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红
[摘要] 目的 探析预防中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采取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中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为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的方式进行,研究组在其基础上给予个性化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护理满意率等情况。结果 研究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0%,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中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采取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显著降低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护理干预;中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3(a)-0107-02
目前,糖尿病的患病率愈来愈高,主要是因为机体胰岛素分泌障碍或者分泌不足导致的血糖升高,为慢性代谢性疾病,临床主要以藥物治疗为主[1]。该疾病为终身性疾病,且容易出现眼部、心血管、肾功能、神经系统等并发症,此外,低血糖也是糖尿病患者严重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2],因此,这也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探析预防中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采取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该文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80例中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55~88岁,平均(71.4±4.7)岁,病程5~20年,平均(12.4±4.3)年,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23例,年龄55~87岁,平均(70.5±4.9)岁,病程5~21年,平均(13.2±4.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的方式进行,主要包括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向其讲解相关注意事项,病房定期通风。常规给予患者饮食指导,合理运动等,如药物护理,老年患者使用的降糖类药物类型比较多,护理人员应正确指导患者使用降糖药物,并告知其相关不良反应,告知患者在注射时应回抽是否具有回血,以免注射到血管内。此外,护理人员也要教会患者及患者家属胰岛素的注射方法。定时检测血糖。
1.2.2 研究组 该组40例患者在上述基础上给予个性化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临床密切监测观察。作为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意识、活动意愿等,每隔30 min进行1次记录,主要是观察记录患者是否具有发抖出汗、面部苍白、浑身无力、出现饥饿感、出现嗜睡等症状,同时对于老年患者,应注意自身因素导致的反应性低血糖,此种情况,患者在出现低血糖时,本身没有显著的症状体征,在夜间可能没有过渡性低血糖便直接进入昏迷状态。因此,对于夜班值班的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关注高危患者,如睡前检查患者血糖,其血糖值在6 mmol/L以下,那么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几率就比较高,护理人员对于该类患者应加强巡查。②心理护理。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病程很长,患者很容易出现焦虑、沮丧等负面情绪,对治疗失去信心,导致在早期出现低血糖时,没有及时告知护理人员,而几次这种情况的出现,经过自身调整后,便不愿告知护理人员,产生无所谓态度,忽视了低血糖的危害,所以,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需要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想法,并向患者讲解低血糖的危害,提高患者警惕。同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保持乐观的心态,放松心情,积极配合。③个性化教育。可采取一对一的形式进行,在入院的当天,就要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介绍,让患者了解,告知患者药物治疗方法、不良反应观察,告知患者千万不要自行增减药物剂量,帮助患者改善不良行为习惯,同时每周让患者自述一遍低血糖症状、如何呼叫护理人员和自我救治等,加深患者印象,以更好的掌握。④对于发生低血糖患者的应激处理。如果患者发生低血糖,对于症状比较轻的患者,马上给予患者果汁、糖水等,或者给予患者含糖量高的食物。对于采取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患者可暂时停止输注,在20 min后进行1次血糖监测,一般患者10 min左右便可得到缓解,如果没有得到缓解,可进食。对于严重低血糖者,神志不清甚至昏迷,应立即告知医生,给予50%葡萄糖注射液静点,观察血糖变化,直至血糖恢复。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做好记录[3]。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中老年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等。护理满意度以本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包括十分满意、满意和不满意。
1.4 疗效评价标准
糖尿病患者,如果其血糖水平低于3.9 mmol/L,说明发生了低血糖;轻度低血糖:是指患者血糖值在3.3~3.9 mmol/L之间,中度低血糖:是指患者血糖值在2.8~3.3 mmol/L之间,重度低血糖:是指患者血糖值低于2.8 mmol/L[4]。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中老年患者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的计数资料[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中老年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中老年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十分常见的疾病,目前,我国的患病率很高,已成为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疾病,低血糖是其比较危险的并发症之一,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及治疗,会对患者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相关研究显示[5],70%以上的低血糖均发生在夜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症状,多在睡梦中发生,具有明显隐蔽性,尤其是老年患者,更加不易被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多数伴有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或者其他疾病,脑部的能量储备比较低,应激能力也比较差,一旦发生低血糖,很容易出現意识障碍,造成脑组织缺氧,而且夜间处于睡眠状态,其感觉器官迟钝,无法感受到低血糖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6]。由此可知,临床上应重视糖尿病患者夜间发生低血压,加强临床观察,做好有效的护理干预。
该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0%,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这与彭静[7]的研究结果一致。该文中,对照组的常规护理,比较普通,没有针对性,护理效果也一般,而研究组通过综合性护理干预,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显著降低,这一系列的护理干预优势突出,不仅降低了低血糖的发生率,同时也改善了护患紧张关系,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低血糖作为糖尿病严重并发症,对预防中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采取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显著降低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普布曲尼.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易发因素及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85):221.
[2] 郭丽.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易发因素及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78):235,238.
[3] 王阿云.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4):119-120.
[4] 平欣,顾连芬,贾志华,等.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措施[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9(1):353-354.
[5] 刘岩.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措施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1):225.
[6] 王学兰.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易发因素及护理对策[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22):159-160.
[7] 彭静.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和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9):1291-1292.
(收稿日期:2018-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