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考

2018-08-20 10:26黄明全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6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培养核心素养

黄明全

【摘 要】教育部关于地理学科明确要求要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深入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这其中特别地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这一词。在教师进行地理学科的教学时要十分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是教学的重中之重。通过基础知识与实践训练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在地理方面的个人素质。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

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指的是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及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中不容忽视的内涵,在地理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

我国国土面积十分辽阔,有着丰富的土地与海洋资源。在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发展以及竞争不断加剧,如何在这激烈的斗争中立于不败的地位,除了要有科技的创新,自身的资源实力也是竞争的资本。而如何利用好这一资本,靠的就是那些拥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及社会所拥有的资源,全身心地投入到促进学生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发展自身力量的工作中去。而这一切的根本途径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教育部下发的文件《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一文中明确指出,高中学校要针对地理学科开展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要全面深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中学校要注重学生地理学科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一批批精英人才。

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对自然地理部分的内容进行超纲加深、对人文地理部分的内容条条纲纲化,对区域地理部分的内容停留在表面认知;答题模板化;题目设问随性化,无实用性。而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要求个人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能够真正掌握地理理论知识及相关技能与观念,还要求个人能够从地理学相关认知角度来看待、解决问题,并且高考命题注重能力的立意,小切点、大纵深的设问方式,特别重视学科逻辑思维能力的表达。可见,现今的高中地理教学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相脱节,应引起广大地理工作者的重视。

三、重视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1.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众所周知,人类的发展必将会带来环境与自然的污染。而我们如何在人与自然中謀求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这是我们现在需要做的,也是我们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指出环境问题的严峻。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势是以牺牲自然环境为基础来获得经济的发展,这也是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型的必经之路。虽说是“必经”,但我们应如何在这条路上做到尽可能少地破坏环境,是我们每一位学生以及教师所需要思考的。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根据所在地区的实际案例,分析其中人地矛盾的根本原因,并与学生一同寻找解决的方法。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野外调查,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利用人地协调的观念探讨如何才能合理开发并且利用紧缺的资源,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2.综合思维要贯穿地理学习的整个过程

综合思维是高中地理学习的主要思维,它贯穿了地理学习的始终。所谓综合思维,就是指人综合全面动态地分析事物。地理素养的养成是一个漫长而又枯燥的过程,它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例如;我们在地理教学中会讲到全球变暖的问题,在这时我们根据话题的特殊性就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教师在讨论时要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什么是温室效应,温室效应的起源,危害以及治理方法。让学生们互相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向学生传授如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补充与完善。这样,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更全面地思考问题,并且更加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通过这些复杂问题的分析,学生就会更加全面、更加系统的综合思维问题,挖掘其中的联系所在,也更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到事物发展之间的特性与联系。

3.立足区域认知素养的形成

区域认知是指人们对区域的特征、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意识和能力。“区域认知”素养有助于人们从差异性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高中学生地理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落实: (1)认识不同区域,了解其划分的依据;(2)描述、判定及评价区域位置;(3)描述和分析区域特征;(4)认识区域发展,分析区域发展问题;(5)比较区域差异,认识区域联系。

4.地理实践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学之间的培养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我国大多数学校由于学科资源的倾斜以及学习时间的分配问题,而导致地理实践的学习多是“纸上谈兵”,地理课程完全变为一项应试科目,学生与教师都是在考虑如何能获得一个高分,而不是理解与寻找地理的精髓所在。这样的地理学习,没有实践能力的培养,就会形成“高分低能”的怪相。例如,在讲解月相这一知识点时,如果只根据书本上的图片来学习的话,学生很难理解月相是怎样变化的。而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测一个月内月相的实际变化,在关键的时间点进行拍照记录。这样下来,学生就可以真正理解月相的变化。这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而地理中的许多现象与课题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进行教学。而对于观察结果的评价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在每一次观测实验结束后进行总结与点评,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改进的方法,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进步,提高自身的素养。

综上所述,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具备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品质与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自身能力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高中地理教师重视以核心素养引领课堂教学,从新课传授、实践活动等方面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真正提升自己的地理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朱承熙.地理核心素养的“变”与“不变”[J].地理教育,2016年1期

[2]韦志榕.与老师们谈谈地理[J].地理教育,2016年4期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培养核心素养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