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
近年来,海岛旅游逐渐升温,本文以三亚市西岛为例,分析有居民小型岛屿存在的优势及劣势,对于这类小岛该如何发展,提供了一些开发思路,希望对此类小岛发展旅游业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近几年,海岛旅游已成为相当受欢迎的出行选择,不管是距离较远的奢华海岛游,还是附近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海岛游,都是热门的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在浙江举办的2016国际海岛论坛上发布的《世界海岛旅游发展报告(2016)》称,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有超过50个海岛旅游国家和地区,海岛旅游业成为推动世界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据推测,在全球11.8亿国际旅游人次(过夜游客)中,有超过2亿人次选择海岛旅游。以三亚为例,2016年三亚市全年接待过夜游客1 651.58萬人次,同比增长10.4%。其中,蜈支洲岛旅游区全年接待人数254.79万人次,同比增长14.27%;西岛海洋文化旅游区全年接待人数62.74万人次,同比增长25.88%,海岛旅游前景看好。
一、西岛海岛旅游开发SWOT分析
西岛即西瑁州岛(以下简称“西岛”),位于三亚湾内,面积2.8平方千米,整岛呈东西两侧海岸线较长,南海岸线较短的类等腰三角形状,岛上现有居民5 000多人。西岛上有由三亚西岛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建设运营的西岛海洋文化旅游区(以下简称“景区”),景区由坐落在西岛北部的码头、海上游乐世界和南部袖珍小岛牛王岭组成,约占西岛面积的1/10。景区与渔村相连,渔村占据西岛东侧海岸线及北部大部分区域,占全岛面积约1/2,东海岸线有内港码头一座,曾经为渔民码头,随着渔业生产活动受到限制,渔船减少,老码头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功用,现多用来停泊渔船和装卸货物。西岛南部大部分为荒山、林地、坡地,南海岸线多为峭壁,无海滩。全岛开发程度较低。
(一)西岛海岛旅游开发存在的优势(Strengths)
西岛距离三亚市区不足5千米,从肖旗港乘船10~15分钟便可以抵达,可进入性强。地处国家级珊瑚礁保护区,水清沙白,风景如画,是齐集沙滩、珊瑚礁、椰林、岩石、渔村、崖壁、岩洞、岩洞和山体等多样地貌的热带风情海岛。作为有人海岛,一方面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后续建设成本低,速度快;另一方面与其他无人海岛旅游区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人文风光。西岛的渔民现在逐渐脱离了以打渔为生的生活模式,发展旅游业,让渔民不离岛就有工可作,有生可谋,对于祖辈生活在岛上对西岛有着深厚情感的居民来说,是最好的出路。居民的需求与发展目标相互迎合,能大大缩小开发中可能遇到的阻力。
(二)西岛海岛旅游开发存在的劣势(Weaknesses)
当前西岛在旅游开发上缺乏旅游专门人才,且存在景区老化,卖点低下,旅游产品单一,同质化严重等问题。且就目前看来,景区与渔村之间仍未找准合作定位,处于互相牵制、竞争的状态。
(三)西岛海岛旅游开发面临的机遇(Opportunities)
随着“一带一路”发展倡议、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海洋强国战略的相继提出,配套政策纷纷落地,海洋旅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自2017年起,三亚市重点扶持西岛美丽渔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从财政支出、资本引入、政策扶持等多方面给予支持。西岛海岛旅游发展前景广阔。
(四)西岛海岛旅游开发面临的威胁(Threats)
海南海岛资源丰富,仅三亚市及周边市县就有蜈支洲岛旅游区、海南分界洲岛旅游区、西岛海洋文化旅游区、南湾猴岛生态旅游区4个海岛旅游区,其中,蜈支洲岛和分界洲岛是国家“5A”级景区,实力强劲。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兴起,辽宁、山东、广东等地海岛旅游蓬勃发展,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同时,东南亚各国海岛旅游起步较早,发展较为成熟,对游客吸引力大。这种状况下,西岛目标游客被分流,客户群体老龄化,购买力低下,景区对门票经济依赖过重,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二、小型有居民海岛旅游开发的原则
(一)保护先行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海洋旅游资源本身就有着脆弱、易被人类活动破坏的特性,游客的增加自然伴随环境压力的增大,在进行任何开发之前,首先要想到的是对各类资源的保护措施,充分考虑到环境承载能力。同时,有居民海岛有其独特的,世代累积形成的人文景观,具有不可复制、不可逆性,这一特性在开发时也需格外注意。
(二)强调区别的个性化原则
与交通往来日益密切的陆地城市不同,相对闭塞的小海岛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圈,尽管没有现代化城镇的便捷发达,个性化是其独特吸引力所在。过于迅速地推动商业化,只会使其丧失特色,反而失掉竞争力。政府与企业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经常会陷入一个误区,即错误地将学习、借鉴变成了简单的模仿、照搬照抄,其他景区热门的,有经济效益的,便拿来主义地移植过来,既不考虑质量,也不考虑适用性。只有充分调查了当地的旅游资源,开发出独具个性的旅游产品,从模仿者变成引导者,才能在日益扩大的旅游市场上占得先机。
三、小型有居民海岛开发思路
(一)确立开发目标
全面开发之前,需要做的是找准功能定位,确立明确的开发目标。西岛目前定位偏向于观光娱乐,由于海岛交通的特殊性,游客重游率必然较低。如定位为海岛文化体验区、休闲度假区,在此基础上进行旅游开发,无论是游客消费层次,还是游客重游率都将有所提升。
(二)推出精品产品
1.美食文化旅游产品
海岛居民数百年来的渔民生活中,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饮食文化,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美食文化旅游产品,使游客在饮食的同时,体验到独特的海岛文化。在开发过程中,要注意定价适中、保证风味,将能改变景区饮食平庸、昂贵、口碑差的印象。
2.红色文化旅游产品
包括西岛在内的我国很多有人海岛,都有着军民共建的历史、民兵文化等。发掘红色文化,拓展旅游产品,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寓教于乐,使游客在游览的同时心有所得。产品开发中要注意不能刻意拔高,过分渲染,容易使游客感觉虚假,产生距离感。
3.渔文化旅游产品
海岛渔文化涵盖了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饮食、器具、习俗、节庆,都是渔文化的一部分。由于地域隔离,岛与岛之间、岛与陆地之间的渔文化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挖掘小岛渔文化特色,提炼形成体验式旅游产品,能够提升游客参与度,满足游客感受、体验新鲜事物的心理。
4.海岛度假游产品
海岛一直给人以遗世独立之感,来到海岛旅游的人往往也追求脱离忙碌的生活。小岛不宜大兴土木,追求建设豪华、星级酒店,更适宜发展民宿。别具风格的民宿散落在渔村中,游客与渔民们同饮同食、同作同息,游兴所致可随景观船在岛边巡游,或随意漫步渔村,体验风土人情,能使游客忘掉都市的喧嚣,流连忘返。
(三)做好景区联动
小型岛屿的薄弱之处在于交通不便利,且游玩范围小,若能与周边靠海景区联动,推出岛屿至景区,甚至是岛屿至岛屿的优惠旅游产品路线,对双方发展都有助力。要摒弃盲目竞争,互相牵制的思想,做到互利共赢。以西岛为例,开发西岛至偏重观光游的鹿回头景区路线,及西岛至佛教文化体验的南山景区路线,都将是是不错的选择。
(四)旅游市场分析
根据产品特征,确立主要消费人群,针对目标人群精准投放广告。以最小的宣传支出,得到最大化收益。并做好游客市场追踪,随时接收反馈,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对已有旅游产品进行改造升级。
四、结语
西岛自2010年就已经开始了初步的旅游开发,经过了近十年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根基,然而发展程度并不如预期,岛上居民也未能从旅游业中得到太多切实利益。随着近年来旅游市场的不断升温,政府扶持力度加大,西岛要做到提前部署,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实现借势腾飞,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作者单位:海南热带海洋学院MTA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