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2018-08-18 06:56卢晓惠李丹
文教资料 2018年11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卢晓惠 李丹

摘 要: 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是小学语文的主要教学目标。小学语文课程注重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及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体现新时期语文课程价值的要求。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1]2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进行,“核心素养”成为近些年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对外发布,该报告详细地讲解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笔者对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概述,并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手段。

一、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概述

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层面”[2],依次对应语言、认知、文学和文化维度。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要围绕这四个层面进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一)指导学生进行语言构建,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核心素养指向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注重语言文字运用,立足品味语言。体现在感悟文本的表达范式,体会语言的美感,发现语言的智慧,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展开语言构建训练,通过让学生研读语言的特征体会它的表达方式和效果。立足品味语言,学生逐渐明白词语的真正含义和表达的感情色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思想交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自然而然地形成素养性的东西。

(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习得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核心素养指向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而且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关注行文结构、突破关键问题等方面入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提高学生的情景鉴赏水平,强化审美能力。

语文的一种魅力是可以通过语言描述在脑海中进行情景再现[3]。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赏析文本能力,旨在使学生形成审美能力。在语文阅读课文尤其诗歌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带领学生赏析诗歌,鼓励学生想象,让学生在文本学习中经历品读并想象,在脑海中浮现诗词的情境,感受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帮助学生认识美、感受美,提高审美能力。

(四)学习中国文化,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小学教学的其中一个目的旨在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增强爱国意识。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对学生进行文化教学的渗透,通过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精髓,促进学生对中国优秀文化的认同,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二、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具有四种能力表现:阅读理解力、语言表达力、思维发展力和文化感受力[4]。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注重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文化素养。

(一)品味语言文字,发展学生语言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1]2且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按照不同学段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要求学生初步感受作品中优美的语言。语言的学习离不开阅读、积累和运用。为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指向文本的语言形式,注重引导学生发现文中有声、有色、有味、有情的关键词句,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语声美、达意美和传情美。

案例:某一教师教学人教版《乡下人家》的片段——

(课件出示课文: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师:这段话中,哪一组词语的搭配是我们平常没接触过的?

生:我觉得是“天高地阔地吃起来”这一组。

师:你平时会用怎么样的词语来形容“吃”?

生:津津有味。

生:狼吞虎咽。

生:细嚼慢咽。

师:天高地阔,一般用来形容什么?

生:天高地阔一般是用来形容视野中看到的宽广的场景的。所以,一个是吃,一个是形容场地的,不是有点“风马牛不相及”吗?

师:其他同学的看法和见解呢?不如让我们听听大家的高见。

生:“天高地阔”说明了乡下人家吃饭的地方,环境很宽敞,甚至可以说是以天为幕、以地为席。

生:“天高地阔地吃起来”,我仿佛可以看见乡下人家吃饭时的无拘无束,和我们端坐在饭桌前完全不一样。可以说,乡下人家连吃饭也是那么的自由!

生:乡下人家吃饭的时候,聊天的内容五花八門,张家长李家短,今年地里的收成,等等。可以说是海阔天空!

师:在同学们的理解中,我们仿佛随着乡下人家一同吃出了那份野性,吃出了那份无拘无束,吃出了那份洒脱和自由!

不难发现,案例中执教老师重视引导学生挖掘文本中文字的语用价值。课文《乡下人家》的语言表达与众不同,极具有语言训练点。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天高地阔”这个词语由质疑到探究再到品味,逐步发现词语“天高地阔”的独特作用,即描摹乡村晚餐迥然于城市的那一份闲适。如此教学,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文字运用,学生最终成功地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体现教师注重文本词语,兼顾人文性和工具性。

(二)关注行文结构,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恩格斯曾说:“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行文结构,培养学生的全局视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进而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空间。

一个好的文本往往逻辑清晰,结构合理。因此,要准确把握文本,了解课文的行文结构。如某一教师在执教《晏子使楚》时引导学生概括晏子和楚王的三次交锋,促进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整体把握,学生体会到了文章的行文结构,教师还根据“三次交锋”的行文特点与作文构思训练“三叠法”的切合点,巧妙加入片段习作“三叠法”的小练笔训练。由此,学生在学习文本中,渐渐走进作者思路,理清文章的层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引导学生厘清文本结构的过程中,交给了学生写作的方法。如此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谋篇构段能力,发展逻辑思维,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深刻性等得到有效的培养。

(三)启发想象思维,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语文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绪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要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想象,理解文本。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不仅具有语言美,还富有意境美。文章常常以精练的语言勾勒出可视的部分,深邃的意境要靠读者通过语言文字感悟、想象。

某一教师在执教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时引导学生理解“水光潋滟晴方好”,理解“潋滟”一词,西湖波光闪动的样子时,以“发挥想象,湖面这么一闪一闪的,这水里好像有什么”这一提问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学生回答出“好像有金子在闪光”“好像有星星在眨眼睛”“好像有星星在发光”等奇妙的回答。接着,想象自己是大诗人苏轼,在西湖边和朋友一起喝酒,除了看到水面泛着金光外,还会看到怎样美好的景象。学生在想象中回答:“我看到小鱼在水利游来游去。”“我看到很多人在高兴地划船。”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想象,体会西湖那“水光潋滟”的奇妙景象,进入诗中的“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联系已有的审美经验,并加以重构,在内心创构出个性化的审美意境。学生自发、活泼地涌现想象。

(四)渗透文化教学,培养学生文化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1]3传统文化的渗透,深深影响着语文教学育人功能的发挥。小学语文课本里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渗透文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为此,教师应注重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

例如某一教师在执教《草船借箭》时,通过课件媒体对故事的文化背景进行介绍,对重点人物的形象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且教师在教完《草船借箭》传统文化元素这一课文之后,引导学生进行《三国演义》其他故事的课外阅读,并推荐《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这三篇名著的閱读。教师在阅读中发掘文本,引导学生关注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渗透,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注重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传统文化,进而提高人文素养,深厚文化底蕴。

总之,在核心素养备受关注的今天,教师务必从核心素养角度出发,在阅读教学中,若能在教学中品味语言文字,关注行文结构,启发想象思维,渗透文化教学,则有助于发挥语文的整体功能和独特魅力,由此,学生在语文阅读课中应有效深化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宁.语文教育与核心素养[J].中学语文教学,2016(11).

[3]许敏玲.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上),2107(07):23.

[4]李作芳.浅谈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14):60-61.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