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恒
几年前,人们都说央行的货币政策是个“黑箱”,谁也不知道它忽然会发出什么“招数”,每每都“打”得市场措手不及。近年来,随着逐步与国际接轨,以及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今我国央行与市场的沟通越发频繁,令人们能更好地理解货币政策的目的,并在对未来的货币政策有所预期,降低了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波动风险。
降杠杆
今年2月15日,央行发布了2017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可谓是2017年的工作总结,并给出了2018年货币政策的预期,所以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它对我们的生活以及汽车行业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央行先肯定了2017年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得了较好效果。这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金融体系实现了降杠杆;二是保持了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三是货币流动性适中;四是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弹性增强,双向浮动特征明显。与去年第三季度的报告相比,这次总结增加了“在有效抑制金融体系改革的同时,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报告称,在下一阶段,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管住货币供给的总闸门,为供给侧结构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环境。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强利率的调控能力,加大市场决定汇率的力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基本稳定。
有两点要特别注意,其一是提到了“货币增速低一些”,其二是“市场利率上行有益”。这意味着2018年的市场利率水平相对于2017年,持平或上行的概率更大。这和之前《汽车人》所预计,2017年是我国本轮降杠杆周期的元年的观点非常契合。可以预见,本轮降杠杆至少会贯穿2018年,甚至在未来一两内年仍然保持一定的持续性。
央行在报告中提到,目前的杠杆总水平仍然偏高,尤其是国企债务的压力依然较大,同时提到要加强影子银行,房地产金融等宏观的审慎管理,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降低杠杆不光在金融系统、影子银行和地方债务部门,目前已经延伸到居民去杠杆领域,这也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一部分。
虽然我国央行注重定向调节,但是利率水平的攀升还是对制造企业带来影响。即便是业务较好、增长较快的车企,由于融资发展的需求,融资成本也会出现上涨。而对于应付账款和应收账款,债权人的利益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严监管
2017年我国汽车出口的贸易额有所增加,但同时间里我国汇率大幅上涨,在岸人民币汇率从6.9升至6.2到6.3之间,目前有触顶回探的趋势。这似乎意味着我国的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所增强。但中汽协解释称,原因是出口数据中包含了大量的低速电动车。对于出口企业来说,由于前两年人民币汇率的大幅波动,他们或多或少也有了一些套期保值的经验。虽然2018年我们的市场利率还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但是人民币汇率是否会继续上涨,并不能轻易下结论。
2018年金融降杠杆的主旋律上也会对我国汽车金融造成影响,金融创新会受到相当程度的监管和抑制,用户按揭买车在优惠程度上也会受到些许影响。
不得不提的是,央行还提到了所谓的“通胀之谜”。“通胀之谜”指的是十年前的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各大央行大肆发行货币,但是通胀却迟迟起不来,物价指数与货币发行增速形成背离的奇怪现象。关于这个问题,我国央行已经开始重新审视以物价为主要目标的货币政策反馈系统的合理性。
总结,2018年的市场利率有一定的概率会比2017年更高,至少也是持平,但人民币汇率的升值空间应该非常有限了。对于企业而言,应尽快适应在中性和稳健货币环境下的投融资和现金流管理,以用于生产和经营。从报告中可以看出,央行想在更大的程度上引导市场利率,所以央行在公开市场上的操作就需更多关切。无论是企业内加杠杆还是给用户加杠杆的金融创新,都可能会受到监管。这样的好处是能够让企业把心思更多放在产品上,研发出品质更高的,更符合市场需求車型。
2018年,美联储至少会有两次加息,有机构称中国央行非常有可能跟进,至少也会有一次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