传播领域,是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和条件下,所呈现出的影视效果和画面。在互联网生态中,场景主要包含了用户的入口、网络的连接、参与主体之间的交互行为等内容。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出版业能够为用户营造的场景更加丰富,呈现出入口多元、连接跨界、交互智能、系统开放等特点。积极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出版业的融合,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出版业新模式,可促进产业发展变革,构建“创新驱动型”出版业生态圈。
第一,在入口方面,智能科技提升了出版物的智能化,一系列阅读、人文、娱乐的智能化产品正在影响人们的阅读体验。如智能化朗读和互动阅读客户端,可提升阅读的效率和互动;更具趣味性和娱乐性阅读客户端,通过互动游戏、人机智能互动、阅读分享等形式,可营造轻松的阅读场景。智能化产品通过多场景的营造,出版机构能够获取更多用户数据,在场景入口中,用户也会分享自身在阅读、消费、体验上的信息,并作为用户数据获取和产品优化的重要参考。
第二,在连接与交互上,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需基于大量数据运算与模拟,因而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基础,也是出版业智能化应用的重要生产要素。在人工智能时代,智能化应用能够整合不同领域的数据信息,实现信息、数据、资料的跨界融合,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隔離属性进一步被打破,以机构、区域、国家等分布的传播子系统之间能够建立起平台化联系,媒体传播的边界逐渐消失,用户能够在智能产品的支持下,更为简单便捷地获取信息资源。因此,应当加强出版机构之间的连接,不断完善行业平台和内容整合平台,积极推进出版业的国际化合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提供强大的数据资源支持。
第三,在交互上,用户、机构、平台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更加便捷。智能化的内容推荐和智能客服,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对用户服务的过程之中,将大大提升用户服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增强用户融入出版业场景生态的积极性,以更加开放的系统来融合多元主体,完善人工智能技术支撑的出版业场景生态闭环。
4 结论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有利于传播环境的透明化,有利于传播手段的协同化,也有利于提升出版业运行效率以更加智能化的方式满足用户和市场的需求。但是,人工智能与出版业的融合还需要法律、商业等层面的不断协调与沟通,完整的发展框架还需要进一步谋划与探索,如加强出版业内部的融合与数字化资源整合;加强机构间在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合作与流动等,以促进出版业在科技驱动下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匡文波.人工智能时代出版业的变革之道[J].出版广角,2018(1):6-8.
[2]孙玉玲.人工智能时代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前瞻[J].出版参考,2017(9):13-15.
[3]沈珉.人工智能技术再造出版生态[J].出版广角,2018(1):20-22.
[4]孙庆生.让出版事业与人工智能共舞[J].中国出版,2017(17):16-20.
[5]张新新,刘华东.出版+人工智能:未来出版的新模式与新形态——以《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为视角[J].科技与出版,2017(12):3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