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娟
摘 要:“说”的能力是当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質,培养小学生的“说”的能力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还要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和自我表现的空间,引导学生敢说、爱说,逐步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关键词:“说”的能力;读书交流;自我表现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7-007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7.041
随着时代的发展,口语交际能力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更好地用口语进行交际,已成为社会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而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关键时期,指导学生说话,使学生想说、爱说、善说,真正做到“能说会道”就成为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如何提高学生“说”的能力,始终是语文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就叫语文了。语文是通过语言体现出来的。”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使学生具有熟练地使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言语交际技能,课堂教学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场所,如何有效地利用课堂空间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口语水平呢?下面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做法。
一、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读是学好一门语言的重要手段。阅读是人们获得知识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学生通过阅读,获得的大量知识积累,开阔了视野,就需要通过表达促进交流,提高认识。
新教材的阅读课文具有情趣性、新颖性、形象性和拓展性的特点,学生的研究阅读是有提问、有争论、有解决办法的阅读活动。课堂40分钟的阅读时间,是学生思维高度活跃,语言得以形成和积累的大舞台,整个课堂师生、生生间时时在用语言交流,时时在用“说”展示自己。《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个体。”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要结合教材,尽量做到少讲、精讲,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读书、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例如,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书,在获得了大量内容的基础上,利用早晨和中午的时间,在班级开展交流会,可以讲讲书中的故事,也可以交流读书感受,让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学习语言、模仿语言。喜欢读的句子可让学生多读几遍,难读的句子可为学生做好示范,引导学生在读书中积累语言,促进语文学习的内化和外化,提高自身语言表达能力。
二、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
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由于时间限制,没给学生独立思考、讨论和交流的时间,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发言,从而丧失讨论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比如课文复述、课堂讨论、看图说话、口头作文等,一定要给每个学生预留讨论交流的时间,营造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鼓励学生开口,使学生敢说、想说、乐说。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讨论,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激发学生思维活力和敏捷度,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围绕重点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且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使用语言,推敲词句,对自身语言发展也是一个促进。如在教《小松鼠找花生》时,让学生充分读书后,展开小组讨论:“小松鼠找到花生了吗?”如教学《雪孩子》时,向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雪孩子还能回来吗?如果没有雪孩子,小白兔会怎样?你喜欢雪孩子吗?为什么?”问题出现,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这样为学生创设一个发挥的平台,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同时,学生在“说”中体会到原来许多教师讲的东西通过自己的探究、合作、交流,不仅自己会讲,而且讲得很好,在探究讨论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也体验到合作的乐趣。
三、给学生自我表现的空间
课程标准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机会。因此,我在让学生自己读书时,不拘泥于自己端坐在座位上读书,而是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可以大声地读书,可以静静地聆听,可以畅所欲言,可以尽情地表演——课堂不再是少数人的舞台,成了全体学生的乐园。如教学识字,按传统的教学方法,拼音和识字只要经过不断地读背和重复抄写,就能记住。但是学生肯定会觉得枯燥而降低了学习兴趣,对语言素质的提高也没有丝毫的帮助。而如果让学生自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找自己喜欢的伙伴去学,然后上台当“小老师”,把识字的方法说给大家听,这样学生感受到了当“教师”的荣耀,争取到同学的掌声,又体会到“说”的乐趣,锻炼了“说”的能力。学生主动地说,流利地说,生动地说,在自己喜欢的情景中尽情表现自己,语言训练与知识巩固、情感体验相得益彰。
从国家教育部对小学语文的性质的表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小学语文首先是语言课,而不是德育课、科学课或者文学课,虽然它肯定要承载这些内容。而且人类口头语言的发展总是先于书面语言。只有说得好,才能写得好。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说的环节,并且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说,发挥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敢说、爱说,逐步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语言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是与他人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一个重要途径。口头上都无法表达清楚、流利,作文又如何能写得明白、通顺呢?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把握适当的时机,营造宽松、和谐的、民主的口语交际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引导学生讲有观点、说有新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朝辉.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应避免的几种倾向[J].基础教育研究,2002(3).
[2] 龚明.兴趣·思维·方法——实现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的对接[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