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彬彬
摘 要: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重大教学改革的一个项目,该计划认为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一些高素質的应用型人才。实践教育是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培养创新意识、动手能力的关键,校外实践基地是校企联合培养的主战场,是卓越人才培养对象成长的主要土壤。校企合作的实施与实践可以为“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提供更好的理论与实践平台。在教学中让企业参与进来,把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实际操作经验和出现的问题充分引入教学中。本文列举了一些企业和学校教学的实例,充分探索了“基于卓越培养计划”的校企合作课程的优势与实践经验。
关键词: 卓越计划 校企合作 培养机制
一、“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背景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是我国教育部正式落实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一个改革项目,被列入了重大改革项目中。它的提出是为了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后备人才,并且要求这批人才有很强的创新实践能力及适应能力[1]。
我国目前工业和经济都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是一个各方面都有着激烈竞争和挑战的时代。因此需要有更多具有创新思维,并且能适应社会发展速度变迁的高素质优秀人才[2],这便成了教育教学的核心任务。
而学校中的教学培养模式多是注重理论化的学习,忽视实践能力的提升。现今社会需要更多实践性人才,需要具有更好的综合性能力。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教育部提出了“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并大力推行。许多学校开始对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加高质量、高标准的要求。为了加强专业能力培养,同时解决学校中双师型师资力量不足、实习实训条件有限、课程体系缺乏职业实践深度等问题,建立了校企互动、深度合作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践教学基地,成为高校培养实践型人才的主要方式之一。
二、校企合作课程
在上述“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推行以后,学校和企业开始进行了一系列合作。企业将参与艺术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修订,校企双方协商确定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共同研讨论证,优化艺术系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
举个专业的例子:我校艺术系与天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上海)进行了校企合作项目: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设计类项目的实践训练,加强教师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及企业人员为在校生进行实践教学讲解等。
在合作初期,学校与企业为了建立制度体系以规范和推进校企合作,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双师型”教师培养协议》、《兼职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聘任考核办法》、《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企业教学学生管理办法》等合同,从不同角度对校企合作行为进行规范,保证合作双方各自目标的实现。
另外,学校对专业课程进行了改革与调整,将企业社会实践加入教学计划中,根据不同专业提供不同实训基地,增强学生的岗位动手能力。
在校企合作项目中,艺术系学生将分组在企业中进行实践训练。每次人数在5位左右,最开始按照常规模式,还是由老员工以一对一的模式进行实践指导,但在实践中发现现有的模式既浪费了企业员工的精力与资源,又使学生无法接触到设计类行业中的业务交流与团队合作模式,并且无法全面地了解自己现有的问题与不足,另外教师的实践教学也无法实现。因此,在学校与企业进行协商与探讨之后,将每次派出的五位学生临时分成一组,由一位专业课教师领队与监管,从项目的接单,中间的设计过程,到完成项目,全部由这一组学生完成。教师会在设计过程中提出建议,并将教学理论带入学生实际操作中。企业派出一位资深设计师跟进学生组项目的完成进度,并在关键时刻进行指导。并且,公司会另外成立一组设计师精英组同时进行该项目的接单与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设计总监将对两组进行比较,每天下班时,对学生组的工作及设计作品进行5分钟的点评与建议。
艺术系学生跟随企业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其中以上海某科技有限公司的稀土发电机画册为典型。上海某科技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军用稀土发电机、超声设备和消防装备等产品应用开发的综合性研究单位。学生在跟进稀土发电机画册的过程中,遇到客户交流、设计瓶颈、软件不熟练等一系列问题,但经过企业高强度的一整套设计时间后,这些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并且在此次设计实践结束后,企业会安排一位参与设计的资深设计师对此次学生组的设计进行总体评价,并就本次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未来要注意的方向提出建议。最后,可以根据需要,让参与设计的资深设计师针对此次设计面向学生做一次报告或教学。
所以根据具体课程特点实例,采用校企合作进行此类课程教学,将企业的实践经验充分融入教学中进行有机结合。组织学生走进企业内部,与企业达成协议,提高学生专业水平,为企业提供创新性,达成双赢。
三、校企合作课程教学成果与成效
首先,课程改革一定要对教师的教学理念进行培养和更新[3],首先把“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深入贯彻到专业课教师的教学活动中,使教师了解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根据某一岗位或岗位群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为目标设计课程。同时,将定向开发的企业特色课程融入课程体系,成为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上文所述,将教师与学生安排到企业进行实践训练与观摩,在实践过程中促进双师型素质团队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借助双方的合力,初步组成了一支具备“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内外结合、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教师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得到提升,可以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更为形象的指导,并且为今后“双师型”建设提供基础。另外,我们充分利用企业方面的教育资源,聘请企业中具有丰富经验的行业专家、业务骨干担任授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组建校企结合的师资团队。企业委派的行业专家拥有丰富的实际经验,展示出较强的教学能力和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有效提高职业能力。校企合作使学生能够较快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融为一体,较顺利地实现由在校生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特别是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通过工作实践,培养了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接受了企业文化的熏陶,增强了对专业、职业、岗位的感情。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职业素质,掌握了岗位技能,明确了自己的能力特长和今后的职业意向,熟悉了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了解了企业文化和环境,为其职业成长开辟了发展空间和上升通道。同时,企业获得了发展所需的人才。学生充分了解本专业在企业中的作用及工作内容,增强实践能力,可以为今后进入社会提供更好的帮助。并且在进行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企业与学校达成协议,同意将优秀学生作为企业的后备设计师培养,并且敞开大门,欢迎他们毕业后来工作。这对于企业、学校、学生来说都是好消息,也是双赢局面。
创新点在于将企业工作环境中的团队合作模式及设计师与客户之间的交流都展现在学生面前,打破老员工带新员工的一对一模式,节省企业资源,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企业的设计师与教师共同完成教学,既可以保障专业课程,又能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大型企业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实践性大大加强,充分把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积极性提高,并且将学生作为企业的后备资源。所以说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是各个专业实现“卓越计划”的重中之重。
以企业为主,要想真正做到校企合作,必然少不了相关企业的支持。企业应该在培养过程中更深层次地加入。校企合作课程教学与生产实习要同步进行。课堂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训练思维,培养团队精神。教学手段可以充分体现课堂价值。“卓越计划”要求高素质创新人才。企業参与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实现课堂教学与实习共同进行。比如某学校聘请了有经验的设计师进入课堂,课堂效果完全改变,不再是完全的理论传授。
四、结语
我国各高校对教学改革一向重视,结合现行“卓越计划”的要求和企业需求。通过改革,探索出校企合作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个过程显然是相互的,教师要深入企业实践,企业要深入课堂的人才内部培养。通过校企合作,使学校和企业两者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学生能力提高,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人才,从而真正实现发展。
目前我国校企合作没有真正的法律保障措施,学校主动,企业被动甚至不动,缺乏合作办学的内在动力。尽管国家已制定了相关政策支持校企合作,但一些地方把校企合作停留在口头上。顶岗实习是学生学习生涯中一段非常重要的成长阶段,应从学生职业发展角度加以考虑,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职业素质的同时,明确自己的能力特长和职业意向。再有就是,高校中教学计划的制订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异,按目前教学计划培养出的人才只是社会大众化的需求,并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面对这些问题时,需要企业、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争取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的局面,更好地将校企合作推向更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吴培福.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企业培养过程的问题思考[J].现代商业,2011,14(40):28-29.
[2]林建国.注重卓越工程教育本质,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7(50):524-528.
[3]刘清,赵俊,乔清华.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我校工程教学改革构想[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16(8):15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