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闸务全书三刻》的编纂价值和意义

2018-08-20 02:20赵任飞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全书三江绍兴

赵任飞,蔡 彦

(绍兴图书馆,浙江 绍兴 312000)

古代绍兴曾经是一个咸潮直薄,水患频的发的荒芜之地.陈桥驿认为:“绍兴,这个良畴沃野、河湖交织的鱼米之乡,它其实是各历史时期水利的产物.”[1]越地儿女在治水兴绍、建设美好家园过程中前仆后继.一部绍兴发展史,从某程度上来说就是一部水利史.[1-3]

1 绍兴水利文献概述

1.1 专著

元明清时期,水利建设持续进行,水利科学技术有长足进步,水利专著开始出现.如清代时期的程鹤翥辑著,程式昭汇编的《三江闸务全书二卷》、平衡辑的《闸务全书续刻四卷》、陈宗洛纂,傅月樵补纂,何留学增补的不分卷的《三江所志》;民国时期三十六年五月,上虞县盖湖水利设计委员会编的《上虞县盖湖水利设计委员会工作报告》;朱震撰的《小舜江源流说》;明代时期,刘光复所撰的《经野规略三卷》;由浙江水利委员会编的《浦阳江测绘报告书》及《曹娥江及剡溪》等.而《三江闸务全书》是绍兴第一部水利工程专著.

1.2 政府公文

清、民国时期至新中国以来,政府公文档案中,有大量涉取水利建筑规划调查及请示答复的往来公文.

1.3 正史

二十五史中的水利文献,集中于各书的《沟洫志》《河渠志》中.如《清史稿卷一三七》《河渠三》:顺治二十一年,喀尔吉善言:“水势南趋,北塘稳固,而险工在绍兴一带.拟于宋家溇、杨柳港,照海宁鱼鳞大条石塘式,建四百丈.从之.”记录了萧绍海塘变迁.

还有一些分散在志、本纪、列传中.志又集中在食货志、地理志、职官志、经籍志、祥瑞志等上.如《新唐书卷四一》《地理志五》:“(山阴县)北三十里有越王山堰,贞元元年,观察使皇甫政凿山以畜泄水利,又东北二十里作朱储斗门.北五里有新河,西北十里有运道塘,皆元和十年观察使孟简开.西北四十六里有新迳斗门,大和七年观察使陆亘置”.《清史稿卷一四六》《艺文志二》收录不少水利书目.如:浙江图考三卷,阮元撰;两浙海塘通志二十卷,方观承撰.《清史稿卷一一六》《职官三》载:道员(宁绍台道,兼水利、海防,驻宁波)、府(同知、通判,分掌粮盐督捕,江海防务,河工水利)、州(州同、州判,分掌粮务、水利、防海、管河诸职)、闸官(一人,未入流,掌潴泄启闭),分工明确.

1.4 地方志

地方志包括全国性、省、市、县、乡镇、村志.万历、康熙、乾隆绍兴府志均列水利志;民国绍兴志资料列塘闸汇记;新编绍兴县志丛书-镇村志有农田水利篇.其他史书、类书、诗文集、笔记中也有大量有关绍兴水利文献.如《越绝书》(山阴古水道、富中大塘)、《会稽掇英总集》(修汉太守马君庙记)、《越谚》(论潮汐、论涨沙).

1.5 报刊中的水利文献

清末时期,受西方影响,报纸、期刊迅速发展.本埠有《绍兴白话报》《越铎日报》等;外埠有《申报》,这是我国发行时间最长、社会影响也最大的一份报纸.中国水利工程学会编辑《水利》,自1931年7月创刊始,至1948年3月停刊止,总计出版83期;浙江省建设厅编辑《浙江建设厅月刊》,自1927年6月创刊始,至1937年5月停刊止,总计出版123期118册.两刊水利方面的资料尤其丰富.如《修筑绍兴三江闸工程报告》《禹陵》《从办理水政所见到的浙江水利之重心》《疏浚绍兴城区河道之意见》等.

1.6 地图、碑版、照片

除去图书报刊文献,还有一类文献值得关注,那就是比上述文献更直观明了的地图、碑版和照片.如:1790年前后绘制的《九省运河泉源水利情形图》;光绪二十八年(1902)山阴徐锡麟测绘的绍兴府图;《三江闸务全书》后附“塘闸内地新旧图”二幅;《上虞县五乡水利本末》,有夏盖湖图、上妃白马湖图、三湖源委图、五乡承荫图四幅.现绍兴大禹陵碑廊有明丘濬重修水利记(正面),明戴琥水利碑和绍兴府境全图记(反面),是重要水利文物.民国初西欧传入的照相技术,使得文献的载体有了新的突破.《浙江建设厅月刊》中,就有绍萧段东区栋树闸放水时摄影、绍萧段北区宜桥闸放水时摄影、绍兴之三江闸九幅、重修后之三江闸等,都给我们提供了宝贵历史影像.

参考《中国水利百科全书》(第二版),水利文献可分为江河、水利、水工和水利事业四大类.水利文献编纂,主要受三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当地水利建设的成绩;二是文化传统和编纂力量.总体看.水利文化一直被作为地域文化的一部分对待,同时具有水利的专门性、独特性.三是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目前水利文献的编纂工作大多由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团体)主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利文献的编纂,出现了从单纯的水利事业为主要内容,向以反映水利事业发展壮大的水文化方向延伸趋势.

2 三江闸的地位

三江闸是古代绍兴水利、浙东水运的枢纽建筑,亦是我国最早、最大的滨海大闸.一般认为其在“绍兴县北三十里,为钱塘、浦阳、三江汇集入海之处.明嘉靖间,知府汤绍恩相度地势,依峡建闸,凡二十八洞,应二十八宿,故名.旁有汤太守祠,旧置三江城,为海防重地.每年秋潮盛涨,观潮者几与杭州、海宁向埒云.”[4]三江闸的建成,使萧绍海塘得以全线贯通,钱清江纳入山会平原为内河,形成三江水系.[5]《闸务全书》称:“潮汐为闸所遏不得上”,“旱有蓄,潦有泄,启闭有则,山会萧三邑之田去污莱而成膏壤”.“塘闸内得良田一万三千余亩,外增沙田沙地数百顷,至于蒲苇鱼盐之利,甚富而饶.”随着自然面貌变化,于是土地垦殖、望族入迁、经济繁荣.

从明代开始,三月初六“张神会”[6]一直是绍兴重要节俗.明张岱在《夜航船》中生动记述了“越州十景”,它们是秦望观海、炉峰看雪、兰亭修禊、禹穴探奇、土城习舞、镜湖泛月、怪山瞻云、吼山云石、云门竹伐、汤闸秋涛.“汤闸”即三江闸,属于大型工程类实景.[7]张赞曰“相对两山岗,中分野水长.三江星宿闸,千载米粮仓.贶佑铭恩泽,绍兴承彗光.汤公路边意,无绝话衷肠.图1为今日之萧绍海塘.

图1 今日萧绍海塘

绍兴确实“承彗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的三江潮,如张岱所述“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渐近,喷沫,冰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让人“著面皆湿”,“看之惊眩”.[8]很多人从绍兴城赶来,只是为了记得住浓浓乡愁.确切地说,三江闸从汤公始筑,到1981年绍兴县政府建新三江闸,整个过程前后历时600年,正是一代代越地儿女集体创造的穿越之作.

2.1 三江是大自然对绍兴的厚赋

萧绍平原的形成和文明发展,正是在三江潮起潮落的演变中成就的.天人合一,人乐自然.一部绍兴发展史就是一部水利史,一部水利史也是一部三江发展史.三江闸泄水流域为1 520 km2,人口百有余万,河道纵横,密如蛛网;大小湖泊,星罗棋布.闭闸时能容水量之大,足资灌溉.舟楫交通到处可达,货物运输尤称便利,固极完备之灌溉制度,亦一周密之水道运输网也.优质水源还为绍兴“三只缸”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1964年,据绍兴县统计三江闸直接受益面积为34 048.86 ha.(见表1).

表1 绍兴县三江闸系收益田单位应负担经费分区统计表(1964年)

2.2 绍兴历史文化名城的特殊性.

作为一座具有浓郁水乡风光历史文化名城,水早就被带上绚丽的文化色彩.

三江大闸是世界建筑史的杰作,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据清光绪癸巳年(1893年)绘制的《绍兴府城衢路图》所示,当时绍兴城面积7.4 km2,河流33条,有桥梁229座,平均每0.032 km2就有一座桥.城内河道纵横,府山、蕺山、塔山3座山成鼎足之势.“山形错落,城郭弯环”,错落如图画.有山有水是绍兴城市最精彩的华章.近代周作人在其《河与桥》中说“(绍兴)城中多水路,河小劣容舟刃.曲折行屋后,合橹但用篙.约行二三里,桥影错相交.既出水城门,风景变一朝.河港俄空阔,野板风萧萧”.道出了绍兴河道纵横,舟车如织的水乡风情,也是大闸给与绍兴的福祉.如果没有大面积的河、湖水面,绍兴城的街巷格局、空间形态和环境特色势必改变.

斯宾格勒曾说:“世界历史,即是城市的历史.”[9]在历史上,大闸与绍兴是一体同胞、唇齿相依的.一方面,萧绍平原由于大闸而迅速完成了“水网化”,从默默无闻的普通农村发展为具有较大规模或中心意义的江南水乡.闸近处与绍兴城佑圣观前水中各立一水则碑石(水位尺),碑面自上而下刻有“金、木、水、火、土”5字,以示水位高低.民国期间对各字高度作过测定,“约为黄海高程:金字脚4.50 m,木字脚4.34 m,水字脚4.22 m,火字脚4.09 m,土字脚3.95 m”.[10]当局设闸夫管理,照则启闭.作为独特的三江水系,沿河、湖水陆网络在广阔空间上扩展开去,滋润城市与农村,落实在社会结构、生活习俗、道德信仰及人的气质与性格上.绍兴城历史悠久,千年传承,存在丰富的文化积淀,包括水文化、酒文化、桥文化、戏曲文化、书法文化等,在全国独领风骚.1982年,绍兴由于“越国都城、文物古迹众多和名人辈出”,被国务院批准为24座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这些无不都打上了深深的“三江”水印.

2.3 人文厚重,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史载“唐宋八大家”曾巩之孙曾怘“监三江寨,独拒敌不屈”[11],壮烈牺牲.这样的故事,但凡人们有机会听过一遍,往往印象深刻.明代这里设三江所城,是浙闽沿海35个户所之一.三江所体系内的三江所城、三江巡司城、三江沿海烽侯、蒙椎山敌台是对敌场所,三江教场、三江港是备战场所,三江屯田是农耕场所.明胡宗宪在写到绍兴三江口和三江港时说:

三江港,港口深阔,外通大洋,甚为险要.贼船若自宋家溇突入腹里,从斗门一带海塘可抵郡城.越港而北,为浙西赫山,乃省城第一关锁也.[12]

明嘉靖二年(1523年)四月,一股倭夷从三江口入侵,经上虞直抵绍兴府城东闾巷,男女皆惊.绍兴所官僚问计于王阳明,阳明曰:“若得杀手数百,可尺擒之.今无一卒,国难擒矣.但可固守耳.”[12]果然,倭夷月余不能攻入,只好退泊于宁波港.

至于汤绍恩为绍兴一代名守,缵禹之续,恩泽越中,越民念念不忘.后人追念功绩伟大,设立寺祠.每年农历八月十八,张祠乡食,饮水思源,数典不忘今.才有了抗战后,绍兴县参议会第一届第八次大会筹集专款修葺三江闸汤公祠和省钱江海塘工程局拟在府山一带重建汤公祠.今仍有痕迹可寻.

3 《闸务全书三刻》编纂始末

在水利经验总结上,越地明星灿烂.三江闸建成一百多年,清程鹤翥,将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汤绍恩建闸,万历十二年(1584年)、崇祯六年(1633年)、康熙二十一年(1703年)三次大修三江闸的实绩与大闸事宜、修闸成规等及自撰的三江纪略、时务要略等合辑成书,曰《闸务全书》,图2为清刻三江闸务全书部分图片.此后平衡将乾隆六十年(1795年)和道光十三年(1833年)两次大修、浚港等碑记、图说和修闸便览、修闸补遗、修闸事宜以及《闸务全书》所漏辑的旧有碑记合纂为《闸务全书续刻》.两书都是针对绍兴三江闸的工程专志,研究越中水利要籍.由于史上滩涂淤涨、围垦成陆,到1981年绍兴县人民政府组织在闸外建新闸,三江闸才完成自己历史使命.《闸务全书》与《闸务全书续刻》两书在完成时间上相差110年.此后,从清平衡辑《闸务全书续刻》(清道光-咸丰四年,1854年),至新三江闸建成时止,180年间绍兴未有相关“三江”著述问世.

图2 清刻三江闸务全书

为努力做好绍兴水文化的弘扬工作,支持浙东海塘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活动的开展,三江闸研究始终受到学术界关注,相关著作和论文大量问世.2013年,参加“中国大运河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战略论坛”的代表,一致认为绍兴三江闸应“列入国家重点文化遗产目录,使三江闸及其周边历史环境得到科学、有效地保护”,会后形成“保护绍兴三江闸倡议书”,并呈送给浙江省文物局.与学术研究相比较,有关三江闸(塘)务文献的搜集、整理明显滞后,这不仅制约了学术研究的深入和研究水平的提高,也影响到人们对三江闸历史和现实作用的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鲜明提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方针,指出“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2017年初,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部署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战略任务.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共识度越来越高,为落实绍兴市委、市政府2014年11月4日出台的《三江闸保护、利用、传承工作方案》,编纂《闸务全书三刻》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2017年,恰逢命名绍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三十五周年.在绍兴鉴湖研究会会议上,赵任飞馆长郑重提议编纂《闸务全书三刻》,一是传承大闸文化,让人们可以看得见往日,望得到未来,记得住乡愁;二是凝聚共识,树立文化荣誉感、归属感;三是昭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邱志荣会长一言九鼎、诸公乐襄其事.编纂《闸务全书三刻》一事得到理事会通过,并且委托蔡彦、陈鹏儿具体负责.

4 《闸务全书三刻》编纂价值

4.1 搭建治闸兴水、传统文化与大众之间的桥梁

如何连通古今、转化创新,是传承和弘扬中最难的一关,更是最需要的一环.在灿若星辰的三江文献中选取什么样的经典,如何把这些经典中的精华提炼出来、编辑好,是本书编纂中首先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三刻》的目标是立足精选精编,使之成为广泛认同、传之久远的善本.有关三江闸资料散见于各专门著作、史书、地方志、档案、文书、政协文史资料、民间文献等,包括针对建闸的奏议对策,记述三江闸的工程报告,相关人文资料汇编,涉及到治水的理论理念、工程、水工水文、护塘挑浚、建设维护、机构经费及其管理体制、生态环境与社会状况等.从来源分,既有往来公文,在中央、省有谕、折、禀文、报告、案、片,在地方有表、条陈、公牍、禁、呈、报告;又有专业部门工程报告、统计、预算、研究会简章、规则;还有新闻报道、记事、调查录、各级志书、碑记、论、考等.图3为三江闸购备材料承揽应准备案由,概以当代眼光审视和解读,把那些具有代表性、富有当代价值的经典选取出来,寻求深度契合.所谓深度契合,就是不给古书贴标签,不能生硬对接,而是以确实有效建闸经验、历史教训提供给现实借鉴,以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来提高人们的品德、修养和智慧.

《三刻》共收文献184篇,照片12幅,广纳百家、百花齐放.不仅选入水利工程专著,还择选一些地理、历史、民俗、诗歌、家谱等文献,充分展示了绍兴水文化的广泛性和多样性.时间起自清平衡辑《闸务全书续刻》后(清道光-咸丰四年,1854年),约至新三江闸建成使用止(1981年),以体现与《续刻》接续关系.部分内容不受此限.如《疏濬绍兴城区河道之意见》,系1936年解洞九趁参加三江闸第6次大修工程验收之际,邀请董开章、俞廷光、朱懋仙实地察看绍兴城区河道后之意见,这此一并收入.

全书体例统一,以点校、校注、汇编等方式进行整理,文字44万字.为此,采取简化汉字、原典、注释相结合的编纂体例.原典精选底本、提纲挈领,注释明白晓畅、画龙点睛.大讹误径改,但从严掌握,以保持历史资料原貌.书前间放古籍善本书影,为读者延展阅读提供更丰富的途径.

全书章节分总述、策论、闸务、海塘、关联闸、浚淤、水道水文(包括流域、河流、水系)、机构、经费、人文、当代文献、图照、附录十三大类,类内主要按时间编排.所选文献经过编排,化繁为简.省市县志大闸条目,一览无余.把它选编出来,希望为人们更好了解、研究三江闸历史及区域社会提供些基本资料,起到存史、资政、教化、育人,最终深化提升研究目的.附录反应了1963年三江闸被列入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1972年升高闸中间的4孔(室、壁、套、娄洞),并拓宽为两孔(每孔净宽7.02 m).图4为浙江省革委会关于同意局部改建三江闸的批复);1981年新三江闸建成后,市政府“经比较为确保安全和顾及文物”,采用第二方案,“老闸基本保留,改建节制闸待报请省政府审定”意见.自此,遗产保护和建设终两相宜.

图3 三江闸购备材料承揽应准备案由

图4 省革委会关于同意局部改建三江闸的批复

4.1 弘扬绍兴水文化的历史使命

世界上的知识无论多少,概括起来就是两门,一门是纵的知识,一门是横的知识.纵的知识都离不开历史经验;横的知识都离不开地理方位.考之本书,纵向的工程文献满满当当.在横向的区域研究上,民国张载阳《越游便览》重工程实践,延平《三江闸上看工程》重传说故事;建国后,远有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三江闸调查记录》,近有绍兴市水利局、绍兴市鉴湖研究会《四川汤绍恩故居寻访记》如此种种,都是绍兴广大水利、文史工作者辛勤耕耘的成果、是他们多年心血的结晶,把它们收录进来是理所当然的.[13]

地名在历史上也称为舆名,是人们赋予地理实体的名称.舆名是人的思维的起点、文化的起点,没有舆名,就无法形成清晰、巩固的地理概念、地域观念;也就无法形成灿烂、丰富的地域文化.小的如后闸溇、前闸港、前塘,大的如新皇甫、新豆姜、新斗门,这些富有历史感的地名,保存了人们对特定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认识和思考方式,是文化延续和传承的重要载体.所收《地名录》对名胜古迹人工建筑物、自然地理实体名称记述,皆弥足珍贵.而陶存焕,任在镐、任在山,杨立人、沈寿刚诸公的文史资料回忆,以其鲜明“三亲”(亲历、亲见、亲闻)特色,全面的叙述百年来发生在三江惊天动地变化.它们绝大部分由当事者亲自叙述,其中大多数人已经作古,因此这些记录几成绝唱,令人不禁有沧桑之感.

翻阅本书能真切感受到水工建筑与历史文化的有机统一,技术活动与文化空间的完美融合.三江闸这一古老的水利工程不再静默,不仅是橱柜里的展示和满足观众好奇心的展览,而是与人民群众形影相随,与时代发展并肩前行的灵动的、活态的文化遗产,从而实现历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只有在品味中,才能体悟它的精神价值.本书既追求学术上的高水准,又力求让大闸走进人们心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以文化人的作用,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美好家乡的洗礼与熏陶.

4.3 按照时代要求构筑更强水文化之音

为编辑此书,编者先后赴浙江省、绍兴市县档案馆,上海、浙江、绍兴图书馆,查阅文书档案和清史稿、大清会典、民国重修浙江通志稿、中国水利志丛刊、两浙海塘通志、民国浙江史料辑刊(第一辑、第二辑)、浙江建设月刊、民国绍兴地方议会史料、政协绍兴市县文史资料、《申报》等稀见图书,并且为查实这些资料花费了大量精力.如《修筑绍兴三江闸工程报告》,经再三核实,系由董开章最早发表在中国水利工程师协会《水利》第五卷第三期上,图5为《水利》第五卷第一期封面.韩振撰三江闸考共有三种不同题名,今依据县志资料修改.编者在总体规划、选定书目、制订体例上用心良多.初拟条目500条,为体现“专志”特点,先后删去泛泛重复者、绍兴水利部分,最后确定210条.此书既是一部在业内有价值、有影响的水利文献,也是一部能够全面反映萧绍平原发展进程的地情资料.

图5 《水利》第五卷第一期

5 结 语

大闸天下景,来着无愚贤,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图书文献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主要载体,华夏文明,就是这样一步步传承下来的.先看平面的和立体的大闸,稽山鉴水尽收眼底.再看古人与大闸往事.它一心为民好奋斗.再看今人与大闸故事.据史籍记录,汤绍恩在建闸时曾遇大雨大潮冲击,随筑随溃,民工恐惧,怨訾烦生,但绍恩不为动摇.自誓:“再溃,当以身殉”.闸遂成.明徐渭三江汤太守祠联:“凿山振河海,千年遗泽在三江,缵禹之绪.炼石补星辰,两月新功当万历,于汤有光”.绍兴水利之所以有如此辉煌成绩,除了“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以治水为己任的忘我精神,更有汤绍恩等历代贤牧良守擘划经营、勇于奋斗精神和不断总结、勤于编纂文化传统.

猜你喜欢
全书三江绍兴
绍兴
它们的家乡——“三江源”
图片资料
在绍兴,与你不期而遇
绍兴大闯关
从整体入手提高整本书阅读成效
《西湖》一部婉约而豪放的西湖全书
三江并流
《我的孤独,只剩爱你》
人文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