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玲
(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重庆万州 404047)
作为学校教育计划和人才培养信息载体的课程,一直是学校教育改革工作的核心,构建怎样的课程体系来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怎样的课程体系才能更好的满足学生成长需要和用人单位的需求?这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刚升格的幼儿师专应该在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构建与之相契合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构建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试验和摸索。本文主要以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4级应届专科生和本校实训基地的幼儿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本文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问卷分为学生问卷和幼儿教师问卷。以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专业250名2014级应届专科生和本校实训基地的80名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学生问卷发放250份,回收243份,有效问卷241份,回收率为96%;幼儿教师卷发放80份,回收76份,有效问卷76份,回收率95%。从发放问卷的范围和回收率看,基本上能够反映学前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借此探讨应对策略及调整方向。
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共计14题,问卷通过借鉴相关研究以及结合本校课程设置的实际编制,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基本情况在问题的设计上有所区别,问卷通过前测、后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调查内容包括个人的基本情况、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对课程的认识程度和对课程设置的期望等维度。填写问卷进行施测,通过Excel和SPSS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获得研究结果。
本次幼儿园教师问卷共调查76名幼儿教师,在76名幼儿教师中,年龄小于、等于20岁共8人,占比例10.5%;年龄20-30岁共25人,占比例32.9%;年龄30-40岁共24人,占比例31.6%;年龄40-50岁共16人,占比例21.1%;年龄大于、等于50岁共3人,占比例3.9%。其中,20-40岁的幼儿教师居多,占据全部调查幼儿教师人群的64.5%。学生问卷共调查241名2014级学前专业二年级学生,主要因为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学校的大部分课程,对学校的课程设置有较全面的认识。相关维度的调查结果显示:
关于课程设置满意度这一维度的调查结果:76名幼儿教师中对课程设置非常满意共15人,占比例19.7%;比较满意的共42人,占比例55.3%;一般满意的共13人,占比例17.1%;比较不满意共5人,占比例6.6%;非常不满意的1人,占比例1.3%。学生问卷的241名学生中,对学校课程设置非常满意共24人,占比例10%;比较满意的共103人,占比例42.7%;一般满意的共95人,占比例39.4%;比较不满意的17人,占比例7.1%;非常不满意2人,占比例0.8%。而对课程不满的原因的调查结果如表1:
表1 幼儿教师、学生不满幼师课程设置的原因
从幼儿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可以看出在课程满意度上,多数人选择了比较满意;而在不满这一问题上,较多的人选择了实践性课程薄弱、理论课程多且脱离实际和专业技能课程欠重视的原因。
学生问卷中,对“您最感兴趣的是哪一类课程”的调查中,54%的学生认为是专业技能课(钢琴、声乐、乐理、美术等);27%的学生认为是教育实践课程(如实习、见习);14%的学生选择专业基础课;仅有5%的学生选择通识教育课程。在“学过或正在学习的课程中有没有困难的课程”的调查中,有176人表示有困难,占比例73%,但在“有困难课程”的调查中,较多的学生表示在声乐、舞蹈、钢琴、乐理等专业技能课和专业理论课程(如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学习中有困难。
在“您认为幼儿教师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重要性”调查中,学生问卷中有91%的人认为二者一样重要,幼儿教师问卷中也有79%的认为二者一样重要,可见,绝大部分的人认为二者一样重要。对“您认为在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弹、唱、跳、说、画、演、做(玩教具制作)等专业技能上,按重要程度打分”(1分表示不重要,5分表示非常重要)的调查结果如表2:
表2 专业技能的重要程度
从表2可看出,教师问卷中所有专业技能课程的分数均在4分以上,说明专业技能课在一线教师工作中被认为非常重要。其中,语言和美术类课程得分最高;学生问卷的结果发现,专业技能课程声乐、钢琴评分较低,低于4分,而与教师问卷一致,语言和美术课程的得分最高,说明幼儿教师和学生都迫切希望能在幼儿师专学前课程设置中加强对语言和美术类课程的设置。
对专业技能的培养程度的调查中,幼儿教师卷中35.5%的人认为在三年时间里,要花大量的课时去培养这方面的能力;39.5%人认为专业技能的训练应该把握一定的度,只要满足幼儿园实践活动的需要就行;15.8%人认为专业技能的训练不应该花大量的课时,重在引导学生自己练习,培养独立的学习能力;9.2%的人认为在学前儿童这个层次,对“弹、唱、跳、说、画、演、做”的要求其实很低。学生问卷中29.5%的人认为在三年时间里,要花大量的课时去培养这方面的能力;43.2%人认为专业技能的训练应该把握一定的度,只要满足幼儿园实践活动的需要就行;25.3%人认为专业技能的训练不应该花大量的课时,重在引导学生自己练习,培养独立的学习能力;2.1%的人认为在学前儿童这个层次,对“弹、唱、跳、说、画、演、做”的要求其实很低。如图1所示:
图1 专业技能的培养程度调查
如图1所示,在对专业技能的培养程度的调查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认为专业技能的训练应该把握一定的度,只要满足幼儿园实践活动的需要就行,选择这一选项的学生和老师占总数的40%左右;只有极少数的教师和学生认为在学前儿童这个层次,对“弹、唱、跳、说、画、演、做”的要求其实很低。
在对课程组织实施情况维度的分析显示:在“通过课程的学习获得的素质”的调查中,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的调查中较多的人表示获得了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理解幼儿及幼儿学习的特点以及支持幼儿学习的情感态度。但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表示很少获得科学研究与论文撰写的能力指导,缺乏具有反思性实践的素质。
在学生问卷中,对幼儿师专学前专业主要设置的课程,通识类课程(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概、大学英语、大学体育、大学语文等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含“三学五法”、学前教育史等课程);专业技能课(含声乐、琴法、舞蹈、乐理、美术等课程);设计评价表,主要从课程的重要性、学时的安排、内容安排和学习效果四方面按1—5分打分制进行评价,通过评价表算出平均值结果如表3:
表3 (学生问卷)学前专业主要课程设置评价表平均分值结果
通过评价表算出的平均值的结果显示:三类课程中,专业技能课的重要性最高;通识类课程重要性较低。其中,通识类课程和专业类课的课时安排、内容安排以及产生的学习效果三个方面都有不足之处,说明应该在通识类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的课时安排上和内容的选择上进行改进。按照表3显示,目前学校的专业技能课的课时安排比较妥当,内容安排也比较适当,但是,产生的学习效果评分比较低,说明虽然专业技能课的学习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已经比较理想,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幼儿教师卷中关于“您所学习的课程是否与幼儿园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调查中,13.2%认为非常适应;42.1%的人认为比较适应;31.6%的人认为一般适应;11.8%的认为比较不适应;还有1.3%的人认为非常不适应。在“结合幼教改革需要,您认为大专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最应加强哪些课程的教育”的调查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要求完善幼教专业课程,占比60%;另有58%的认为应该完善实践课程,如表4。
表4 (教师问卷)大专层次学前专业应该完善的课程
在学生问卷中,对“通过课程的学习,你最希望获得的是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调查中,比例最高的是希望通过课程的学习获得熟练的良好的专业技能,所占比73%,如表5。
表5 (学生问卷)通过课程学习希望获得的知识与能力
综上,研究结果显示:幼儿师专学前专业课程设置与实施存在一些问题,如,实践课程薄弱,理论和实践之间缺乏联系;各模块课程结构、比重、内容缺乏合理性;课程组织实施效果有待优化等。
上述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幼专升格后尚未形成与培养目标相切合的课程体系。升格后的幼专在课程设置上盲目地借鉴与照搬本科院校课程,造成“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第二,教师的教育观念的影响。有些教师对幼师生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幼师生学习基础差,缺乏积极主动性,在教学中把学生看成被动的接受者,不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学要求不当,且在学前教育大班额的背景下少有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探索;第三,生源实际情况。近年来,学前教育专业扩招,进入幼儿师专的“门槛”越来越低,生源质量呈下降趋势。有研究表明幼师生学习适应性水平较低,明显低于全国常模水平等级。[1]这是造成幼师生对理论课缺乏兴趣以及对课程学习感到困难的重要原因。
课程设置需关注学生实际和社会需求,但又不能完全依赖现存的研究。由于个人的价值取向,学生和幼儿教师对课程的认识会存在一定的偏差,如,学生问卷有关兴趣课程的调查,有54%的学生表示对专业技能课感兴趣;27%的学生表示对教育实践课程感兴趣;只有14%的学生表示对专业基础课感兴趣;仅有5%的学生表示对通识教育课程感兴趣。而在对幼儿园园长的访谈中,有园长表示,幼儿教师理论知识匮乏其后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后劲不足。而鉴于专科层次的生源实际,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厘清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关系,并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又如,学生问卷中对课程的期望调查,73%的学生希望获得熟练的专业技能,可见大多数学生能清楚的认识到专业技能课对工作的重要性、课程内容安排和课程课时安排的妥当性,但学习效果不理想。这其中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专科层次的生源主要来自普高,很多学生在专业技能上是“零基础”,而熟练专业技能的获得仅靠教师在课堂上很难实现,它需要学生持之以恒的练习,教师重在引导学生自己练习,并注重独立学习、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
有学者指出了专业“引领”的必要性,指出单纯跟着市场的逻辑、幼儿园的用人逻辑就会使学前教育失去其本质属性,作为一个专业人,我们进行课程设置时要考虑社会的需要、市场的需要,但不能惟社会的需要是从。[2]课程设置应从专业的视角出发,一方面了解用人单位和学生的意见与期望;另一方面应发挥其专业“引领”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信念和专业认同感。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师范教育体制改革以及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幼教师资的职前培养层次的提升成为必然趋势。中等幼师学校升格后,鉴于学前专业的师范性、专业的特性、高等教育的专科层次性,将师专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专业必备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可见,幼儿师专培养的是既有一定理论基础又要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幼儿教师。
为处理好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源”与“流”的关系,幼专应重新审视各模块课程的比重、结构、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进一步完善幼专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课程设置通常分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等四大模块,幼儿师专应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在专业基础课中,强化专业理念和师德的形成和专业知识的获得;在专业技能课程和教师实践课程中,强化专业能力的形成;在通识教育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素质的培养。针对学生和幼儿教师对课程不满的主要原因,即理论课程设置过多且脱离实际,那么,在今后理论课程设置时以‘必须够用’为度,并注重加强理论和实际的联系。针对学生对困难课程、专业技能课程重要性程度的认识,可对一些课程如声乐、舞蹈、乐理等课程做适当的调整,幼儿教师和学生都认为幼儿园对美术和语言等专业技能要求较高,应在这些课程中强化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正如教育专家安迪·哈格里夫斯所说:“教师发展必然是在教师工作的现场所取得的,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促进其成长的办法。”[3]幼儿师专应充分利用三年学制,按照“专业融入行业、教学融入岗位”的思路,将“强化实训、注重能力、突出应用”作为教学改革切入点,进一步改革并充实实践教学内容,构建由课堂实践教学、教育见习与实习、第二课堂、专业技能训练与考核、暑期社会实践等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并整体提升实践教学学时在总学时数的占比。为提高实践课程的成效,幼儿师专应积极探索在“校——园合作”的平台下实现“校——园”双方协同培养和“双导师”制度,并积极探索构建合作共享、互利共赢的长效人才培养机制。
学者舒尔曼认为:“理论知识是从业资格的基础,而专业实践本身是所有知识指向的终极目的。”按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等文件对幼儿教师基本素质的要求,课程设置应突出“实践取向”,注重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教师教育课程和幼儿园课程的关系,注重课程内容的改革和课程实施方法的创新。
首先,优化课程内容结构,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改革紧密结合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关注幼儿园的发展动态,在此基础上探讨专业核心课程的开设,同时,思考进一步丰富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并在专业选修课程中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和培养。
其次,加大实践课程的实践力度,创新课程实施方法。《专业标准》中也强调要完善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方案,改革教育教学方式。以应用型、实践性为课程改革总的原则,加强课程教学针对性和实用性,注重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如,提高理论课程中的实践学时比重,专业理论课模块理论与实践比例为80∶20;《幼儿教育科研方法》、《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五大领域)》理论与实践比例为50∶50;专业技能课的理论与实践比例为20∶80等并将其付诸实践。教师根据所授课程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实施教学方法改革, 大力推行案例教学法,以此为主,再结合模拟课堂、现场教学、情境教学、微格教学、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构建有效课堂。有学者指出实践取向理念的本质是“做中学,做中教”,在课程体验中,应重视学生实践反思能力的培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