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楠,李红,白应德,杨文辉,任鹏飞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处方是临床医师对患者用药的书面文件,是药剂人员调配药品的根据,具有技术、法律、经济责任。处方作为药事管理核心,是医院临床服务主要组成部分,其合理性决定了用药是否有效、安全、经济。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及医药市场的发展,不合理用药现象越发严重。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因滥用抗菌药而死人数约为8万,临床不合理用药发生率高达10%[1-2]。研究发现,用药不当、使用剂量不当、重复给药均可造成不合理用药问题,不仅延误最佳治疗时间,还浪费医疗资源,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甚至引起医疗事故[3-4]。针对此问题,医院采取措施加强处方管理,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常规处方管理仅重视结果,忽略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临床应用受限。6σ管理法是比尔·史密斯提出的管理策略,主要强调制定极高目标、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并以此为根据减少服务及产品的缺陷。临床根据6σ管理法研制了一套门诊处方管理办法,本研究收集我院4 252张处方,旨在分析基于6σ管理法的门诊处方管理对我院门诊用药合格率的影响。报道如下。
收集2014年2月—2017年3月我院处方4 252张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采用基于6σ管理法的门诊处方管理分为干预前组(n=2 110)、干预后组(n=2 142)。
回顾性分析两组处方,统计两组药疗差错情况、用药合格率、处方缺陷情况。基于6σ管理法的门诊处方管理分为5个步骤,即定义、评估、分析、改进、控制,具体如下:①定义:以涉及科室为基础,调查门诊处方质量现状,确定现存问题,并以《临床用药须知》、药品说明书、《新编药物学》等作为评判处方是否合理、科学的标准。②评估:以品质关键点(CTQ)为根据,结合门诊处方管理有关要求,规范并科学设计门诊处方差错登记表,对所有调配处方进行分类、登记,找出处方差错。③分析:根据科室、时间、药物类型等方面分析收集的处方差错,并组织有关科室专题小组进行讨论,归纳总结处方出错、用药合格率低的原因,明确因果关系。④改进:此阶段主要目的是保证提出的方案达到或超过质量改进目标。措施如下:a.定期举行知识讲座,邀请院外或院内经验丰富临床专家讲解关于处方、用药等方面的知识;b.强化岗前培训,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及理论知识后才可上岗,同时对见习人员加强带教,规范带教制度,做到一对一指导;c.一旦出现就诊高峰期,根据需求增设发药窗口,合理调整工作人员休息时间;d.当药师发现处方出现一般问题时,如未使用药品通用名、一般处方用药超过7 d量未注明理由,需另行放置,待空余时间通知医师修改,若遇到配伍禁忌、无指征用药等严重问题处方,需立即要求医师修改;e.对存在不合理用药处方的医师进行绩效考核与平衡计分,存在超常处方的医师由医院纪委进行诫勉谈话,一旦超过2次且无正常理由者需吊销其处方权;f.组建处方点评专家组与点评工作组,其中工作组点评处方,专家组合理性判断存在疑义处方,在医院行政例会通报不合理处方,表扬合理且正确处方;g.调整相似包装、名称等药品的摆放位置;⑤控制:定期收集并分析门诊处方资料,及时发现问题,改进问题,保证改进效果持续下去。
比较两组药疗差错情况、用药合格率、处方缺陷情况以及缺陷率。
缺陷率=总缺陷数/(总病历医嘱数×缺陷项数)。
采用软件SPSS 19.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后组药疗差错总发生率为33.61%,低于干预前组的82.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药疗差错情况比较
干预后组用药合格率为99.90%,高于干预前组的5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109.90,P<0.01)。
干预后组处方缺陷率低于干预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处方缺陷情况比较
随着药品种类、数量的增加,不合理用药问题日趋严重,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相关研究报道,全世界每年约有33.33%患者死于用药不合理[5-6]。因此,合理并规范用药对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有学者研究发现,制定并执行相关药事法律法规,落实合理用药指南,施行干预计划,抵制不合理用药行为及心理,方可建立合理用药秩序,达到预期治疗效果[7]。此外,不合理用药干预在减少不合理使用情况基础上,需优化药物治疗方案,提高疗效及安全性[8-9]。
6σ管理法作为近些年护理管理发展新趋势,强调将所有护理管理工作作为一种流程,通过量化的方法分析流程中影响护理质量因素,找出最关键因素加以改进,从而达到更高满意度。作为持续性质量改进方法,具有以下特点:①重视流程改造、过程管理:门诊处方质量改进作为系统工程,收费、就诊、药品调配是主要影响因素,管理时找出差错的原因,全面分析后,根据人群、部门、时间等制定不同的方案进行干预,从而提高整体门诊处方质量;②重视团队合作:以“群策群力、上下结合”为原则,在收集处方、制定改进措施、施行改进方案等方面充分重视相关科室、部门的配合,使多个部门间相互合作,同时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对医务人员进行鼓励与肯定,提高医务人员主观能动性,强化措施落实,促使改进顺利进行;③重视质量管理工作持续性:定期收集并分析门诊处方差错数据,明确差错出现原因及危险影响因素,制定相关管理方案,提高门诊处方质量,确保改善的持续进行。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组药疗差错总发生率、处方缺陷率低于干预前组,用药合格率高于干预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基于6σ管理法的门诊处方管理可降低药疗差错总发生率、处方缺陷率,提高门诊用药合格率。分析原因为基于6σ管理法的门诊处方管理充分重视造成药疗差错及处方缺陷的原因,并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如发现无指征用药、严重配伍禁忌、重复给药等处方问题,需立即通知医师修改,以免出现药疗差错,同时对该医师采取绩效减分、通报批评等惩罚措施。此外,通过举办知识讲座、强化岗前培训、施行带教等方式,使医务人员充分意识到处方缺陷及药疗差错对患者病情转归的危害,减少不规范用药(剂量不当、重复给药),提高门诊用药合格率。
综上所述,基于6σ管理法的门诊处方管理可明显降低医疗差错总发生率及处方缺陷率,提高门诊用药合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