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 慧 马舒伟 姜雨辰 徐 磊 周淑宁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问病荐药技能”是指药店店员通过对病人或知情人进行全面、系统的询问,获得疾病相关资料,分析判断出证候类型,对证推荐使用中成药。它是零售药店中药调剂工作岗位的主要技能之一。为培养学生的这一技能,学校先后开设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与方剂学、中成药应用这几门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系统学习,让学生基本掌握中医药的基础知识,培养问病荐药技能。然而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这一技能培养存在诸多问题,总体学生的问病荐药能力并未达到理想的要求,用人单位对学生这项技能的满意度较低。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论述,提出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培养高职类中药学专业的学生问病荐药技能教学思路。
1.1 店员问病荐药的能力低 通过对病人发放问卷调查发现,药店店员对中医药的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对理论的理解应用能力较弱,从而造成了不能自信运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正确指导病人用药。对照教育部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1]。
1.2 问病荐药技能缺乏技巧 问病荐药既要强调它的技术性,又要有一定的技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将二者有机集合在一起。一般问诊过程由主诉开始,逐步深层进行,店员要有目的、有层次、有序地询问。问病时态度要诚恳,有耐心;避免先入为主,尽量让病人自己说;要用通俗易懂的表述,避免用专业术语。例如:对咳嗽的问病荐药,我们第一问是要探明它是外感还是内伤,第二问有痰还是无痰,第三问痰的颜色和质地,第四问兼病兼证。
1.3 对药物临床应用功效了解不透,不能精确指导用药 中成药种类繁多,针对某一种病症同一种证型也有多种可以选用的药物,甚至同种药物不同剂型用途也略有差异,对于同类药品来说,因为主要成分会有所差异,作用重点也会不同。
1.4 荐药过程中忽略个体之间的差异和基础疾病 在问诊过程中,容易忽略询问顾客的个人病史和既往健康史,从而忽略个体差异以及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病人,高血压病人等。如:高血压患者如患风寒感冒,我们不能推荐使用风寒感冒颗粒,因为风寒感冒颗粒中含有麻黄,具有升压作用。
1.5 缺乏主动为病人进行全方位服务的意识 未来的药店的竞争将由过去的价格竞争过渡到全方位服务的竞争,为病人提供优质的用药指导服务是每个药师具备的基本服务意识,在问病荐药的同时还需重视对病人健康生活知识的宣传,日常中医养生知识的普及等。
根据以上调研反馈的结果,我们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归纳原因有以下几点:
(1)对这一技能的培养需要的周期较长,涉及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比较深奥,而高职类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较低,学生学习这些课程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普遍感觉课堂教学枯燥难懂,对知识理解不透,一知半解,更谈不上运用所学中医基础理论解决问题。老师满堂灌,学生不耐烦,老师讲得累,学生打瞌睡,课堂上一个理论案例往往解释半天,但学生未必能够正真掌握,这一点在考试过程中的案例分析题的得分可以看出,题目内容一旦有变化,同学的答题结果大部分不知所措,极少部分略知一二。
(2)教师对课程教学的深度、广度了解不够。高职类学生将来就业的部门以药店,药房为主,大多分配在一些工作相对简单的岗位,如营业员,调剂员等。而这些岗位具体技术等级要求并没有精确要求。如:对病症的要求,那些常见病,常见证型店员做到必须准确判断,应该用何种中成药治疗。由于没有标准,老师心里没有底,对课堂要讲授的内容把握不准,往往出现自己擅长什么讲什么的现象。这样对学生而言,心里也没底,对某些问题懂一些,而另外一些懂得少些,甚至不懂。
(3)课程设置以理论教学为主,几乎没有设置实验课程,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与方剂学、中成药应用这四门课程中仅中药与方剂学设置了少量课时实验,其他都是纯理论教学。这种教学内容的设置严重限制学生对中医思维的培养,对中医中药学知识的正确理解。所以学生在工作过程中会束手无策,碰到问题无从下手。于是就形成了差不多的做事方式,甚至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利益错误诱导病人用贵重药,错误用药[2]。
(4)传统教学考评大多以理论考核为主,学生成绩好坏往往成为评价一个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这种评价方式过分地强调了学生的显性素养而忽视了学生的隐形素养,和企业的用人需求是完全相悖的。事实上,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更多地是看重学生的态度、价值观和个人综合能力。特别是带有服务性质专业的学生在缺乏服务意识、对客户问题漠不关心时,那么势必会增加企业的客户维护成本、损害企业的形象和声誉,缺乏基本敬业精神的员工一定不会是合格的员工。很多时候,企业宁可要一个职业能力一般但是具有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的员工,也不愿意要一个工作马马虎虎、不遵守规章制度、不具备职业道德素养的员工,即使这个人能力非凡、学业优秀。
校企合作是通过建立各种校企合作平台,在职业院校文化与行业、企业文化深度融合的基础上,以真实的科研实践、技术服务实践、生产实践和创新创业实践等为纽带,把教育教学活动与行业、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统一起来,以实现产教双方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双方全面共赢的一种合作模式[3]。
问病荐药技能的训练是一个对实践场所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这个场所是不能通过学校建立实验场地简单复制的。它要求必须身临其境,与时俱进才能有所收获。因此,为了提高学生问病荐药技能,我们积极倡导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这种合作模式是多样的,以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设定的。具体建议如下:
(1)教师下企业兼职,参与教学实践。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让教师有机会深入了解学生就业岗位的实际状况,收集有关案例信息、药品使用信息等。教师根据这些资料确定专业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教学,做到心中有谱。最终达到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师下企业也有利于在职人员再学习,企业可以借助老师在岗机会培训在职人员,解决他们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提高整个药店的店员的整体专业服务水平。这一措施对企业,对学校,乃至对整个社会发展,全民健康意识的提高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2)将课堂搬进社会药店利用现有学生实习基地,将课堂搬进社会药店,教学中也可以将中成药样品搬进课堂,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教学同时增加了学生答疑、互动及现场模拟销售,生动有趣、逼真,学生印象深,记得住;这种方法缩短了学校与工作单位的距离,不失是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好方法。(3)一对一师傅带徒弟的方式,选择企业中业务水平高的执业药师作为指导老师,采用一对一的方式进行指导。同时也可以从企业引进具有较高专业能力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4)围绕着问病荐药技能培养建立合理的课程框架体系,将这一技能的培养渗透到每一个课程中。以企业岗位需求进行顶层设计,来决定专业课程(中成药应用)、专业基础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与方剂学)的授课内容,教学重点、难点。让课堂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目的性。借此提高课堂教学成效性。(5)建立药师问病荐药能力的标准评价体系,细化常见病问病荐药规范操作流程,规范合理用药。课堂教学内容安排从学生就业岗位需求出发,以临床常见的疾病为逻辑轴线,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使宽泛的医药知识与专业需求紧密结合,使分散的知识结构与专业需求有效融合,使知识的学习过程和运用过程得到平衡。为此首先要确立常见病的种类,可以分为几个等级,最常见的为一级,依次为二级,三级。如表1所示,对于常见病胃痛,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同学明白胃的功能,与其他脏腑之间的关系,中医诊断课程中需学会胃的常见证型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法,中药与方剂学中那些药常用于治疗胃病,在中成药应用这门专业课程中则应以培养学生问病荐药能力为主要目标。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开展教学活动。
表1 问病荐药荐药项目分级表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必将带来我国医学、药学教学的变革。未来的职业教育应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只有依据实际需求,建立符合社会需求的教学培养目标,才能使我们的教育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只有不断改革教学手段,提高药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高度结合与统一。因此,通过校企合作,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和技能相结合,教学和实践资源优势互补,方可达到校企生三方互惠共赢得目的[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