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本刊记者 朱婧
2018年6月19日下午,由中国公路学会主办,潍坊东方钢管有限公司协办,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提供技术支持的世界交通运输大会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
本次论坛由全局工作梳理、宏观形势和标准分析、实践经验交流、新技术与成果分享等板块构成,为参会人员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副局长孙永红,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交通安全中心主任周荣贵、研究员杨曼娟,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全国交通工程设施(公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唐琤琤,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局长白军华,安徽省公路管理局副局长胡文友,北京市交通委路政局副局长王众毅,中咨公路养护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侯芸,潍坊东方钢管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孙从征,北京路安交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海军等领导专家做主题报告,会议由周荣贵主持。来自全国交通行业的从业人员、科研院校师生共150人参加论坛。
为进一步优化道路交通设施,提高车辆通行能力,政府自2015年起,将公路交通安全保障工程升级为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由行业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指导市县人民政府实施,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牵头履行相应的职责。
孙永红介绍,近年来,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主要围绕农村公路展开,分三个阶段:2015年底前,全面完成公路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治理规划工作,率先完成通行客运班线和接送学生车辆集中的农村公路,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重点路段约3万公里的安全隐患治理;2017年底全面完成急弯、陡坡、临水、临崖重点路段约6.5万公里农村公路的安全隐患治理;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乡道及以上行政等级公路安全隐患治理,实现农村公路交通安全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安全防护水平显著提高,公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副局长孙永红在报告中表示,公路交通安全需求是关系地域经济发展和民生的重大问题,随着近年来公路通行量的日益增大,对公路安防的需求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围绕上述目标,交通运输部主要采取了4方面措施:一是强化风险管理,引入公路风险评估方法,建立公路安全排查数据库,按风险高低区分轻重缓急,分步治理;二是细化实施方案,制修订标准规范和指南,充分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推进综合治理;三是强化组织保障,采用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工作原则——省统筹指导,市牵头协调县具体实施,积极融入政府重点工程,紧密结合行业的重点工作;四是积极推动示范工程,选择涵盖典型公路运行安全风险特征的示范路段推广应用,推广普遍适用性的交通安全处置技术。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曼娟作《风险评估技术在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中的应用》报告
经过几年的努力,各地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推动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河北省是北方山区和平原微丘区的代表,实施该工程后,解决了平交河口穿越村镇路段交通无序的问题,并且河北省将公路交通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打造地方的特色;浙江代表的是华东山区和丘陵区,实施工程过程中应用了现代环岛智能设施、新型防护设施、动态监控系统等一批新的技术,实现了精细化设计和规范化管理有效结合;贵州位于西南山区,采用了因地制宜的处置技术,如低成本警示设施、速度控制设施及诱导设施等;湖南代表华东地区,实施过程中采取了旧护栏立柱循环再利用、改善视距等安全防护综合处置措施,以及路域环境整治,公路安防工程建设相结合的“路长制”,独具地方特色;广东代表华南片区,示范路段同时承担公路干线交通和城市内部交通双重功能,根据特殊情况,对该路段的处置措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山东位于华东平原,在完善交通安全设施的基础上,拓展了交通服务功能,强化路域环境整治,进一步升华了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内涵。
在交通运输部推动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四大推动举措中,“引入公路风险评估方法”受到参会代表的普遍关注。作为编制《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际实施技术指南》专家组成员之一,杨曼娟结合实践经验,围绕风险评估技术在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中的应用作了详细学术报告。
杨曼娟介绍,在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实施原则当中,专家组提出在《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际实施技术指南》当中,引入公路风险评估的模型,它包括交通事故风险评估和公路设施风险评估两部分。按照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对交通事故发生概率和可能造成的严重程度,生成影响模型,量化分析公路交通运行风险。
通过公路风险评估技术,专家组建立了公路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并将高风险路段和各个潜在风险路段精确地标识在地图上。在该系统中,管理部门和专家团队针对不同路段,采取不同的解决对策,以便科学地安排资金、统筹工作。
此外,专家组在普通公路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根据高速公路的特点,发展了高速公路风险评估模型,通过事故风险评估和公路设施的风险评估,辨识出高风险路段,并对高风险路段进行安全排查,该举措将助力有关部门开展交通安全相关工作。
2017年11月,交通运输部发布了修订的《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和《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论坛上,规范和细则的主要参编专家唐琤琤围绕两本规范对修订内容做了简要梳理,并解答了与会代表关心的安全及护栏相关问题。
新规范第六章是护栏和栏杆,修订明确了净区的要求,如果净区内有障碍物,优先考虑障碍物的移除、再设计包括解体消能结构、移位,否则要考虑车辆驶出时碰撞到障碍物的可能及危险性。根据护栏设置的原则和规定,设置相应的防护设施。核心是交通安全综合分析,估算车辆驶出路外发生事故的概率、严重程度,以便判断可能造成的伤害,设置护栏的费用是成本,设置护栏后比碰撞障碍物降低了伤害,是获得的效益,只有成本和效益分析经济合算,才可设置护栏。
新规范还有几处新增内容值得注意:新增了C级护栏,C级是成本较低、等级较低的护栏形式,主要适用于广大低等级的农村公路。
在护栏防护等级中还细化了设置条件——公路半径比较小、纵坡比较大,或车辆组成中大车比例高,总质量大于等于25吨的车辆自然数比例大于20%时,该路段的护栏要考虑提高防护等级,以满足正常行驶的85%的车辆的防护要求;特殊情况下要考虑降低防护等级,主要是年平均日交通量小于2000辆小客车、设计时速小于等于60公里的公路,年平均日交通量小于400辆小客车的单车道四级公路。
新规范还强调了护栏形式选择,要考虑最大横向动态位移外延值和车辆最大动态外倾值的使用。同时,还明确了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整体式路基中央分隔带可采用隔离设施,这种情况下可不设护栏,但是桥梁段中央分隔带仍然要设护栏;另外,跨越大型饮用水源区和高速铁路桥以及特大悬索桥、斜拉桥等缆索承重桥梁时要采用HA级护栏。
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全国交通工程设施(公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唐琤琤,正在解答参会代表提出的问题。
TIPS
风险评估技术
最早起源于欧洲,目前在世界上70多个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我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中,风险评估所做的工作是基于安全工程理论,量化测评路网各组成部分的交通事故发生情况及损失的可能程度,对风险水平进行分级,并基于评估结果,制定最优化的安全完善策略,量化分析未来安全水平。
有哪些优势?
• 快速形成风险地图,筛选高风险路段;
• 确定高风险成因,定量预期未来风险变化;
• 优化分配资金,确定效益最大化的投资方案;
• 交互完善设计方案;
• 追踪投资成效,评估实际安全效果
多位专家在报告中指出,通过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普通干线公路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但农村公路安全防护总体水平偏低,亟待进一步完善。
除了工作梳理、宏观形势和标准分析、实践经验交流外,新理念、新技术分享成为论坛一大亮点。侯芸围绕公路安全防护工程检测新技术作报告,他表示,先进、有效的检测与监测技术是保证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桥隧构造物、路基路面等工程质量可靠、运行安全的关键,对保障公路通行安全与质量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如今,桥检机器人、桥梁快速评定设备、基于云平台的智能监测器等先进技术与设备,正进入行业视野并得到行业认可。
中咨公路养护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侯芸作《为公路通行安全及质量检测提供技术支撑》报告
侯芸认为,智能监测系统是“人、车、路、环境”构成的多结构、多元化的智能检测监测系统,从系统的角度最终解决公路通行安全与质量问题。该系统通过在结构关键部位部署的传感器组成的传感网,将监测到的变形、受力、环境等全自动化在线监测数据实时传输至云平台,云平台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实时生成结果,实现实时监控与预警,数据异常时,系统触发报警机制,第一时间以短信、传真、广播等形式通知车辆及用户,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保障行车安全。
未来,监测体系不仅布设在安防设施上,还将集成桥梁、隧道、公路、高边坡等与公路质量安全相关的所有工程,除传统结构物监测的应力、应变、位移等传感器外,还通过专用传感器实时收集——包括温度、湿度、日照时长、风向、风速、雨量、大气压力、能见度、路面状态等在内的实时气象环境参数,并将数据传送至实时监测系统云平台,可以通过实时数据及时发现有可能对行车安全带来隐患的病害或灾害,增强对各类病害或灾害的响应速度,提升处理效率。还可以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利用历史累计数据对病害或灾害发生开展预测,实现对病害或灾害的规避和预响应,从而使公路安全工作改滞后为提前,改被动为主动,改应付为应对。
论坛上,孙从征围绕延长钢护栏寿命、打造环保装备技术作报告,创新技术得到参会代表赞誉与肯定。孙从征认为,腐蚀性能的优劣是影响基础设施和工业装置服役寿命和结构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高性能耐蚀钢铁产品的开发至关重要。传统的防腐型式对延长钢护栏的寿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另外,护栏的生产要经历多个车间、多条生产线、多个环节,流程很长,不仅不利于产品质量稳定,而且劳动密集,效率低下。
潍坊东方钢管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孙从征作《环保型公路钢护栏防腐技术与装备开发及应用》报告
潍坊东方钢管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积累,在国内首次推出了高性能的第四代环保新型钢护栏防腐技术——环氧锌基聚酯复合涂层钢护栏,综合性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该产品核心材料为环氧锌基粉末涂层颠覆热镀锌层,可抵抗最恶劣腐蚀环境海洋浪花飞溅区的腐蚀破坏;核心工艺为多级连续抛丸及纳米浸透工艺颠覆酸洗磷化,消除了氢脆的风险,保证了钢铁抗拉强度、防撞性能,同时延长了防护寿命,且抛丸增大了涂层与基体的接触面积,大幅度提升了附着力;采用纳米浸透液工艺取代了磷化工艺,促进锌与铁、锌与环氧涂层的界面渗透、融合,具有更好的抗渗透剥落性能;该产品实现了护栏板成型后连续抛丸技术,效率高且质量稳定,同时还实现了复杂形状的双涂层均匀喷涂技术,涂层厚度稳定控制在100微米至146微米(行业里绝大部分仅能控制在100微米至300微米),大幅节约国家资源,此外,还实现了小口径管内壁双喷涂技术、立柱内壁喷涂、无毛刺精准切断技术等先进技术。
该产品的生产工艺低碳环保,粉末静电喷涂取代热镀锌,无锌废料污染;抛丸取代酸洗磷化,无三废排放;粉末低温固化技术取代了锌锭高温熔融,大幅度降低了能耗。据国家权威机构检测,与传统护栏相比,每生产1吨新型护栏,可节约标煤100千克,减少碳排放25千克,降幅可达77%。
潍坊东方钢管有限公司推出的护栏防腐新技术及智能化工厂先进装备,得到了参会代表的肯定。图为中国公路学会理事长翁孟勇,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文杰在潍坊东方钢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乐团陪同下,参观公司特装展位。
在交通安全标线新技术分享方面,北京路安交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海军介绍了公司研发新产品——热熔突起型新型高亮度排水雨线。热熔标线目前是我国道路标线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标线。而现阶段普通热熔标线已经不能满足道路交通安全的需要,主要有几方面的缺点:标线涂料质量参差不齐,玻璃珠含量不够,白度不够,导致夜晚发光效果差;下雨时逆反射系数严重下降,作为道路边缘线使用时,阻水明显;振动效果不够理想,以胎噪为主,对司机的危险提示性不强;不能满足自动驾驶等需求。
北京路安交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海军作《新型高亮排水雨线的应用研究》报告
公司联合国外资深技术人员组成研发团队,经过严格的原材料甄别和数千次的配比试验,研发了热熔突起型新型高亮度排水雨线,该产品具有几方面的优点:它是由不连续的突起构成的标线涂膜,特有的坡状结构可形成漫反射,增加了反射面积,提升了反光强度,保证了反光效果。具测算,逆反射系数可达500以上(普通标线逆反射系数150);标线成不连续突起形状,不但不会阻断水流,而且还能充分导流雨水。降雨时始终有部分标线突出于水面,且保证在潮湿、降雨两种环境下具备良好的反光效果;新型标线可以根据具体使用位置调整振动效果,用震动提醒司机,使行车更加安全;相比于传统热熔标线,寿命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