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大波
摘 要:现代经济建设工作的进行,政策与策略的选择不仅是对经济发展模式的把控,也是改善其速度、质量的根本保证。换而言之,如果缺少政策因素的约束,国家经济发展毫无意义,而能源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组成核心,以自身基础性与影响力的优势,在经济领域中得以全面拓展。因此,本文针对能源经济发展中政策因素予以充分调研,以供参考。
关键词:能源;经济发展;政策因素
1国内能源的消耗现状与特性
随着工业化格局的迈进,能源消耗问题正显著增长,使其在消费总量、消费结构与消费种类等方面均呈现不同特点。
1.1消费总量增长速度快
改革开放至今,国内能源消费总量速度逐渐增长,以标准煤消费总量为例,1978年,总量仅为57144万t;2000年,该数字攀升至145531万t,增长幅度为1.5倍;2012年,标准煤消费总量高达361732万t;截止2016年末,以电能为首的标准煤消费总量年均增长率明显高于12个百分点。据相关数据调查结果显示,近30年间,2004年,能源消费总量达至最高,同比增长16.1个百分点。随着国家政策的干预,2008年,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回落至3.9个百分点。总之,以政策因素干预为核心的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工作,已实现初步发展的目标。
1.2消费弹性系数的改变
Ee(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作为经济增长、能源消费总量的比值,若其比值大于1,则证明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高于经济增长速率;若比值低于1时,则与之相反。结合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变化曲线,可知首次金融危机爆发后,Ee比值明显低于0,而产生该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限制,国内能源需求量逐渐降低,致使其消费增长率也在不断下降。但随着工业化进程和经济格局的演变,钢材、水泥等能源产品的产出,导致能源消费总量明显高于经济发展。
此外,计算机、汽车和家用电器的普及化,促使国民生活能源消费总量不断攀升。再者粗放型经济格局市场的涌现,以节能减排为基准的政策思想,实现对能源消费总量的约束,从而减缓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使其Ee比值远低于1。
1.3消费结构的偏离
依据世界能源组织2013年数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主要为煤炭,即其消费比例明显占据70个百分点,该项消费结构明显偏离世界整体化能源消费格局。现阶段,美国(仅次于我国)位居世界能源消费国的第二位,其年均煤炭消费比例为19.8百分点,而加拿大能源消费比例为6.7个百分点,墨西哥仅为4.7个百分点,甚至在诸多欧洲国家煤炭消费比例低于1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逐渐偏离掌控,若未加以有效治理与改善,则会在发生环境问题的同时,加大对生态系统的威胁。
1.4能源消费区域差异
笔者以行业能源消耗总量为例,2000年,共产出标准煤130119.09万t,其工业耗煤量为90797.48万t,总比例为70个百分点;2012年,标准煤产出量为348001.66万t,而工业消费总量为246440.96万t,总比例为70.8个百分点。由该数据可知,近10年间,工业能源消費总量呈逐年攀升的趋势,并一直作为能源消费的核心,不仅增加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量,还是诱发环境污染的关键因素。因此,以能源消费区域差异为基准的工业结构调整工作,可在能源配置优化的基础上,切实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尤其针对东南沿海地区,因其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量、消费量均高于其他地区,若不加以有效控制,则后果将会难以想象。
2能源经济发展中的政策因素约束问题
2.1产业政策
世界能源结构中,煤炭、石油作为能源核心形态,但因自身不可再生特性的限制,致使能源储量逐渐降低。据世界能源统计年报(英国石油BP,1987-1992)数据显示,若以当年开采量与使用量为基准,其石油现存量开采、使用时间仅为43年;天然气则为59年;煤炭资源相对较多,但其开采年限只能维持239年。因此,如何做好产业政策的融合与约束工作,实现能源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当前政府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此外,决策风险也是制约能源经济发展的因素。如金沙江二滩电站的建设,本可满足当地居民电力需求,但随着近年来的发展,该地电力市场结局发生改变;再者新火电站的建成,将该电站电能产出工作陷入尴尬局面。
2.2部类政策
生产资料:能源需求涉及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两个层面,从某种意义上来看,生产资料作为能源中间需求的管理范畴,其利用宏观经济关系、投入产出系数矩阵、部门总产值为基准,将过去、现在、未来三个领域的部门发展作为导向,如自身发展、能源消费发展,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消费资料:以消费资料的领域层次,能源产品的重要性等同于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生活常用品。随着“村村通”“户户通”电力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政府部门将农村电网、城镇电网的发展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但由于受到人们一次能源依赖问题的限制,使各区域政府高度关注电气能源使用工作,既能解放劳动力资源,又能促进电器行业的发展。
2.3区域政策
国土资源利用:虽然《国土资源管理办法》得以全面施行,但因西部整体发展相对迟缓,使其能源开发工作仍停留在传统层面。为保障西部地区稳定发展,以政府的角度对其能源开发予以严格控制。要做好能源经济发展工作,则应在明确立项手续的前提下,通过征地建设机制的制定,以灵活变通的优势,为能源合理开发、利用奠定基础。地区移民:西部地区因地理环境、自然因素等诸多条件的限制,导致山区能源建设工作遭受移民问题的制约。而在此过程中,扶贫计划和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融合,以群众思想为纲要,通过对其生活空间的安置,在切实实现共同富裕发展路线的同时,推进西部能源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2.4其他政策
能源开发:为实现我国战略性发展的目标,则应在能源使用中切实计划性、针对性与规划性思想,如在能源开发环节,以充分准备工作的开展为背景,通过对能源转化问题的综合考究,倡导规范开发、正规采挖的作业流程,避免不正规、乱采乱用现象的发生。
能源经济企业:结合本地区实际用电情况、电能消费现状,切实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收款”的电能管理理念。基于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以电能为主体的生活必备能源,应在经济安全的前提下,详细规划各区域环境特征,以免干扰能源经济发展。
保障服务:针对区域差异问题,政府部门可通过法制观念宣传与教育的方式,增强本地人们对“法”的认知,并结合能源建设检修、维护工作的开展,不仅是对能源超额支出问题的控制,还是遵循社会保障体系的根本前提。
3结语
能源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对其社会文明与经济格局的演变有明显优势,即任何国家的发展均无法远离能源的参与。自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发展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而在此过程中,能源消费问题和经济发展密不可分,要做好国家经济发展控制工作,则应重点加强能源消费问题的把控。因此,笔者认为能源经济的发展,应以政策因素的约束为前提,通过针对性与计划化经济方案的提出,将其落实于实处。
参考文献:
[1]杨得兴.关于我国能源经济发展过程中政策因素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12):24-25.
[2]王吉哲.影响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因素与对策研究[J].中国商论,2016(21):151-154.
[3]潘英吉,李秋月.新能源发电投资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