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一项愉快活动,如果同时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参与者的吸引力。也就是说当外加报酬和内感报酬兼得的时候,人的工作欲望不仅不会增加,有时反而降低,甚至变成二者之差。这种外加报酬抵消内感报酬的现象,称之为德西效应。
莱泊尔等人做过的一项经典研究证明了该效应的存在。研究者让学前儿童使用特制的画笔画画。许多儿童对此热情甚高。然后,研究者将儿童随机地分成三组:第一组儿童被事先告知,如果他们给参观者画一幅画,就会受到奖励(优秀画家奖);第二组儿童虽未事先告之,但在画完之后也会意外得到同样的奖励(但不是每次都能得到奖励);第三组儿童不接受任何奖励。4天后,研究者记录儿童的自由活动情况,结果发现,受到奖励的第一组儿童用于绘图的时间是第二、三两组儿童所用时间的一半。
德西效应说明,在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活动中,过度的奖励刺激不仅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反而有可能弄巧成拙。学生将主要学习目标置于脑外而着重于奖励,使他们原有的学习热情降低。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教师在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应多从内容和方法上下工夫,使学生从内心感到喜欢这些材料,认为这是一种幸福的事情,只有在學习中达到了这种境界,才能不去计较有没有给予表扬和报酬。
——刘儒德 等
(节选自《教育中的心理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