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年春节一过,汽车行业大事连连,资本对中国的信心无需再添注释,中国未来的发展支柱也已浮出水面。
首先是长城汽车与宝马集团,宣布签署“合作意向书”,将组建合资公司,在华生产MINI纯电动车型,并明确表示“不会另建销售渠道”:然后是吉利集团,通过一家海外公司,持有戴姆勒集团9.7%的股权,一跃成为最大股东;紧跟着是北汽集团,向港交所提交文件,将与戴姆勒集团共同投资19亿美元,打造新的生产基地,国产包括新能源产品在内的更多梅赛德斯一奔驰车型。
在大洋彼岸以大幅减税政策吸引制造实业回流、外汇市场人民币连续走强的背景下.资本市场仍然青睐中國制造,跨国车企也在中国市场不断加码。这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信号,投资与被投资的规律也逐渐凸显。
华晨宝马动力电池中心此前已在沈阳开业,MINI电动版车型国产,可以直接获得规模效益,进而推动宝马集团向“高档出行产品及服务的提供商”转型:李书福也不会满足于促成—次合作或得到一项技术,意在通过持股等方式增加沟通,建立一个可以与谷歌或优步相抗衡,专门发展电动化、智能化技术及商业应用的联盟。
中国政府对这_系列投资表示支持。长城宝马的合资公司已经得到批准,《人民日报》主动为吉利集团发声点赞:即使是“包括新能源车型”的北汽奔驰扩产计划,也迎来中国官方媒体的同声祝贺……但其中,有两条线索颇值得关注。
首先,涉及技术、发展实业的海外投资,中国政府并不反对。中国政府乐见中国资本在海外投资,特别是投资于拥有创新力量、前瞻技术的实业类或技术类企业,期待未来可以反哺“中国制造”……对于这样的交易,中国的政策制定者、行业监管者始终以高屋建瓴的眼光、纵览全局的态度给予积极支持。
其次,对于海外资本来中国投资,中国政府也打开大门欢迎,既欢迎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不断涌入,推动中国工业向着“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不断前进,也欢迎新资本、新商业、新理念的到来,带动中国制造的全产业链升级,带动战略性新兴行业跃上潮头。
2017年10月18日召开的十九大已经为中国今后的发展定下了基调,“五个全面”替代了此前的“经济建设为中心”,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要全面发展,以科学发展观建立现代化经济体制。而新能源产业与汽车行业的关联尤其紧密,不但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驱动引擎,也被跨国车企、初创企业认定为百年难求的发展机遇。
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无论是长城宝马的合作、吉利集团的投资,还是北汽戴姆勒的扩产'得到中国管理层的肯定,都是顺理成章。
值得注意的是,在十九大确定的“现代制造业”中并没有汽车行业,但是共享经济的发展,可以使汽车行业从生产“私人产品”向生产“公共产品”转型。当一些企业还在为从“速度增长”向“质量提升”的转变而陶醉时,先知先觉的企业已经提出了向出行服务商转型、向公共服务商转型一一转型的本质,正是从“传统制造”迈向“现代制造”。
投资也好,扩产也罢,都不如尽早买张“现代制造”的车票,或是刷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设。投资有技巧,转型请趁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