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油田古近系双二段储集层特征

2018-08-20 06:12刘海滨
石油知识 2018年4期
关键词:断块砂体长春

刘海滨

(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吉林松原 138000)

1 沉积环境

长春油田地处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区域构造位于伊通地堑鹿乡断陷的五星构造带上。伊通地堑为南西-北东向狭长盆地。南北长约380km,东西宽约5~20km,呈西陡东缓形态。由于盆地狭窄,东西两侧多物源供给,在长春油田双阳组时期形成冲积扇、扇三角洲、水下扇等沉积,其中双二段沉积以扇三角洲占主导地位。

2 微相特征

2.1 沉积微相划分

根据对长春油田双二段研究,星6断块沉积砂体以扇三角洲前缘相沉积为主,根据岩心观察、沉积构造、岩相特征及砂体的平面形态将三角洲前缘相沉积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心滩、席状砂、河间泥等四种微相。

2.2沉积微相展布特征

充分考虑古物源、古水流方向等区域沉积特征,利用各井点的测井资料,分析单砂层的电测曲线特征,以各砂组砂岩厚度分布为定量标准,以砂体平面展布趋势和曲线形态为定性指导,进行微相平面展布分析。

从长春油田的地层发育状况来看,双一段沉积时期为深湖—半深湖环境,在双二段Ⅳ砂岩组沉积时期水体变浅,有水下河道、心滩、席状砂等沉积,Ⅳ砂岩组沉积末期发生快速水退,沉积了以水下分流河道为主,双二段Ⅱ砂岩组—双二段Ⅲ砂岩组最主要的储集层,双二段末期,研究区逐步平原化,形成湖泛平原沉积。研究区砂体的分布受沉积相带控制比较明显,星6断块砂体都沿北西向展布,两断块含气面积范围内都处于构造和沉积最为有利部位,双二段Ⅰ、Ⅱ、Ⅲ砂组广泛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和心滩,断块内砂体发育。

研究区双二段砂体在平行于物源方向上,侧向连续性较好;总体而言,西部砂体厚度略大于东部砂体厚度;双二段地层仅靠近顶部和靠近底部砂体不太发育,中部大部分地区砂体十分发育,且连通性较好。

3 储层岩性及物性特征

根据6口取心井的岩心综合图、5口取心井岩心资料、油水井基础数据,对该地区的储层岩性及物性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3.1 岩性特征

双二段储层的岩性主要为砂砾岩、中粗砂岩、中砂岩、中细砂岩、细砂岩和粉砂岩等。砂岩以灰色、灰白色和绿灰色为主。泥岩颜色为灰色、灰褐色、深灰色,偏西北的2A4-6井泥岩颜色明显深于东南的星1-1-2井,表明总体为水下环境。

3.2 物性特征

3.2.1 岩石类型

根据取心井资料,长春油田双二段岩性主要为砂砾岩、中粗砂岩、中砂岩、中细砂岩、细砂岩和粉砂岩等,少量为长石砂岩和含岩屑长石石英砂岩。碎屑岩储层成分成熟度为中—低,总体反映近物源的沉积作用特点。

3.2.2 粘土矿物

长春油田砂岩填隙物主要为原杂基组分、硅质胶结物、碳酸盐胶结物、自生粘土矿物等。自生粘土矿物主要有高岭石和伊利石,高岭石多为交代长石和岩屑成因,其中分布基本无规律,这与复杂的成岩环境有关,伊利石多为重结晶和其他粘土矿物转化而来。

3.2.3 孔隙结构特征

储集岩的微观孔隙结构是指储集岩所具有的孔隙吼道几何形态、孔喉的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的关系,是影响储集岩储渗能力、驱油效率和采收率的关键。

根据取心井星2A4-6井资料分析,毛管压力曲线特征大部分表现为分选差至中等,接触关系以点至线接触为主,相应的胶结类型也以孔隙一接触式为主,结构成熟度低一中等(图1)。

图1 星2A4-6井毛管压力曲线、孔隙分布图

3.2.4 物性分析

根据5口取心井的岩心资料分析,星6断块岩心平均孔隙度14.0%, 平均渗透率166.2×10-3μm2,属于中孔中渗储层。

4 砂体分布特征

长春油田各砂岩组砂体分布差异较大,双二段Ⅱ和双二段Ⅲ砂体展布面积大,基本覆盖了整个研究区,厚度较大而且稳定;双二段Ⅰ砂组、双二段Ⅳ砂组砂体分布面积与上述各层相似,分布面积较大但厚度较小;双二段0砂体分布面积较小,呈窄条带状分布,厚度较小,比较零散。各层特征如下:

双二段Ⅳ砂组:平面上砂体分布相对稳定,呈条带状展布,星6断块砂体分布但厚度较小,一般10~20m。

双二段Ⅲ砂组:平面上砂体分布相对稳定,呈条带状展布,与双二段Ⅳ砂组相比,砂体分布范围和厚度增大,砂岩厚度一般40~60m。

双二段Ⅱ砂组:平面上砂体分布相对稳定,呈条带状展布,砂体分布范围与双二段Ⅲ砂组相似,厚度增大,砂岩厚度一般30~50m。

双二段Ⅰ砂组:平面上砂体分布相对稳定,呈条带状展布,与双二段Ⅱ砂组相比,砂体分布范围变小,厚度变薄,砂岩厚度一般10~30m。

双二段0砂组:平面上砂体分布范围进一步变小,呈条带状展布,砂岩厚度一般3~10m。

从统计的长春油田星6各井钻遇砂岩厚度来看,星6断块双二段Ⅱ砂组和双二段Ⅲ砂组厚度最大,双二段油组星6断块全井平均砂厚为124.1m,整体储层厚度大,物性好,具备建库的储集条件。

5 储层非均质特征

储层非均质程度直接影响着储气库的渗流能力以及注采能力,它是储气库设计中需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储层的非均质性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即平面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和层内非均质性。

其中,层内非均质性是指由于沉积韵律的变化而引起的储层物性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层内渗透率差异上,通常用渗透率变异系数、突进系数、渗透率级差等来反映渗透率纵向非均质程度。

从各层的渗透率突进系数统计结果看,与整套储层厚度的平面变化相反,砂体平面变化大的层内渗透率突进系数值小,而砂体稳定的层内渗透率突进系数变化大。渗透率突进系数越大,说明垂向上渗透率变化较大,非均质性较强,容易造成边、底水由高渗段窜进,使得油层的波及体积变小,驱油效果较差。渗透率级差统计结果与渗透率突进系数具有基本同样的分布规律。从统计结果看,长春油田双二段各砂组储层层内非均质性较严重。

6 结论

(1)长春油田开采时间较长,目前油层的压力很低,在钻井时应该注意对储层的保护,减少对地层的伤害。

(2)长春油气藏具有较优越的建库地质条件,构造完整、封闭性好、储层中孔高渗、油气层埋藏深度小于2500米,比较适中。

猜你喜欢
断块砂体长春
复杂断块油藏三维地质模型的多级定量评价
曲流河复合点坝砂体构型表征及流体运移机理
初夏
CSAMT法在柴北缘砂岩型铀矿勘查砂体探测中的应用
断块油藏注采耦合物理模拟实验
港中油田南一断块高含水后期提高开发效果研究
印语长春
井间示踪剂监测在复杂断块油藏描述中的应用
井震结合砂体识别与含气评价技术在致密气井挖潜中的应用
渤海湾盆地Q油田明化镇组复合砂体内部结构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