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精益管理是企业利润增长的重要管理手段,信息化推动着产业分工深化和市场经济结构的调整,日益成为企业的重要生产要素,是冶金企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通过在公司信息化管理工作中积极探索实践,将精益管理与信息化有机结合起来,有效促进了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取得了较好成效。
关键词:精益管理 信息化 两化融合
Improve the leve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by lean management
Dong Jie
(Shan Steel Group Yongfeng Zibo company , Zibo, Shandong 255000,china)
Abstract:Lean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management means of enterprise profit growth. Informationization promotes the deepening of industri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the adjustment of market economy structure. It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an important factor of production of enterprises. It is a booster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metallurgical enterprises. Through the active exploration of the practice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company'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he lea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ll be used. The combination of machines has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mproved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enterprises,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Key words: Lean management, Promo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wo fusion fusion,
1 前言
信息化是企業进行产业升级,创新发展的加速器,业界对于互联网信息化的认识,历经了工具——思维——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大数据——新兴经济体几个阶段,中国工业化进程正方兴未艾,恰又面临着信息化的新机遇和挑战,中国于2015年推出“中国制造2025”,寻找机会实现“弯道超车”。有效的信息化实施是建立在高效、流畅、精益的流程基础上的,二者如何协同配合,互相促进提升,是需要我们认真探索的课题。
2 信息化精益管理的目标和内涵
2.1 信息化精益管理的目标
立足企业战略发展目标,按照精益管理要求,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对象,以改造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营销等业务流程为主要内容,以实现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的动态发展过程。
2.2 信息化精益管理的内涵
信息化是指企业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并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及时的为企业的“三层决策”系统(战术层、战略层、决策层)提供准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其本质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视角不同、关注重点不同,是造成对企业信息化内涵的理解、描述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那么将精益管理融入到企业信息化中,我们认为有以下内涵:一是重新精确地定义企业价值。以顾客为中心而不是以企业自身为中心确定价值,实现顾客需求最大化,信息化工程之初就应该树立这一思想,尽可能地利用工业社会的规模优势和信息社会的信息低成本优势,来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二是审视企业运作的各个流程。通过信息系统检查企业在运作的每一个过程,杜绝浪费活动。三是改变价值的流动方式。通过流程再造尽可能地使企业的工作流程都跟创造价值有关,让企业的价值流动起来。四是以用户需求来拉动价值。通过信息系统平台企业可以让顾客按需求拉动产品生产,而不是把顾客常常不想要的产品硬推给顾客。五是通过信息化手段持续改造工作程序,激励体制和绩效衡量体系,积极主动的推动企业发展。
3 信息化精益管理的实施步骤
3.1 保持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统一
1) 建立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充分认识到信息化专业性较强的特点,设立信息化办公室完善了组织机构,包括从管理角度和专业角度,规范和完善部门职责,人才建设,保障措施等,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借助精益管理思维,构造管理、技术、维护三位一体的信息化精益管理框架。
2) 做好信息化战略工作,是把精益思维融入到信息化工作的必由之路。信息化战略中的规划、实施、治理、成本各方面无不需要体现“小投入,大产出”的精益思维。为此,我们可以把“两化融合”作为信息化推动公司发展的重要战略规划,借助各级政府的优惠政策,学习借鉴其他单位的成功经验,从电子商务、库存管理、生产自动化等方面积极探索精益管理与信息化实践结合的创新创效方式方法。
3) 加强精益管理培训学习。精益管理和信息化都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在二者融合实施过程中,离不开精益管理专家的授课辅导,同时将标杆企业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实践成果为我所用,力求最大功效。
3.2 职责明确,流程清晰
1) 精简制度,提升制度执行力。按照“权责明确,流程清晰”的原则改变原有制度多而杂,可操作性差的不足,重新编定各类信息化制度,以“精益思维”把信息化各项工作全面系统的集成到一个制度中,避免了工作开展的盲目性,使公司内部各单位部门能够形成合力,从而使信息化管理精益思维方式通过制度推行达到集中化、系统化、目标化、专业化的要求。
2) 分工明确,建立标准化流程及考核准则。为改变以前信息化工作分工模糊,职责不清的局面,提升各单位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视程度,可以将信息化管理工作明确划分为:信息化办公室负责公司主干网络以及主要信息系统、核心机房维护,各单位部门按照“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负责本单位信息系统和网络汇聚点维护的分工模式,即缓解了信息化专职人员不足的不利局面,又进一步提升了各单位信息化管理水平,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合力。
3) 作业流程、管理流程、作业时限、考核标准有机融合,相互作用,相互支撑,使信息化精益管理形成闭环,保障了信息化管理各项工作持续改进。例:维修流程图
3.3 加强现场管理和安全维护
1) 现场管理是精益管理的基本,按照“以流程管理为核心,以绩效考核为手段”的方针,通过利用ERP系统、MES系统对生产各环节基本数据、现场操作情况的时时监控,按照“下一环节监督上一環节”的原则对暴露出的问题进行追溯、整改、考核,并通过流程改造、系统优化等手段,提升信息化管理能力,为公司决策提供保障。
2) 机房管理降本增效,保安全。以精益管理思维盯住细节从设备、网络、环境三方面入手抓好安全防护工作。一是做好防火墙、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更新和日常监测工作,适应企业发展需要,提升网络安全稳定性。二是改善机房设施环境,同时设立专门库房存放机房备用器材。三是做好机房防灾管理。配齐配好消防灭火器,检查UPS电源、防雷接地、空调运行情况。四是定期检查机房服务器,及时打好系统漏洞补丁,保持杀毒软件更新。五是不定期巡查各单位所属汇聚点安全,协助其做好服务器硬件及数据维护工作。
3) 加强网络使用安全管理。一是针对公司内部网络安全问题,从整顿IP地址使用入手,开展“清网”行动,规范内部互联网使用,并逐步改进网络架构,保障生产网与办公网的使用安全。二是内部办公电脑张贴醒目的“非涉密计算机禁止存放涉密文件”警示标语,时刻提醒工作人员树立保密意识。三是开展劳动纪律检查,对办公电脑上网行为和涉密情况进行抽查,增强了人员网络安全意识,维护良好的网络办公秩序。四是开展日常网络管理培训,增强办公人员自觉维护网络安全和主动解决办公电脑、网路问题的能力。
3.4 围绕关键系统开展信息化系统优化集成管理
任何一个企业的经营运作都是由一系列连贯又交错的业务流程来实现的。例如,有经营决策的流程、掌握市场和客户需求的流程、产品研发流程、营销流程、生产制造流程、采购供应流程等等。这些流程都是密切关联的,单独存在是没有意义的。可以结合ERP、MES系统的实施,从精益管理的角度出发开展信息系统优化集成管理工作。
1) 信息集成。树立信息集成的概念。多年来企业在计算机辅助管理的应用上,有了较大进步,提高了一些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例如财务部门的用友软件、销售或采购部门的合同管理、仓库的库存管理、远程计量系统等等,可以提高企业内部单项业务的工作效率。但由于只是孤立的管理信息系统(或称信息孤岛),无法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信息系统没有覆盖企业的整体全流程,信息流是被割断的、信息的传递是迟缓的,甚至根本是不能沟通的,各个单项业务之间即使联上网也很难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难以进行信息共享和业务流程优化,这并不是精益信息化管理。为此我们通过ERP项目的实施在集团内部率先实现了ERP、MES、远程计量系统的信息互联互通,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2) 数据共享。自行开发制度流程信息化管理平台和生产指标体系。实现了制度流程自动编号、网上审批、分类检索查阅等功能。各单位将评审完毕的制度流程整理汇总后,形成电子版本上传平台,经各相关部门会签,公司领导审批后正式发布。制度流程的审批和发布,全部依托管理平台进行,同时在公司OA中实现制度查阅功能,提升制度执行效率。生产指标系统把各类生产指标数据汇集起来,直观的体现每日公司生产经营情况,同时与先进生产企业数据进行对标,查找自身不足,有针对性的整改问题,降本增效。
4 信息化精益管理的主要成效
4.1 信息化管理架构更合理
改变了原有信息化工作“眉毛胡子一把抓”,分工不清职责不明的局面。充分调动和发挥各单位和部门在信息化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通过将光线熔接等业务交由内部维修单位操作和将各网络汇聚点管理责任落实到使用单位,既为企业节省了维修管理费用又提升了信息化人员业务能力。同时强化了现场管理力度,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可以将多余的防火墙、交换机、工业路由器等设备节省出来降低了企业的采购维修成本,更好的保障网络的安全顺行。
4.2 持续优化企业管理流程
按照精益管理要求,通过将MES、ERP、远程计量系统、质量信息系统、报表系统进行互联互通,实现数据自动采集共享,一是注重业务过程管理,而非状态型的事后记录;二是 “事前有控制、事中有记录、事后可追溯”,通过这两个原则实现了系统与实际管理的高度融合。实现了从计划开始,到采购、入库、出库、结算等各个管理环节都在系统中进行,每一个环节都是可追溯的,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可以查到问题的根源,不断优化企业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水平。
4.3 数据共享让决策更科学
制度平台、指标体系的投入使用,丰富了信息共享平台,为各项管理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撑,业务过程在线操作、制度在线流转审批发布,提高了管理的工作效率;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数据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如图所示:
制度平台
指标体系
4.4 助力企业“两化融合”
在精益管理指导下,通过各类信息化平台和手段不断提升员工的信息化系统操作水平,充实信息化人才队伍;完善生产管理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不断改造不适应企业发展的管理流程,助力“两化融合”工作的顺利进行。
5 结语
随着信息化日新月异的发展已成为企业发展最活跃的驱动因素,将精益思维融入信息化工作之中,构建“精工细作,精抓细管,精益求精,品质精良”的精益信息化管理模式,有利于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享布尔. 精益企业.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2]肖南峰. 企业信息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王喜文.中国制造2025思维:从两化融合到互联网+工业.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董杰,男,1978年生,2004年毕业于山东理工大学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现为山东钢铁集团永锋淄博有限公司企业管理部助理工程师,从事信息化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