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阿兰 苏锦治
[摘要] 目的 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伴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1月于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高龄股骨粗隆間骨折伴糖尿病患者18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随机把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护理前(P<0.05);观察组Harris评分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强高龄髋部骨折伴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干预能够获得显著护理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加快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高龄;髋部骨折;糖尿病;围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3(a)-0165-02
老年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比较严重的骨质疏松症状,意外受伤后出现骨折的几率较高,股骨粗隆间骨折属于高发部位,发生骨折的患者可能出现一系列并发症,严重时还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威胁[1]。此外糖尿病亦会增加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风险,所以还必须加强患者的血糖管理[2]。该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伴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与效果,特选择该院18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伴糖尿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伴糖尿病患者18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该次所选患者均应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随机把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9例患者。观察组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例,女性患者5例;患者年龄61~88岁,平均年龄(70.9±2.2)岁;糖尿病病程3~25年,平均病程(10.4±1.8)年。对照组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3例;患者年龄62~87岁,平均年龄(71.3±2.3)岁;糖尿病病程3~24年,平均病程(10.6±1.6)年。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予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44例患者实施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44例患者在进行常规手术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有以下几点。
1.2.1 术前护理干预 ①病情与末梢静脉评估:术前1 d由巡回护士查阅患者各项检查报告和病历,掌握其病情,通过和患者交流来掌握受伤过程、生活方式以及患者的配合程度等,观察患者上肢静脉状况,以便术中静脉穿刺点的选择。②心理评估:因为高龄患者特殊的心理特征,术前难免会出现焦虑与恐惧等心理,再加之糖尿病患者病程较长,还并发了多种合并症,患者对骨折手术了解度不够,再加上活动受限,容易发生焦虑、紧张等消极心理,严重时还会抗拒治疗。因此护理人员要及时积极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保持和蔼、亲切的护理态度,运用诚恳和鼓励等言语,引导患者主诉内心想法,积极和患者进行互动沟通,以此舒缓患者消极情绪,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③皮肤评估:严密检查患者身体受压处于术野处皮肤,对照压疮风险评估表评估患者皮肤状况,实施必要的保护处理,通常是在患者腰骶部放置啫喱体位垫进行保护。④术前用物准备评估:了解常规骨科手术器械的用法,检查手术配套器械有无缺漏、特殊器械和PFNA内固定装置有无准备完善,特别是要注意手术牵引床配件是否齐全C臂机有无正常运转。
1.2.2 术中护理干预 ①骨牵引床的体位护理:由手术医生、麻醉师与手术室护士协同辅助患者平卧在骨科牵引床上,首先由手术医生牵引住患肢,手术室护士将患肢的下肢挡板拆除,装置好会阴柱后包裹好,由三人协同把患者移到会阴柱,按照患肢长度调节好牵引杆长度,牵引装置每个关节均要固定好,将患肢于足部牵引架上悬空放置,足部穿上袜子套上啫喱鞋套再放置到牵引足靴中,将鞋带扣紧并包裹好足部,再用绷带缠绕整个鞋子;膝关节平置在支持托架上并固定好,适度外展健侧肢体的下肢挡板,依据患者身高决定是否要安置足部牵引架,常规外展健侧上肢并固定好,适度约束患侧上肢并悬吊在胸前支臂架上;在患者两腿间放置C臂机,按照骨折类型对牵引角度与力度进行合理调节,于C臂机透视下完成复位,对患肢进行持续纵向牵引和内旋,以此闭合复位骨折部位。②熟练掌握术中配合方法:常规消毒铺巾后,于髋外侧行5 cm长切口,逐层切口皮肤、皮下以及阔筋膜,外侧肌进行纵向分离,暴露股骨大粗隆上方,于粗隆内缘置入导针,用C臂X线机进行正位与侧位透视,保证导针位于髓腔中,用扩髓钻扩髓,顺着导针方向放置PFNA主钉并穿过骨折端后固定,再取出导针;安装近端定位装置,并用C臂X线机进行透视定位,进行扩道后,对螺旋刀片长度进行测量并固定,安装瞄准器于骨折远端锁入横锁钉,上钉帽;清洗切口后进行逐层缝合,放置负压引流,切口敷料后进行包扎。③低体温防护:高龄患者新陈代谢缓慢,又加上麻醉对机体的体温调节机制造成影响,极易使得患者发生低体温现象,所以必须对患者的体温进行实时监测与调节;由巡回护士调节适宜的温湿度,用小棉被遮挡好暴露部位,灌洗液应加温至37℃,若要输血要加温到37~38℃再操作。③病情监护:密切监护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变化,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实施护理操作,监测1次/h患者血糖,一旦出现异常要马上告知医生并根据医嘱对血糖波动状况进行有效控制。
1.2.3 术后护理干预 术后为患者实时心电监护,密切监护患者瞳孔、神志、心率以及血压等情况;保护好各引流管道,做好患者的保暖措施,将患者安全护送至科室病房。
1.3 观察评价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与髋关节功能情况。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评估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评分越高表示心理状态越差;应用Harris评分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定项目主要有关节活动、功能、疼痛以及畸形4个部分,评分越高表示功能越佳。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全部数据,用(%)和(x±s)表现计数资料及计量资料,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前SAS评分与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兩组患者Harris评分对比
对照组9例患者术后1个月的Harris评分是(63.2±5.8)分,观察组9例患者术后1个月的Harris评分是(54.4±5.2)分,两组比较,观察组Harris评分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25,P=0.000)。
3 讨论
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高血糖渗透性利尿作用会把大量钙离子、镁离子以及磷离子排出体外而降低血液浓度,低水平镁与钙会促进甲状旁腺素分泌,从而加强溶骨效果,导致患者骨折康复受到影响[3]。所以必须重视高龄糖尿病并发髋部骨折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严格监测患者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血糖水平,准确使用胰岛素,对血糖水平进行有效控制,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指导患者实施功能训练康复,对改善患者手术疗效和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4]。加强糖尿病患者的合理饮食配置,控制稳定血糖水平,在未出现糖尿病肾病的前提下加多蛋白质的摄取,保证营养均衡,有效控制内科并存病症,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以此保证手术能顺利完成,术后能够早日康复。通过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正确治疗与护理,可以显著减少或避免患者卧床并发症、关节粘连、关节病以及功能障碍等情况的发生[5]。该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SDS评分以及Harris评分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加强高龄髋部骨折伴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干预能够获得显著护理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加快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媛.老年糖尿病合并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13(16):145-146.
[2] 高秀霞.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糖尿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价值[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8(11):1490-1492.
[3] 钟红华.预见性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7,15(13):154-155.
[4] 赵佳丽.老年糖尿病患者伴髋部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J].今日健康,2016,14(3):209-210.
[5] 谢海燕.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3):126-127.
(收稿日期:2017-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