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政
摘 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高校青年教师信仰状况不容乐观。如何解决现阶段信仰面临的问题,树立科学的共产主义信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根据信仰规律和实际情况,试图找到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对高校青年教师吸引力的有效途径,构建科学的信仰教育体系。
關键词:高校青年教师;信仰;增强;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7-018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7.114
一、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信仰的现实情况
信仰是人们对一种价值理想的高度尊崇,是理想信念的最高形式。高校青年教师是教师中的新鲜血液,是新时代教书育人的重要力量,担负着培养社会优秀人才的任务。他们的信仰状态直接关系着高校意识形态的形成,也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有调查显示,当前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的信仰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选择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还没有超过半数,青年教师中除了有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之外,还有信仰某种宗教、无政府主义、科学主义以及某种权威的,甚至有的人信仰资本主义。这充分说明了高校青年教师的信仰现状不容乐观,部分信仰选择出现了错位。还有就是他们对自己政治生活的不上心,往往把自己摆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对政治现象进行议论或指责,只关心自己的物质利益,显示出明显的功利性追求。有的高校青年教师把具有可观的收入和把追求较高的职位和地位作为人生目标,表现出物质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思想,还有一些青年教师表现出对社会制度、精神信仰等问题的漠视,出现了信仰的危机。
二、高校党组织对青年教师信仰吸引力不足的原因
(一)社会方面原因
高校青年教师信仰的迷失是社会长期发展变化的结果。从社会政治方面来看,首先,从全球政治格局来讲,苏联的解体大大削弱了社会主义阵营是影响力,真理遭受挑战,使人对共产主义产生怀疑。其次,随着全球一体化格局的逐渐形成,美国视之为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的良机,利用中国对经济和科技的需求,试图达到对中国政治领域的影响。一些学者甚至提出了将两种制度相互渗透,不断趋同的思想,加上国际上某些反共思潮利用我们工作中的某些失误丑化党和政府的形象,动摇人们的信任。
从社会经济方面来看,首先,市场经济的特性引导着人们对利益的追求,这是因为金钱的力量是有形的,信仰的力量看似是虚无的。他们看到当今社会中权利的威力,从而产生权力拜物教。部分青年党员教师,特别是年轻的领导干部在思想上疏远了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信仰,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损坏国家利益而满足私欲,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使人心涣散、信仰动摇。其次,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个人主义蔓延,个人利益竞争的结果是贫富严重的两极分化,两极分化必然引起人们对共产主义信仰的疑虑,一部分人因此将宗教信仰作为自己心灵的依靠,远离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从社会文化方面来看,国际上西方文化跟随着其经济和科技的优势渗透西方文化意识形态,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对高校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现象抬头。与此同时,国内一些封建迷信还有一定的影响,一些新形式的迷信、伪科学还有一定的市场,给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巩固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二)学校方面原因
学校受社会历史转型期多元价值观影响,社会体制改革使学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导致学校追求短期的效益而不把信仰教育摆在首位并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只倾向于对青年教师的业绩考核,只看成果,致使教师整体素质下降。因为当前衡量一所高校的好坏是以拥有多少重点学科,科研项目和成果数量,高职称、高学历人才的比重等来考察,把信仰教育视为软任务,导致信仰教育目标不明确,或是目标定位过高,使达不到优秀标准的青年教师出现精神无所归依的情况;又或是把信仰教育等同于传统知识教育,把社会的变迁排除在外,使教育的内容不能反映当下青年教师的真实生活和愿望;再或者就是教育者只是集体性强制灌输,没有做到与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谈心谈话,使教育渗透到人的内心。
同时,当前推行学校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教育的实践性和市场化导致个人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盛行,加上校园中的一些腐败现象对涉世不深的青年教师造成了影响,冲击着他们对信仰的信任。
(三)自身方面原因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金钱利益日益冲击着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加上当下社会和学校衡量一个教师的能力主要是依据学历高低和专业水平的好坏,导致大多数高校青年教师把学历的深造和专业技能的提升作为立身之本,为此后的评职称等考核努力钻研,部分青年教师准备考研或是考博,部分青年教师开展第二职业,对于信仰教育,他们则认为毫不重要,对学校组织的有关信仰的学习活动尽量敷衍塞责,能不去就不去。这是因为相同的努力学习获得的回报却是不等同的,从而产生心理上的落差。加上当前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信仰价值的回报一般只作为精神上的回报,比起物质的回报似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容易使他们的取舍选择行为更趋于实用主义。
三、探寻马克思主义信仰对高校青年教师增强吸引力的路径
(一)优化对高校青年教师进行信仰教育的理念
一是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人的主体地位作为终极目标而不是把知识作为终极目的。二是确立开放创新的教育理念,运用广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和敏捷的应变能力,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使信仰教育与时俱进。三是确立终身教育的理念,认识到信仰教育是贯穿一生的教育,知识的不断更新与分化要求个体终身都要不断地学习,从而体现信仰的终极性。
(二)多方面充实高校青年教师信仰教育内容
一是要做好信仰的基本常识教育,提高他们信仰选择能力。二是做好共产主义科学信仰教育,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于党和政府的信任,在实践中用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认识和分析各种现实问题。三是做好中西方优秀文化传承中信仰的教育,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去伪存真,整合利用。
(三)形成高校青年教师信仰教育系统框架
一是信仰与知识教育结合,在知识中深化信仰教育内容。因为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建立在一整套科学知识基础上的,只有把信仰与科学相结合,才能做到润物于无声,真正深入到人的心里去,如果仅用单调枯燥的语言和内容进行教化,就和青年教师求新自由的思维模式相冲突,就会收效甚微。
二是信仰与生活实践结合。根据高校青年教师的现实生活需要,有針对性进行信仰学习,将主流社会意识渗透到教学、交往、政治、经济等生活当中去,做到知行合一,达到坚定信仰作用;运用现代传媒、信息和智能技术来丰富教育手段,达到广泛的参与互动,提高信仰教育的活力;通过党团、群团组织对青年教师开展活动,组织他们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利用假日开展扶贫调查等活动,引导他们感受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在社会实际的实践中体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激发出热爱祖国和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增强实践信仰的信心。
三是信仰与心理疏导相结合。要使青年教师在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树立起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在实际生活中,增强人文关怀,以实际行动关心了解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既要从思想上进行细致的心理安抚,排解压力和负担,也要采取相应措施解决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困难。
四是信仰教育与考核机制相结合。考核政治和品德素质,考查能否和中央保持一致,是否遵守各项纪律,是否具有为事业献身、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否公道正派、严于律己、履行义务等等;考核业务能力,树立起高校青年教师可持续的终身教育理念,提高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反思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通过考察,充分调动起高校青年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具备良好素质。
(四)营造高校青年教师信仰教育氛围
高校青年教师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各方面的共同协调,社会大环境首先要大力建设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确立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增强社会主义凝聚力,使人民群众一心向党。其次要树立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加大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度,提高教师职业地位,为青年教师的信仰坚守提供有力社会条件。在学校氛围方面,要美化工作环境,加强校园各方面良好风气的形成和建设,努力为他们创设出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舆论环境和生活环境,使科学的信仰在这样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之下深入人心,并通过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巩固和提高青年教师信仰教育的效果。相关政府部门则应该加大对高校的经费投入,通过充裕的物质保障为信仰教育提供有力的帮助,使高校青年教师能安心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 李季.提升党对高校青年教师信仰吸引力的对策研究[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2(12).
[2] 周礼.党对高校青年教师信仰吸引力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