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擎文
摘 要: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讲,走向社会首先需要面临的则是就业难的问题,因此在大学体育教育中,应当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有效融合。本文主要阐述了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体育教育的融合意义,进而对具体的融合策略做出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关键指的是学生开展创业活动需要具备的相关操作技能、基本知识与心理承受能力等。而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则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业精神,让其创业素质得到有效培养与发展,以此加强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目前,高校培养人才的关键目标,就是培养具备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从而让大学生可以拥有更好的就業机会,而且这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也能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体育教育的融合意义
在大学体育教育中把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融合,可以让学生的体育激情得到更好的培养,实现体育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结合,从而使体育教育的教学效率与质量得到提升。大学生体育教学关键分成两种模式,即专科选修体育教育与体育公共教育。在体育教育中将部分创新创业教育适当融入,以此向学生们传输体育产业中关于创业的基础知识与有关技能,正确指引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创新进行真正实践。在当前体育机制改革的不断发展中,体育产业的创业大环境也获得了进一步发展与优化,体育产业能够对国民经济起到一定推动作用。在大多数体育创业行为当中,复合型人才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把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体育教学进行融合,不仅可以挖掘更多的综合性人才,培养学生了解有关的体育产业与管理常识,同时还可以对学生奋勇向前的创业精神与意识进行有效培养。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体育教育的融合策略
(一)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意识
创新创业教育在当前的大学教育中,仍旧是一个比较新颖的教学项目,想要在大学生中全面实行创业教育,那么高校领导与相关管理人员就必须对创新创业教育引起足够重视。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与大方向注重体育教育的前提,应当全面且从多个角度认知社会体育和大众体育给大学生带来的就业机遇,进而通过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正确引导学生创业,对创业进行深入学习。另外,对于大学体育教育,需要还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方面知识的教育与相关培训,让大学体育老师真正了解体育教学和创业教育之间的密切联系。在平日教学中不断给学生灌输创业方面的相关知识与信息,从而使学生对创业教育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得到有效提升。
(二)巧妙设立体育项目,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在大学体育教育中,老师应当一直把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作为目标开展教学,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身体素质等方面,将相应的训练项目进行巧妙设立,并指引学生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真正学习团队合作与自我表达能力。进而让学生经过团队之间的合作学习与沟通,使其可以吸收其他学生身上所具备的优势,以此对自身的不足进行有效补充,进一步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比如,在平日的体育教学中,老师可按照学生的性别差异,组织班级中的男学生开展接力、足球或者篮球等必须团队之间进行合作与竞争的相关比赛。而针对班级中的女生,则可组织开展接力、形体表演与健美操等相关项目的训练,在实际训练过程中相互合作并进行有效交流,将自身的竞争意识发挥出来,从而使学生的合作体育精神得到更好的培养。
(三)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体育教学理论以及实质相融合的方法
实行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有创业志向与兴趣的大学生提供有关创新方面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知识结构与相应技能等,创业者不仅要具有良好的创业思想、兴趣与心理素质,同时还需具有强健的身体素质、丰富的结构知识与能力。而体育教育正是锻炼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一门学科,在体育教学中激烈的竞争压力和创业性质相符,体育教学关键是把锻炼学生身心健康,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更好发展作为最终目标。大学体育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高校教学的一种创新,同时这种方式还能够为经济建设的创业提供更多新鲜血液。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体育教育的融合,可经过对创业学、社会学与体育学等相关方面的学习完成,树立体育精神,利用体育户外活动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进行锻炼,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团队合作意识,从而为学生今后在创业方面的意志力奠定坚实基础。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体育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各个阶层对体育创新人才的实际需求量也在逐渐提升。因此针对学校来讲,可经过改变大学体育教育的课程结构、在教学内容中融入一些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知识等手段,让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变得更加丰富。此外,老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策略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体育教育进行融合,从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创业精神的提升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文胜,谭芳.浅析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体育教育的融合[J].教育,2016(12):145-146.
[2]顾翠凤,康建敏,王东生.体育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途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4(30):164-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