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伪高效 坚持四原则

2018-08-20 11:02保世华
学周刊 2018年26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

保世华

摘 要:高效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性的课堂,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伪高效的情况,所以,不论以何种模式出现,高效课堂需具备四个原则:教师吃透文本、“预设”与“生成”和谐互动、让学生喜欢课堂、给学生搭建平台。只有把握住这四条原则,才能避免伪高效课堂的盛行,才能使師生回归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中来。

关键词:高效课堂;摒弃伪高效;坚持四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6-010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6.064

为了突出课堂上学生是创造者和主体,为了实施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让主体学会学习,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培养,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以崭新面貌出现,它使教学从过去的“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学会、会学、乐学”成了主旋律,它的探索与实践确实有利于扎实地推进素质教育。可是,“满堂灌”“一言堂”既然是低效课堂,那“满堂问”“满堂动”“满堂论”“满堂练”“满堂电影式样”等课堂,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呢?我觉得这样的课堂充其量只能是换汤不换药的伪高效课堂。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是不唯模式的模式,不刻板,不教条,有自己独特的原则与方法。不论以何种模式出现,高效课堂需具备以下四条基本原则。

一、高效课堂一定是教师吃透文本的课堂

吃透文本,指的是教师要对文本从字词句、篇章结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某些作品在文学史中的地位价值等方面进行透彻的钻研,这样才能依据课标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文体特点,确定本课的重点难点,使课堂有的放矢。同时,对文本还要多元化、超越性地解读。面对众多学生,教师的学识、思想、价值观毕竟是有限的,有时甚至是狭隘的,如果教师不“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怎能把学生带进“百草园”呢?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只有吃透了文本,教师才能对学生在发现、探究过程中存在的质疑应答自如,才能在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中游刃有余。只有对教材进行深刻而独特的解读,才能以教材内容吸引学生,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游刃有余地创设富有趣味的高效课堂。

二、高效课堂一定是“预设”与“生成”和谐互动的课堂

预设不充分的课堂,是低效的课堂;生成僵硬呆板的课堂,也是低效的课堂。教师要通过对课堂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感知文章的内容,促进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效的预设,需要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充分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问题的针对性要强,层次性要强,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问题的引领下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高效的生成是在高效的预设中和谐互动运行的,是教学过程中的自然动态的发展。高效的生成会使教学过程像溪水般自然流淌,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会得到充分发挥。由预设与生成碰撞而产生的结果恰好就是对预设的一种补充、修正、完善、升华。因此,教师不能过分依赖课前静态的“预设”。课堂是新鲜而活跃的,教师不能仅仅运用某一种教学模式,必须在课前预设时精心准备,并留下弹性预设的空间,不要被每句预设框住,这样的课堂不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开放的。另外,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倾听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困惑、疑虑和偏差,当然也要特别重视学生在课堂活动提出的新观点和具有创意的想法,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信息要不断地进行选择、加工和扬弃,还要不断地调整课前预设。

三、高效课堂一定是学生喜欢的课堂

首先,要有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他们才会聆听教师的指导,才能主动学习,乐于探究,才有可能实现高效率的课堂教学。课堂要富有情趣,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心情愉悦,如沐春风。学生在活泼轻松、愉悦欢快的状态下接受知识,才能启迪心智,发展能力。

其次,要有效。如果课堂仅是知识的机械传授,是严苛的规矩,是惩罚和恐吓,是敌对和厌恶,这样的课堂一定是无效的;如果课堂里流淌的是智慧,是彼此的交流碰撞,是信任、尊重和赏识,是爱和激情,是浓浓的兴趣和不竭的动力,这样的课堂就是有效的。如果一节课学生们还没听够就下课了,就是有效的;如果一节课枯燥乏味,学生难以听下去,有的干脆睡觉,就是低效的。

再次,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和谐与否,决定着课堂是否高效,也决定着教育的成败与否。师生关系好,课堂一定是学生喜欢的,高效的,教育很可能是成功的;师生关系差,课堂必然是学生不喜欢的低效的,教育就一定是失败的。师生之间若相互尊重,彼此信任、亦师亦友,就能教学相长,课堂氛围就会和谐融洽,学生怎能不喜欢这样的课堂呢?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师生彼此崇拜,培养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以这种关系架构的课堂一定是高效课堂。

四、高效课堂一定是教师为学生学习搭建平台的课堂

传统课堂过分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忽视学生的社会阅历和个人差异,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思维随教师活动转,由教师代替学生完成本应由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不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关注学生对学习过程和评价结果的感受,教师是权威,学生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高效课堂突出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仅仅是辅助,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策划者、引导者,这样的课堂是交流的、合作的、民主的。教材、教师都不是权威,学生拥有发表见解的权利,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创见、质疑。只有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真正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和课堂的主人,才是高效课堂。学生在学习中就会做到手、眼、耳、口、脑联动, 才能在思考、交流、争辩、质疑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自我评价中获得激励。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占首位的,不是熟背、死记别人的思想,而是学生自己进行思考。”所以,营造高效的课堂,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过程,站在学生的角度研究教材,站在学生的角度组织课堂语言,要把学生置于课堂的正中央,把课堂作为学生自我学习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王敏勤.高效课堂的四个要件[J].人民教育,2010(6).

[2] 李炳亭.高效课堂22条[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浅析如何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优化教学方法, 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