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葳漪
多年前,从DVD中第一次看到《费城故事》。还是个中学生的我反复看了好几遍,汤姆·汉克斯饰演的律师让我难以忘怀。从此,汉克斯成为这个星球上我惟一喜欢的演员。
时间来到2018年,还是汉克斯,他和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的《ThePost》(《华盛顿邮报》)提前锁定了个人观影的年度最佳——媒体的风骨呼之欲出,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
再過几天,第90届奥斯卡获奖名单即将揭晓。《The Post》已经获得最佳电影的提名。
影片严肃的主线“媒体为被统治者服务”
上世纪60年代,美国国内反战情绪高涨。一份详细记录从二战到1967年,美国在海外秘密活动的内部文件——《美国一越南关系,1945-19 67:国防部的研究》(于2011年解密),经兰德公司越战历史专题组的雇员丹尼尔对该文件的仔细阅读和分析,开始质疑美国介入越南战争的合法性。他决定将文件公开。
他首先选择了国会的参议员,并未获得支持。
随后,他将这份内部文件中的一部分给到了《纽约时报》记者。1971年5月16日(周日),《纽约时报》开始连续刊载这份文件。第三期报道刊发前,《纽约时报)收到了白宫的禁令,但《纽约时报》拒绝执行,随后,白宫将其告上了法庭。
在《纽约时报》与司法部的对抗、胶着中,《华盛顿邮报》从波士顿拿到了丹尼尔更详细的文件,《华盛顿邮报》编辑连夜返回华盛顿,在总编辑Ben(汤姆·汉克斯饰)的家中成立临时编辑团队,对越战真相给予更大力度地披露。《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各地报社的有力诘问,撕开了几代总统的伪善与谎言,点燃了反战的民意。
白宫当然不会坐视。尼克松政府欲以叛国罪彻底终结两家报纸。法庭上,《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为新闻白由做了精彩的辩护。1971年6月30日,最高法院以6::3的裁决,宣布《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发表文件受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保护,免于政府的检查和惩罚。Hugo Black大法官的审判载入美国史册。他掷地有声的那句话至今振聋发聩:“媒体应该为被统治者服务,而不是统治者。”
影片精彩的副线“新闻是历史的第一份草稿”
担任《华盛顿邮报》出版人的Graham(梅丽尔·斯特里普饰演)在1971年春夏之交受到的挑战,被这位女演员诠释得极为精妙。
Graham的父亲是邮报的创始人。45岁前,她是一个从未工作过的家庭主妇,丈夫去世后,她在白人男性主宰一切的年代里,不得不}H任报纸的}H版人。在一众雄性首领中,她几乎就是一个摆设,很多场合都插不上嘴,不仅董事会轻视她,就连她的总编辑Ben也看不上她。
Graham和Ben的早餐会,堪称表演系的教科书。Ben气定神闲,Graham匆匆赶来,在餐厅里甚至不小心碰倒了邻座的餐椅,“Sorry,Sorry,Sorry.”她为自己姗姗来迟而连声道歉,甚至不白信地建议Ben应该为女性读者增加内容。“No,No,No!”Ben不容分说地拒绝了Graham的要求,“不要对新闻指手画脚!”
在《纽约时报》不能再刊发“文件”的日子里,Ben热火朝天地和记者们“拼了命也要卷进来”。他坚持“捍卫出版权的惟一途径就是出版”!这些过程却不让Graham参与。此时,《纽约时报》正在风口浪尖,罪名一但成立,报纸的发行人、主编和编辑们都将面临牢狱之灾。而此刻邮报刚刚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资本时刻都在提醒Graham“一旦和总统扯上官司就将血本无归”。
推移的镜头中、昏黄的布景下、凝重的配乐里,Graham迟疑、犹豫、焦虑、担忧……百感交集。但最终她在董事会的催促中,做出了“出版”的决定。她对那些持反对意见的董事们说:“Let's go.Let's do it”她决绝地认为,破坏某个执政政府或某个个人的声誉,不是叛国。
“新闻是历史的第一份草稿。”Graham娓娓道来,从不强势,但每一个决定都掷地有声。
屏幕之外的悲哀后真相时代的“10万+”
2017年的《新媒体环境下中国调查记者行业生态变化报告》无情地揭露了我们所面临的现实。再过几年,可能我们连这份报告也不需要了。真正提供优质新闻的媒体人已成为了濒临灭绝的边缘人物,而那些没有真才实学,随便洗一洗稿子就能大摇大摆靠所谓负面赚钱的蛀虫却越来越多。
网络普及助长了白媒体的繁盛,看似传播更快了,每个人都有发言权了,但事实上能有多少称得上是“新闻”?又有多少是不过脑子、草草几笔的“传闻”?
东抄西凑之后,再加上粗鄙但引人注目的标题,一篇篇煽动情绪的报道,构筑了后真相时代的“10万+”。
影片中,导演斯皮尔伯格流露出的对于新闻专业度的探讨和对于报业黄金时代的敬意,令人尊重。屏幕外,轻飘飘的段子和表情依然在公众号上扑面而来,来去一阵风。
信噪比过低导致了越来越多的有价值的新闻被埋没在了肤浅的娱乐话题之下。“10万+”横行,在向新闻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