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尊重理念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

2018-08-20 04:35祖雪媛
中国教师 2018年7期
关键词:基础课程体系核心

祖雪媛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而核心素养的培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方向。白家庄小学自2001年建校以来,一直在推进“尊重教育”,“尊重人人,尊重文化,尊重环境,尊重规律”,并紧紧抓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来引领学校课程建设,以“创建一座学习的乐园”为办学追求,让学生在充分尊重中成长,成为具有北京情、中国心的世界小主人,从而促进学校一校六址办学的优质、均衡发展。

随着尊重理念内涵的不断发展,学校构建了自己的课程体系。以课程结构创新为例,它从平面的“国家课程+选学课程”向立体的“三类基础课程+主题课程”发展,从最初零散的、满足国家课程方案开课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开设,逐渐延伸到围绕“尊重”育人目标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和新课程形态下教与学的变革。

一、明确课程目标体系

课程体系的建设、课程结构的创新与课程设置的完善等,让学校逐渐成长、成熟。进入“互联网+教育”“万维空间”的新时代,如何让“真正地办公平有质量的教育”落地,这是每个学校和校长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我们不断对“尊重”理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追问、丰富。尊重,到底是什么?是一个口号,还是一种核心价值观?它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生未来发展有什么关系?

我们所倡导的“尊重”,其内涵是敬重与重视、懂得与包容。尊重,不仅建立在生命与生命之间,也建立在生命与其他事物之间。也就是说,“尊重人人,尊重文化,尊重环境,尊重规律”这四个尊重有其内在的逻辑。

其一,尊重人人。我们强调的是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一个人要生活得有尊严,首先要做到尊重自己,使自己的生命有价值。对于学生来讲,学会学习和打好身心健康的基础,是个人可持续发展和自主发展的前提。而且,个体不是生活在真空中,面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和人与人关系的失衡,作为未来社会发展主力军的学生,要将一颗与人和环境和谐相处的种子种植在自己幼小的心灵中,从小关注社会性问题,参与社会活动,增强责任感,与人友善相处,遵守規则,学会沟通、合作、感恩。

其二,尊重文化。这主要是期望学生成为有“根”和“魂”的人,能够尊重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并积极汲取世界优秀文化,做顶天立地的世界人。因此,我们希望学生既尊重和传承中华优秀传承文化,又尊重世界文化,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引领他们形成跨文化的意识和理解能力。

其三,尊重环境。我们不但要尊重自己、他人和文化,更重要的是尊重我们赖以生活和生存的环境,从关注身边的环境做起,从小让学生根植“保护资源、节约资源、利用资源”的意识。

其四,尊重规律。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世间万事万物,包括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所有的规则及其制定,皆在规律之基础上,规律是促进社会发展的统领性的最高法则。为此,我们要将学生的视角引向透过现象尊重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让其养成科学精神,能够理性思维、质疑思辨。

基于此,我们一致认为,尊重是以未来发展为导向的价值观教育,其育人目标是国家教育方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小学阶段的具体化,更贴合学生心理健康多元智能的发展。在这样的一个反复追问和思考的过程中,我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要培养具有四个尊重特质的学生。

二、构建“基础+主题”课程体系

在四个尊重育人目标的引领下,我们对国家学科课程目标进行深度学习与把握,重构了学校四大维度、10个分目标、20个要点的课程目标体系,建构了“基础+主题”尊重特色课程体系。它既保证了国家教育方针、素质教育战略主题与学校育人目标之间具有的内在一致性,又将相关内容具体化、精细化转化为具体的品格和能力要求,进而融合到各类课程。

“基础+主题”课程包括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课程”和面向全体与面向差异并存的“主题课程”,具有基础性、选择性、综合性、实践性,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课程供给。

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课程”分为三级:第一级是基础核心性课程,是面向全体的国家课程,充分发挥分科教学优势,把握学科本质,使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系统化、结构化,让学生能够掌握多元思维路径、表达方式,发现自己的独特性和兴趣点。第二级是基础拓展课程,面向全体可供学生自由选择,是以国家课程为主要内容进行拓展深化的课程,体现开放性、选择性。针对学生差异与兴趣需求,同时考虑与初中衔接,目前,已经形成可供学生选择的128门拓展性课程。例如,尊重文化:沥粉画、有趣的汉字、儿童诗社;尊重规律:玩转魔方、机器人、我爱星空;尊重人人:小小摄影师、少儿踢踏舞、电脑绘画;尊重环境:社区小使者、变废为宝、民族服装DIY。第三级是定制课程,面向特殊需要学生,包括培优课程和帮扶课程。培优课程是对某一领域超长的学生给予更高层次的培养,如外教STEM课程、外教英语戏剧等;帮扶课程是面向需要特别关注的孤僻症、伤残等特殊学生随班就读定制的个别指导课程。

“主题课程” 是以发现、解决真实问题为核心的跨学科课程,直指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真实问题和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的课程学习,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基础核心课程学习的意义与价值,深度激发对基础核心课程学习的兴趣和追求,加速脑神经元的链接,激活学生思维,增强学生智慧。学校在前期课程体系的建构、典型引路基础上,实施全员性、全过程100%实践推进,尝试实施长短课、大小课的课程设置,尝试实施走班制,深入落实课程推进,形成“尊重人人、尊重文化、尊重环境、尊重规律”四个尊重维度共73个主题课程。例如,依据“尊重文化”领域目标和“节日文化”分目标,先后开发清明文化、端午文化、中秋文化、重阳文化、春节文化系列主题课程。现在,主题课程已进入全校每一个班级里每一个学生的课表,做到了系列化、系统化和常态化实施,保证学生“人人提问、组组开题”,在解决真实问题的情境中将知识与应用联系在一起,提升探究、合作、质疑、表达等能力,激发学习内驱力,品味深度学习乐趣,体验思维成长。而且,学生学习成果被作为新的课程资源,促进了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

四个尊重理念下的特色课程目标体系是综合表达,它通过将国家教育方针、学校理念与育人目标、学生发展需求融为一体,不仅很好地贯彻了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保证了立德树人任务的落实,还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满足了区位发展和学生未来发展需求,培养了学校学生的独特品质和气质,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个性地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课堂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阵地,为此,我们要以更高的责任感在带动教师进行课程变革的同时,推进课堂革命,构建学生自我发展课堂,更深层、更微观地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力量。

(作者系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小学校长)

责任编辑:李莎

lis@zgjszz.cn

猜你喜欢
基础课程体系核心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最憨厚笔记 夯实基础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