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 辰,武丽芳,刘维婵,张 欣
GONG Chen,WU Lifang,LIU Weichan,ZHANG Xin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数学与统计学院,西安 710071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Xidian University,Xi’an 710071,China
设G是一个有限的、无向的简单图。分别用V(G)与E(G)代表图G的点集合与边集合。对于图G的每条边e,定义其符号σ(e)为 +1或者-1,由此得到的图称为符号图,记为(G,σ)。对于符号图(G,σ)中的边e,如果σ(e)=+1,则称其为正边;如果σ(e)=-1,则称其为负边。符号图的概念最初是由Harary[1]于1955年在一篇数学文章中提出的,之后又被Cartwright与Harary[2]用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例如,在人际关系网中用点代表自然人,如果两个人之间是朋友关系,则将对应这两个人的点用一条正边连接;反之,如果两个人之间是敌对关系,则将对应这两个人的点用一条负边连接。继而,可以通过建立符号图的数学模型来分析人际关系网中的一系列问题,如稳定性、社团划分问题等。
事实上,网络的社团划分问题的研究可以归结于图的染色问题[3-4]。1982年,Zaslavsky[5-7]首次定义了符号图的染色。设(G,σ)是一个符号图,c是从点集V(G)到数集{-k,-(k-1),…,-1,0,1,…,(k-1),k}的映射,其对于图G的任何一条边uv满足:
(1)若σ(uv)=+1,则c(u)≠c(v);
(2)若σ(uv)=-1,则c(u)≠-c(v)。
该映射c称为图(G,σ)的具有k个颜色的或者具有2k+1个符号颜色的符号点染色。
2016 年 ,Máčajová、Raspaud 与 Škoviera[8]指 出Zaslavsky的上述定义存在缺陷,即该定义不能直接从无符号图的定义直接转换过来。为了克服这个缺陷,Máčajová等结合Zaslavsky的定义,重新给出了符号图的符号点染色的定义。
设Mn为整数集的一个子集,当n=2k时,令Mn={±1,±2,…,±k};当n=2k+1 时 ,令Mn={0,±1,±2,…,±k}。如果一个从点集V(G)到数集Mn的映射c对于图G的任何一条边uv满足c(u)≠σ(uv)c(v),则称映射c为符号图(G,σ)的符号n-点染色。使得符号图(G,σ)具有符号n-点染色的最小整数n,称为符号图(G,σ)的符号点色数,记为χ(G,σ)。
2016年,Jin、Kang与Steffen[9]提出了符号图的列表染色的概念。设(G,σ)是一个符号图,对于其每个点v赋予一个颜色列表L(v)⊆ℤ。符号图(G,σ)的L-点染色是其一个点染色c,其满足:
(1)对于任何点v∈V(G),都有c(v)∈L(v);
(2)对于任何边uv∈E(G),都有c(u)≠σ(uv)c(v)。
如果符号图(G,σ)具有L-点染色,则称其为L-点染色。如果符号图(G,σ)上的颜色列表L对于任何点v∈V(G)都有| |L(v)=k,则称该列表L为k-列表。如果对于任何一个k-列表L,符号图(G,σ)都具有L-点染色,则称其是k-点可选的。使得符号图(G,σ)是k-点可选的最小整数k称为符号图(G,σ)的选择数,记为ch(G,σ)。显然有ch(G,σ)≥χ(G,σ)。Jin、Kang与Steffen[9]等研究了符号平面图的列表染色问题,证明了ch(G,σ)≤5对于任何符号平面图(G,σ)成立。
设G是一个图,如果可以通过删除图G的某些点与边或者收缩图G的某些边得到图H,则称图H是图G的一个子式。著名的Wagner定理[10]指出:如果一个图是平面图当且仅当K5与K3,3都不是它的子式。因此,不含K5-子式的图与不含K3,3-子式的图均包含平面图。
本文证明了ch(G,σ)≤5对于任何符号图(G,σ)成立,其中图G不含有K5-子式或K3,3-子式。因此,该结论推广了上述提及的Jin、Kang与Steffen等人的相应结论。
设G是一个平面图,C是图G的一个圈。如果圈C关联k个顶点,则称其为k-圈。如果平面图G中的一个圈C的内部和外部都包含图G的顶点,则称圈C是分离的。如果平面图G的除了无界面的所有面的边界都是3-圈,则称G是一个近似三角剖分(注意此时无界面的边界亦有可能是3-圈)。如果平面图G的所有面的边界都是3-圈,称G是一个三角剖分。显然,三角剖分一定是近似三角剖分。
设G1与G2为两个图,则图G1∩G2的点集为V(G1)∩V(G2),边集为E(G1)∩E(G2),图G1∪G2的点集为V(G1)∪V(G2),边集为E(G1)∪E(G2)。
设G是一个不含K5-子式的图,或不含K3,3-子式的图,或平面图。如果在图G中任意添加一条边所得到的图含有K5-子式,或含有K3,3-子式,或是非平面图,则称图G是边极大的。
设φ是图G的一个染色,图H是图G的一个子图,则φ|H指的是图H的一个染色,使得对于图H的任何一个点v都有φ|H(v)=φ(v),亦即φ|H是将染色φ限制在图H上的一个染色。
本节将引入几个重要的引理,用于下一节的主要定理的证明。
引理1[9]设(G,σ)是一个符号图,其中G是一个近似三角剖分。记圈C=[v1,v2,…,vp]为G的无界面的边界。如果L是(G,σ)上的一个颜色列表,其满足L(v1)=α,L(v2)=β,α≠βσ(v1v2),并且对于任何v∈V(C){v1,v2}有|L(v)|≥3,对于任何v∈V(G)V(C)有|L(v)|≥5,则符号图(G,σ)具有L-点染色。
引理2设(G,σ)是一个符号图,其中G是一个近似三角剖分。设L是(G,σ)上的一个颜色列表,其对于v∈V(G)有| |L(v)≥5。如果H是G的一个同构于K3的子图,且λ是(H,σ)的L-点染色,则λ可以延拓为符号图(G,σ)的L-点染色。
证明 记符号图(H,σ)的3个顶点分别为u、v、w。由于H同构于K3,故它为图G的一个3-圈。下面根据H是否为G的分离的3-圈分两种情况讨论。
情况1H不是G的分离3-圈。
由于G是一个近似三角剖分,故不妨假设H是G的最外面的3-圈,即H关联着G的无界面。此时,在图G中适当地添加边(边上的符号可任意给定)使得其成为一个三角剖分,仍记当前的符号图为(G,σ)。
令G′=G-w。定义符号图(G′,σ)上的列表L′如下:如果x是w在G中的异于u与v的邻点,则令L′(x)=L(x){λ(w)σ(wx)},否则令L′(x)=L(x)。记u,w1,w2,…,wt,v是w在G中所有邻点,且按该顺序依次排列在w的周围。由于G是一个三角剖分,故G′是一个近似三角剖分,其无界面的边界为圈C=[u,w1,w2,…,wt,v]。由于对于任何x∈V(C){u,v}有|L′(x)| ≥|L(x)|-1≥4,对于任何x∈V(G′)V(C)有|L′(x)|=|L(x)|≥5 ,故根据引理1可知:符号图(G′,σ)具有L′-点染色φ,使得φ(u)=λ(u)且φ(v)=λ(v)。注意到φ(wi)≠λ(w)σ(wwi)对于所有的i∈{1,2,…,t}成立。故将φ与λ组合起来即得到符号图(G,σ)的L-点染色,其中u、v、w的颜色分别为λ(u)、λ(v)、λ(w)。
情况2H是G的分离3-圈。
设(G1,σ)是所有点和边都在H上或其内部的符号图,(G2,σ)是所有点和边都在H上或其外部的符号图。显然,G1与G2都是近似三角剖分且H不是G1的分离3-圈,也不是G2的分离3-圈。
将情况1的讨论分别应用于符号图(G1,σ)与(G2,σ),可以得到 (G1,σ)的L-点染色φ1与 (G2,σ)的L-点染色φ2,使得φ1(u)=φ2(u)=λ(u),φ1(v)=φ2(v)=λ(v)且φ1(w)=φ2(w)=λ(w)。因此,将φ1与φ2组合起来即得到符号图(G,σ)的L-点染色,其中u、v、w的颜色分别为λ(u)、λ(v)、λ(w)。
引理3设(G,σ)是一个符号图,其中G是Wagner图(如图1所示)。设L是(G,σ)上的一个颜色列表,其对于v∈V(G)有| |L(v)≥5。如果H是G的一个同构于K2的子图,且λ是(H,σ)的L-点染色,则λ可以延拓为符号图(G,σ)的L-点染色。
图1 Wagner图
证明 由Wagner图的结构对称性,下面仅需考虑两种情况。
情况1H=v1v2。
此时,v1与v2上的颜色分别为λ(v1)与λ(v2),且λ(v1)≠λ(v2)σ(v1v2)。接下来对图中剩余的点按如下顺序染色,即分别取:
λ(v3)∈L(v3){λ(v2)σ(v2v3)}
λ(v4)∈L(v4){λ(v3)σ(v3v4)}
λ(v5)∈L(v5){λ(v1)σ(v1v5),λ(v4)σ(v4v5)}
λ(v6)∈L(v6){λ(v2)σ(v2v6),λ(v5)σ(v5v6)}
λ(v7)∈L(v7){λ(v3)σ(v3v6),λ(v6)σ(v6v7)}
λ(v8)∈L(v8){λ(v1)σ(v1v8),λ(v4)σ(v4v8),λ(v7)σ(v7v8)}为点v3、v4、v5、v6、v7、v8上的颜色。从而λ已延拓为符号图(G,σ)的L-点染色。
情况2H=v1v5。
此时,v1与v5上的颜色分别为λ(v1)与λ(v5),且λ(v1)≠λ(v5)σ(v1v2)。接下来对图中剩余的点按如下顺序染色,即分别取:
λ(v2)∈L(v2){λ(v1)σ(v1v2)}
λ(v3)∈L(v3){λ(v2)σ(v2v3)}
λ(v4)∈L(v4){λ(v3)σ(v3v4),λ(v5)σ(v4v5)}
λ(v6)∈L(v6){λ(v2)σ(v2v6),λ(v5)σ(v5v6)}
λ(v7)∈L(v7){λ(v3)σ(v3v6),λ(v6)σ(v6v7)}
λ(v8)∈L(v8){λ(v1)σ(v1v8),λ(v4)σ(v4v8),λ(v7)σ(v7v8)}为点v2、v3、v4、v6、v7、v8上的颜色。从而λ已延拓为符号图(G,σ)的L-点染色。
引理4设(G,σ)是一个符号图,其中G是完全图K5。设L是(G,σ)上的一个颜色列表,其对于v∈V(G)有| |L(v)≥5。如果H是G的一个同构于K2的子图,且λ是(H,σ)的L-点染色,则λ可以延拓为符号图 (G,σ)的L-点染色。
证明 记G的顶点分别为v1、v2、v3、v4与v5。由完全图K5的结构对称性,不妨设H=v1v2。
此时,v1与v2上的颜色分别为λ(v1)与λ(v2),且λ(v1)≠λ(v2)σ(v1v2)。接下来对图中剩余的点按如下顺序染色,即分别取:
为点v3、v4、v5上的颜色。从而λ已延拓为符号图(G,σ)的L-点染色。
本节将证明ch(G,σ)≤5对于任何不含K5-子式或K3,3-子式的符号图(G,σ)成立。首先,下列两个引理分别刻画了不含K5-子式的图与不含K3,3-子式的图的结构。
引理5[11]如果图G是边极大的不含K5-子式的图,则G=G1∪G2,其中G1是边极大的不含K5-子式的图,G2是边极大的平面图或者Wagner图,并且G1∩G2=K2或K3。
引理6[11]如果图G是边极大的不含K3,3-子式的图,则G=G1∪G2,其中G1是边极大的不含K3,3-子式的图,G2是边极大的平面图或者完全图K5,并且G1∩G2=K2。
将上述两个引理与第2.2节的延拓定理结合起来,可证明本文的两个主要定理。
定理1如果(G,σ)是一个符号图,其中G是不含K5-子式的图。若L是(G,σ)上的一个颜色列表,其对于v∈V(G)有|L()v|≥5 ,则符号图 (G,σ)具有L-点染色,即有ch(G,σ)≤5。
证明 在图G中适当地添加边使得其成为一个边极大的不含K5-子式的图。对于新添加的每条边,其符号均设定为正。仍记目前得到的符号图为(G,σ)。下面对图G的顶点数进行数学归纳,证明定理1所述结论对于边极大的不含K5-子式的符号图(G,σ)成立,从而定理1得证。
由引理5可知,G=G1∪G2,其中G1是边极大的不含K5-子式的图,G2是边极大的平面图或者Wagner图,并且H≔G1∩G2=K2或K3。由归纳假设,符号图(G1,σ)具有L-点染色φ1。在执行完染色φ1后,图H的所有顶点均已经染好。
此时若H=K2,则当G2是边极大的平面图(即三角剖分)时,由引理1可知,φ1|H可延拓为符号图(G2,σ)的L-点染色φ2;当G2是Wagner图时,由引理3可知,φ1|H亦可延拓为符号图(G2,σ)的L-点染色φ2。无论上述何种情况,将L-点染色φ1与φ2组合起来即得到符号图(G,σ)的L-点染色。
另一方面,若H=K3,则G2不是Wagner图(因Wagner图中不含有三角形),从而G2是边极大的平面图,即三角剖分。由引理2可知,φ1|H可延拓为符号图(G2,σ)的L-点染色φ2,然后将L-点染色φ1与φ2组合起来即得符号图(G,σ)的L-点染色。
定理2如果(G,σ)是一个符号图,其中G是不含K3,3-子式的图。若L是(G,σ)上的一个颜色列表,其对于v∈V(G)有| |L(v)≥5,则符号图(G,σ)具有L-点染色,即有ch(G,σ)≤5。
证明 在图G中适当地添加边使得其成为一个边极大的不含K3,3-子式的图。对于新添加的每条边,其符号均设定为正。仍记目前得到的符号图为(G,σ)。下面对图G的顶点数进行数学归纳,证明定理2所述结论对于边极大的不含K3,3-子式的符号图(G,σ)成立,从而定理2得证。
由引理6可知,G=G1∪G2,其中G1是边极大的不含K5-子式的图,G2是边极大的平面图或者完全图K5,并且H≔G1∩G2=K2。由归纳假设,符号图(G1,σ)具有L-点染色φ1。在执行完染色φ1后,图H的所有顶点均已经染好。
此时当G2是边极大的平面图(即三角剖分)时,由引理1可知,φ1|H可延拓为符号图(G2,σ)的L-点染色φ2;当G2是完全图K5时,由引理4可知,φ1|H亦可延拓为符号图(G2,σ)的L-点染色φ2。无论上述何种情况,将L-点染色φ1与φ2组合起来即得到符号图(G,σ)的L-点染色。
定理1与定理2指出任何不含K5-子式或K3,3-子式的符号图的选择数至多为5。由于一个图是平面图当且仅当K5与K3,3都不是它的子式(Wagner定理),故上述结论可以推出Jin、Kang与Steffen于2016年发表的如下结论:
推论1任何符号平面图的选择数至多为5。
由于无符号的平面图可以看成是所有边都是正边的符号面图,故可得如下结论:
推论2任何平面图的选择数至多为5。
由于Voigt[12-13]证明了存在选择数恰好为5的平面图,故推论2中的上界5是最优的。由此可推得:定理1与定理2中关于ch(G,σ)的上界5是最优的。
事实上,对于符号图而言,除了研究其点染色与列表点染色之外,还可以研究其点荫度与圆染色等相关的染色问题。感兴趣的读者可参考文献[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