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翠萍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核心是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这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很多学校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依旧存在着重知识、重应试的倾向,这使得思想品德课程的德育目标不能很好地实现。教师立足于课程理念,以促进学生形成并发展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为重点,从四个方面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有效教学进行总结探究。
关键词:初中教学;思想品德;有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6-005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6.033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在这一基本理念的指导下,教材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相关内容,设计了教学板块,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但是,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制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淡化课程的育人目标,忽略学生生活实际,强化知识传授,培养应试能力。这导致课程的核心理念没有得到有效落实,课程目标没有完全实现。
基于以上认识,教师在总结回顾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的同时,学习借鉴成功的做法,在思想品德课程的有效教学方面做了如下探究。
一、尊重知识记忆的规律,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实现有效性
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既有生活常识,又有具体的知识和方法,这些知识目标的实现,需要学生识记并内化成自己的思想意识,最终转化为指导行动的规范和指南。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死记硬背模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提高觉悟,形成素养。比如说,在八年级讲过了《网络上的人际交往》之后,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相关的条条框框去应付考试,而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内容分析和识别自己的网络交际行为,规范使用网络,避免上当受骗。
二、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在联系生活的过程中实现有效性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里强调要联系生活实际,并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那么,在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中,如何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呢?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九课《保护自我》涉及兩个板块:身边的侵害与保护,防范侵害、保护自己。在学习这些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在相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的欺凌现象进行教学。先列举事件,再让学生分析事件的危害及性质,最后让学生谈谈如何做的问题。这样,教材内容就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了,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不但掌握了教材中的常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处理问题。在后面的教学中,教师要继续结合《做知法守法的人》《我们的人身权利》等内容让学生通过身边的事件深入理解教材内容,自觉地形成安全保护意识、尊重生命意识、法律意识、权利意识,做到维护自我安全的同时,尊重别人的权利,并初步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通过教学收到这样的效果,课程的教学目标自然就有效实现了。
三、立足学生的思想实际,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实现有效性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叛逆期,如何处理各种“关系”便是他们最棘手的问题之一,也是激化各种矛盾的“导火索”。所以,在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让自己的教学从学生的现状出发,抓住学生备感迷茫和困惑的事情具体分析深入剖析。比如早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父母关系等话题。如果能够将教材的学习和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那么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帮学生答疑解惑的过程,也是指点迷津的过程。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然就高了,教学也是有效的。在教材里,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认识新自我》和八年级的全部内容,让学生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学会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掌握基本的交往方式和技巧,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那么,为什么大多数学生在学过这些内容之后没有一点触动和改变呢?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学仅限于教材,与学生的思想实际脱节了,没有解决学生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关注当下社会的动态,在现象分析的过程中实现有效性
初中思想政治课程中有一部分内容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主要包括“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认识国情,爱我中华”两部分内容,这些内容的教学要和当下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热点联系起来,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入手寻找素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生活现象,从而了解社会,树立正确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初步明确一个公民的责任与担当。十九大会议通过了一系列重要决议,它们必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重大的变化。作为中学生,很有必要了解并理解这些内容。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也应该结合教材内容实时地进行拓展,比如九年级的思想品德教学中,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的教学就可以体现十九大精神,诸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成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这些内容或许有些与考试没有多大的关系,但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至关重要。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真正把课程教学和学生的生活、思想实际结合起来,以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形成并发展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为重点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解决困惑,提高学生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教学自然就实现了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康维铎,岳中峰.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 薛家平.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有效课堂教学的五个策略[J].教育探索,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