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辉
(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分公司勘探部 吉林松原 138000)
本次研究所用注采井的各项工程技术指标参考已建成的地下储气库,结合气藏的地质特点和各断块的生产过程进行了适当调整优化,选取了适合计算的平均参数值。
根据建立的三维地质模型和储气库运行方案要求,以数值模拟目前的参数场为基础,注气恢复到原始压力状态下(即注气达到上限压力),设计井同时射开生产,产量上限规定为50×104m3。图1为双坨子气藏泉一段单井注采能力预测井位设计三维立体图。
图1 泉一段采气能力预测井位设计三维图
表1为双坨子气藏泉一段单井采气能力预测表,预测结果显示:在同一压力条件、相同上限产量的情况下,泉一段的平均单井产能大约为6.25~26.94×104m3,直井最大产能为5~19.11×104m3之间,大斜度井产能最高大约为8.53~43.95×104m3,生产井的井底流压随着注采周期的不断循环而呈增大趋势,生产压差逐周期变小,并逐渐趋于稳定。
表1 双坨子气藏泉一段单井采气能力预测表
泉三段含气面积相对较小,根据气库要求,设计注采井9口,所有井为直井。图2为双坨子气藏泉三段单井注采能力预测井位设计三维立体图。
图2 泉三段采气井位部署图
表2为双坨子气藏泉一段单井采气能力预测表,预测结果显示:泉三段储层物性条件整体上比泉一段略好,但面积相对偏小,设计注采井均为直井。模拟结果显示:在同一压力条件、相同上限产量的情况下,平均单井产能大约为10.93~21.05×104m3/d。
表2 双坨子气藏泉三段单井采气能力预测表
根据油藏工程公式计算和经验得出:储气库设计的全注全采井的注采能力大体相当,但储气库的注入周期为190天,比采气期要长,而且强注强采过程中气和水的窜流及突进比较明显,对储气库的平稳运行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单井的注气量可适当降低一些,有利于气体的均匀扩散。图3为非均质储层注入速度与气体前缘推进关系示意图。
图3 非均质储层注气速度与气体突进示意图
本次研究设计了不同的方案对注气井的注入速度进行预测,方案设定的最终压力为19MPa,并分别设定了三个不同的日注入量:20×104m3、30×104m3、40×104m3。模拟结果显示:日注量为20×104m3时,气藏边界比较稳定,达到30×104m3时,气窜现象比较明显,图4为泉一段气藏不同注入速度下气水边界分布图。综合分析得出:泉一段的最大日注量低于30×104m3比较合理。
图4 泉一段气藏不同注入速度下气水边界分布图
泉三段模型的最终压力设定为12MPa,日注入量分别设定为:20×104m3、30×104m3、40×104m3。模拟结果显示:泉三段的储层性质偏好,日注量为30×104m3以上时,气窜程度比泉一段略低,图5为泉三段气藏不同注入速度下气水边界分布图。结合泉三段储层地质情况,建议储气库注采阶段的单井最大日注量维持在30×104m3左右比较合理。
图5 泉三段气藏不同注入速度下气水边界分布图
(1)双坨子气库新钻井井径选用27/8″油管可以满足实际注采要求。
(2)泉一段坨105、坨17断块新钻注采井为大斜度井与直井,单井采气能力10~35×104m3/d。
(3)泉一段坨深1块新钻注采井为大斜度井与直井,单井采气能力6~50×104m3/d。
(4)泉三段新井均为直井井型,单井采气能力10~20×104m3/d。
(5)双坨子气库单井日注气能力以低于50×104m3/d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