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厚军
(确山县人民医院,河南 驻马店 463200)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因心脏排血量降低常引起机体重要脏器灌注不足,导致出现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脏骤停、休克等,甚至死亡。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5年存活率低于50%,死亡率约占心血管病总死亡率的40%[1-2]。目前,药物治疗是临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手段,包括正性肌力药物、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等。洋地黄制剂、多巴酚丁胺等传统正性肌力药物,会增加心肌耗氧量,引起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虽能缓解病情,但无法降低死亡率,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3]。左西孟旦为新型正性肌力药物,具有扩张血管和增加心肌收缩力的双重作用,逐渐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对象,分组实施常规抗心衰和联合左西孟旦治疗,比价分析左西孟旦对患者QT离散度(QTd)及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报道如下。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试验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50~84岁,平均年龄(65.41±4.32)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6.82±2.35)年;基础疾病:高心病16例,冠心病17例,扩心病7例;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Ⅲ级15例,Ⅳ级25例。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51~84岁,平均年龄(65.44±4.33)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6.80±2.34)年;基础疾病:高心病16例,冠心病16例,扩心病8例;NYHA分级:Ⅲ级16例,Ⅳ级2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4]中关于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诊断标准;②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③左室射血分数(LVEF)≤40%;④NYHA分级:Ⅲ~Ⅳ级;⑤血压保持在160~120/90~50 mmHg。
排除标准:①过敏体质者;②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者;③合并恶性肿瘤者;④甲亢、风心病等疾病所致心力衰竭者;⑤伴有血容量不足、心源性休克者;⑥精神异常或认知功能障碍者;⑦妊娠期、哺乳期等特殊患者;⑧治疗依从性差者。
入院后,对照组接受常规抗心衰治疗,根据患者病情予以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洋地黄制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左西孟旦(成都圣诺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0104)治疗,初始剂量为12 µg/kg,进行10 min以上的泵注,如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且接受度较好,则予以24 h持续静脉泵注,剂量为0.1 µg/(kg·min)。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
①监测两组颈静脉怒张、肺部啰音、下肢水肿、肝肿大等体征和心力衰竭相关症状,评估治疗72 h后临床疗效。心功能改善程度>2级,临床体征与症状基本消失为显效;心功能改善程度1级,临床体征与症状明显改善为有效;心功能、症状与体征无明显变化,甚至呈加重趋势为无效。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②分别采集两组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5 mL,3 0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血清,放置于-80℃冰箱中待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GF-1、心肌肌钙蛋白(cTn)T水平,仪器选用bioradimark酶标仪,试剂盒购自上海研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NT-proBNP水平,选用Triage Meter Plus仪及配套的试剂实施检测。③采用FX-7402型心电图机(上海创迅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测定两组治疗前、后QTd水平。④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应用软件SPSS 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前两组IGF-1、心肌肌钙蛋白C(cTn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GF-1、cTn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试验组IGF-1水平高于对照组,cTn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IGF-1、cTnT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QT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QTd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QTd水平比较
对照组出现心动过速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1/40),试验组出现低血压2例,室颤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3/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3,P=0.305)。
心力衰竭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经确诊后2年内女性死亡率约为33%、男性约为37%,伴有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高达60%~70%,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与生活[5]。早期准确诊断及有效的治疗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目前临床以药物治疗为主,较常见的有他汀类药物、洋地黄制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虽能改善病情,但疗效欠佳。
左西孟旦为钙增敏剂,常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作用机制包括以下几点:①与cTnC结合,增加Ca2+复合物与cTnC的构象稳定性,促进细肌丝与横桥结合,提高心肌收缩力,同时不影响心脏舒张功能;②开放三磷酸腺苷敏感性钾离子通道,舒张冠状动脉阻力血管和静脉容量血管,降低心脏负荷,增加冠状动脉及其他脏器血供;③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加强心脏收缩;④具有抗心肌细胞凋亡、抗氧化、抗炎等作用,减轻心力衰竭患者体内炎症免疫异常,改善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左西孟旦体内代谢可产生活性代谢产物OR-1896,具有正性肌力及舒张血管系统和心肌作用。左西孟旦消除半衰期约为1 h,而OR-1896的半衰期约为80 h。左西孟旦24 h静脉给药后14 d内仍能检测到OR-1896,能较好的维持血流动力学效应[6-8]。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基础上,予以左西孟旦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利于患者预后恢复。此外,左西孟旦不会增加心肌耗氧量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对心率影响较小,能有效预防心律失常[9]。
NT-proBNP是临床评价心衰药物疗效和心衰严重程度的常用指标,为proBNP的裂解产物。NT-proBNP在机体中生物半衰期较长,血中浓度较高,对心功能不全的诊断敏感度较高[10]。cTnT和IGF-1是评价心衰的新指标,尚未在临床中广泛应用。IGF-1是多肽类生长因子,为心源性激素,可直接在心肌细胞或心肌组织中发挥作用,以多种方式参与心脏病理、生理过程[11]。IGF-1能影响心脏离子通道,促进心肌细胞生长,提高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提高射血功能,同时具有舒张血管、降血糖、降血脂等作用[12]。cTnT以游离和结合蛋白两种形式存在于心肌细胞中,当心肌坏死或损伤时,会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液循环[13]。cTnT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联合IGF-1、cTnT、NT-proBNP等3种生物标志物能准确的从不同方面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病理变化[14]。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IGF-1水平高于对照组,NT-proBNP、cTnT水平低于对照组,说明左西孟旦可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IGF-1水平,降低cTnT、NT-proBNP水平,改善心功能。
QTd指心电图各导联间期变异的程度,能反映心室兴奋性恢复时间的离散度[15]。QTd水平高低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本研究中,治疗后两组QTd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联合使用左西孟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有效降低QTd水平,改善病情,安全性较高。本研究纳入样本较少,未长期随访观察,后期仍需加大纳入样本量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左西孟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血清IGF-1、cTnT、NT-proBNP水平,降低QT离散度,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