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现状调研

2018-08-20 10:26于洋
文教资料 2018年10期
关键词:大学教育文化素养传统文化

于洋

摘 要: 提升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情况进行调研后发现,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总体趋好的同时存在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不够、践行与运用传统文化的行为欠缺及传统文化存在糟粕的问题,主要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冲击,以及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存在一定问题和少数大学生自身学习意识淡漠。

关键词: 大学教育 传统文化 文化素养

党的十九大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指引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协力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精神内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文件都多次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放在工作的重心来抓。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日常的工作中也会发现,要想做好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工作,就要坚守好文化阵地,这是思想的根源。为了掌握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现状,分析目前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和原因,笔者以山东省某综合性高校为研究范围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調研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针对在校大学生层面共投放《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现状调查》问卷3200份,回收3073份,回收率96.88%,有效问卷3073份,有效率100%。调研对象年级、性别、专业类别分布合理(如表1),有效地达到调研目的。

二、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及传统文化教育的认识情况

在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认识(如表2)的调研中发现,有85.4%的大学生认为“中华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根基,具有不可替代的时代意义”,也有极少数学生认为“传统文化中有很多落后的思想,已经不适用于当今时代,甚至会对国家发展产生阻滞作用”。

数据分析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说明其传统文化素养基础较好,但是“传统文化无用论”确实存在于大学生群体,针对这部分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重点和难点。

调查结果(如表3)显示,有88.5%的大学生认为“高校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增强青年人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有10.1%的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教育有很好的思想引领作用,但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有极少数学生认为传统文化教育是没有必要的。

我们不难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在意识当中非常认可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但是这些调研对象又有多少是乐于参加传统教育活动的呢?通过调研(如表4),我们发现,有73.2%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开设传统教育相关课程,并且自己乐于参加,这与88.5%的传统文化教育认同的比例有相当比例的出入,有21.9%的学生认同传统文化教育,但自己却没有兴趣参与,也有5%左右的大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开设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会给自己带来学业负担。

(二)大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情况

在“你课余是否会学习传统文化才艺,例如国画、民乐等”(如表5)调查中,显示34.1%大学生会经常学习,53.3%大学生很少学习这些传统文化项目,有12.6%的大学生从来没有学过或者基本没有学过。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会使用传统的名句、典故、俗语等”(如表6)调查中,有45.5%的大学生表示可以熟练运用,有50.3%的学生了解一些上述知识,但是很少用到生活里,另外有4%左右的学生表示不了解这些知识,更不会运用。

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识掌握情况还是不错的,这要得益于从小到大的传统文化教育,可是课余时间段能够自觉学习传统文化技能,培养传统文化兴趣的比例就较小。这从某一个方面反映了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大多来自于第一课堂,这也是调查中发现的一个问题。

(三)大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创新传承的认识情况

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内涵巨大的资源库,包罗万象,如何合理继承、创新发展是一个亟待分析的问题。在调查中发现(如表7),能时刻运用传统道德观念约束自己品德和行为的学生不足一半;很大一部分的学生在有强烈的主观意识参与的情况下能在一些特定环境下用传统道德约束自己;有4.3%和1.4%的学生偶尔或者基本不会用传统道德观念约束自己。这说明在大学生群体中仍然要加大弘扬传统文化的力度,强化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教育效果。

当学生在回答“你对婚丧嫁娶、生日满月等仪礼中繁文缛节、大讲排场这样的习俗的态度”时,有41%的同学认为“虽然不支持,但有时候无法避免”,21.8%的学生表示“这属于个人选择,无可厚非”,同时有10.9%的学生认为“重要的仪式应该热闹隆重,支持”,以上数据充分表明了传统文化的一些旧习和陋习在现代社会依旧存在,并且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并产生不良的影响。

在关于“是否愿意参加中国传统文化相关活动”(表9),有46.3%的学生表示“自己非常愿意参加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45.2%的学生会“有选择性的参加”和6.2%的学生“偶尔参加”。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有广泛的认可度。

可以看出,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总体向好的趋势发展,要将“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相结合,利用这些有利因素,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三、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你认为自身中国传统文化素养不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经过分析得到社会大背景、学校教育、家庭环境和大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传统文化的发展。(如表10)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冲击

当前,我国处在开放的全球化背景下,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纷繁复杂。我国思想文化领域是国际敌对势力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长期渗透的重点领域。部分大学生思想不成熟,抵制力差,西方文化新鲜和异类的特点吸引着青年学生追随效仿,部分青年学生开始丢弃传统文化[3]。

其次,如今高校毕业生在逐年增加,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大学生为了提高竞争力,多注重对本专业或者是实用技能的学习而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缺乏重视程度。

(二)有些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存在弊端

从下表(表11)我们可以看到高校在开展传统文化的同时存在种种弊端及阻碍。首先是传统文化课程缺失,较为单一且效果不好。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高校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足,忽视了对学生传统文化的培养,使得传统文化在大学课程中处于窘迫的境地。其次是教学途径和方式单一。传统文化课程往往是以选修课程的形式出现,学生存在混学分、不好好学习的现象,使得传统文化的开设流于形式,未起到真正的作用。最后是由于缺乏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教师传统文化素养较差,传统文化教育没有真正落实。学校图书馆有关传统文化的书籍较少,在传统文化方面知识渊博的教师在高校中更是难见,课堂和课下双氛围的缺失,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学习途径。

(三)大学生自身学习意识淡漠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应当是一个主观能动的过程,但是在实际的过程中存在学生学习过于功利化与忽视传统文化的现象。首先,通过对大学生“考试成绩和人文素养的培育的对比情况”的统计发现,受“功利主义”的影响,大学生出现重视显性价值忽视隐形价值、重视物质价值忽视精神价值的倾向。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对学科知识的学习更容易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获得高分数和奖学金的满足感。然而对于学习传统文化来说,却认为鲜有明显成效,以致学习兴趣不浓厚。

其次,学生虽然认同传统文化的作用,但是无法从内心感知和认同其独特魅力及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巨大价值,学习缺乏热情,无法完成内化过程,其素养提升更是无从谈起。

参考文献:

[1][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10/27/c_1121867529.htm,2017.10.27.

[3]李青梅,张运舟,李雪莉.当代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缺失分析——河套学院为例[J].语文学刊,2014(6).

猜你喜欢
大学教育文化素养传统文化
生本教育理念在应用心理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农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自主学习理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研究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调查与分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