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金玲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南宁市 530199)
胃癌是来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城市地区胃癌死亡率约为21.15/10万,农村地区胃癌死亡率约为35.60/10万,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一[1]。根据中国胃癌相关研究显示,2012中国胃癌新发病例约42.4万例,死亡病例约29.8万例[2]。胃癌患者从确诊到行手术治疗,常常会出现紧张、恐惧、抑郁及焦虑的情绪[3];患者得不到术后康复及饮食的指导常常容易诱发并发症的发生,进而加重焦虑抑郁。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影响胃癌患者的治疗、康复及预后。因此,为了打破上述恶性循环,除了患者要得到家庭及社会的支持外,如在医院内能得到综合的护理,出院后得到延续性护理,将大大提高出院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对54例胃癌患者给予院内综合护理及院外延续性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普通外科住院治疗,初次诊断且病理确诊为胃癌的患者10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54例,男29例,女25例,年龄(54.7±8.3)岁,手术方式:全胃切除术12例,近端胃大部分切除术27例,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15例。对照组49例,男23例,女26例,年龄(53.2±9.6)岁,手术方式:全胃切除术13例,近端胃大部分切除术23例,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13例。纳入标准:①年龄45~68岁之间;②病理结果确诊为胃癌;③术前TNM分期为ⅠB~ⅢB期胃癌;④择期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 排除标准:①年龄>75岁;②有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障碍等;③血糖控制不佳;④胃癌合并各种并发症的患者。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分期、手术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于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术中不转为开腹手术,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
1.2.2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常规知识宣教: 入院告知患者胃癌相关知识及手术基本方式,术前给予饮食教育,进行肠道准备,备皮;术后告知简单的护理方式及注意事项。
1.2.3 试验组 给予院内综合护理及院外延续性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和护理干预。
1.2.3.1 心理干预 采用个体化心理干预方式,了解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的原因,并且由责任护士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30 min/次,1次/d,入院及出院时进行心理量表的评定。①用友好的态度及语言主动关心胃癌患者在医院的饮食起居,得到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②胃癌知识讲解:讲解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相关知识,治疗效果和意义,及预后情况;引导患者正确认识胃癌,列举成功治疗胃癌的案例,给予胃癌患者信心;③在行医疗操作前要与患者认真仔细的讲解,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让患者安心,得到患者理解之后,再行操作检查;④营造良好的氛围,对患者的合理要求尽量满足,消除焦虑抑郁状态;⑤患者家属的焦虑会影响患者,给患者带来负面的情绪。主管护士与患者家属沟通,讲解胃癌手术相关知识,对于如何监测病情、并发症及后续护理给予指导,告知患者家属,如果得到家庭的支持对于患者术前及术后都有较好的影响,鼓励他们多探视、多陪伴,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支持及关心,让患者有战胜胃癌的信心。
1.2.3.2 护理干预 (1)术前护理:①胃肠道准备:术前3 d对胃癌患者进行术前胃肠道准备,留置胃管;②呼吸道准备:为了减少术后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术前主管护士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等呼吸训练;③术前指导患者在床上大小便,防止术后尿潴留及排便困难。(2)术后护理:①监测生命体征;②引流管的护理:保持各条管道的通畅(包括腹腔引流管、胃管、尿管等),观察引流液的性质,计算每日引流量;③基础护理:包括口腔、术口、尿道的处理,特别注意手术伤口的管理,防治术口的感染;④术后应帮助患者勤翻身,并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咳嗽时帮助拍背,及时将痰液咳出,防治肺部感染;⑤术后饮食护理:患者于禁食期间给予静脉营养支持,肛门排气后拔出胃管,逐步给予流质-半流质-普食饮食,指导患者进食,并且食物应以易消化、少渣为主。⑥术后康复护理: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活动量适宜,利于术后康复。
1.2.3.3 院外延续性护理 专业医护人员采用电话回访、微信互动、微信推送知识宣教、定期门诊复诊及定期家庭访视等方式给予延续性护理,包括康复的知识、心理的疏导、合理饮食及并发症预防的指导。①电话回访:患者出院后1周由责任护士进行电话回访;②微信互动、微信推送知识宣教:通过网络平台,在微信解答患者的疑问,并定期推送通俗易懂的知识;③患者门诊复诊时,由受过专业训练的护士提供康复、饮食的指导,并告知如何预防并发症;④家庭访视:对于病情较重依从性差的患者,给予家庭访视。
1.3 评价指标 ①两组均在入院及出院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估患者状态及焦虑抑郁的改善情况;②比较两组术后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拔引流管时间及住院时间;③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如患者出现胃瘫、吻合口漏、胃出血、碱性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狭窄、倾倒综合症、感染等均记为出现,计算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手术情况比较 试验组术后排气时间、初次下床时间、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排气、初次下床、拔管及住院时间对比 (x±s,d)
2.2 焦虑抑郁情况比较 入院时,两组SAS、SD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的SAS及SDS评分较入院时降低(P<0.05),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SAS、SDS对比 (x±s,分)
注:与入院时比较,*P<0. 05。
2.3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6/5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4%(1/4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58,P=0.151)。
调查显示,胃癌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状态的因素主要有:①胃癌良恶性的诊断及分期;②对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感到悲观;③担心家庭经济承受不起[4]。焦虑抑郁状态常常引起血流动力学及相关生理改变,导致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合并症高发、依从性差不配合医护治疗等不良后果[5]。若不及时对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进行干预,则导致患者预后较差,降低生存质量,缩短患者生命[6]。本研究中,针对试验组的胃癌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试验组的胃癌患者入院前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与出院时的数据相比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0.05)。通过了解患者焦虑抑郁产生原因,及时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可以减少患者痛苦,并且可以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利于术后康复,对临床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7]。
胃癌手术治疗方法包括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及传统开腹手术[8],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特点,目前已经成为胃癌的首选治疗方式。但术后并发症不可小觑。术后的并发症包括腹腔内出血、胃肠功能恢复慢、肺部感染、吻合口漏等。本研究显示,在院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与予常规护理相比,其手术后的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拔引流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恢复时间更短,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9]。
目前中国医疗制度仍不健全,社区医疗服务仍存在资金、设备及人力资源的短缺,社区护理无法满足胃癌患者术后的康复护理及心理的需求。且患者出院后,因消化系统解剖及功能的改变,患者常不能适应,对于饮食、营养及预防并发症等方面的知识匮乏。通过结合患者在院疾病诊疗、文化程度及依从性等情况,有针对性的给予延续性护理指导,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对于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在院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出院后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将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缩短康复及住院的时间,提高术后的生活质量,应在临床得到更广泛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