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的德育教学设想

2018-08-18 09:10周连英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29期
关键词:故都的秋郁达夫领悟

周连英

语文教师如何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如何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做到“文道合一”,实在是一门值得探讨的艺术。在教学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教学中要注意有机的结合和巧妙的渗透。

一、审明文题,介绍时代背景中渗透德育

课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章的眼睛。介绍时代背景,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

在教学《故都的秋》时,先让学生查资料理解背景,再引导学生读题目,思考课文。在作者看来,这种清、静、悲凉就是一种美,尽管是朦胧的,甚至基调有些灰暗,但正是这种清、静、悲凉让他难割难舍。这正是故都情结,家国之思,也正是他几十年人生所体味出来的生命之味。

由此可见,散文的鉴赏,既要读懂作者笔下的客观现实,又要注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对思想感情的体会,还要结合作者当时的生活经历。

二、欣赏意境,领悟景中之情

引導学生欣赏插图,领悟图意,有助于学生把课文较为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借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而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文章和人是有内在联系的,因为很多作品,尤其是优秀作品,都是从作家的生命里流出来的。所以,引导学生试着把“言为心声,文见其人,走进郁达夫”作为一个小话题,在清、静、悲凉的秋色中,通过语言的品味,使学生弄清楚文字背后站立着一个怎样的郁达夫?

三、在分析讲解课文时渗透

文以载道,课文是思想内容的载体,两者密不可分。因而在教学中如能把二者紧密结合,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还能使思想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如,教学《故都的秋》时,引导学生通过咬文嚼字,细细体会,分析比较,领悟其中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清、静、悲凉的秋色中,品味出很浓厚的苦味,品味有点悲凉的人生。

猜你喜欢
故都的秋郁达夫领悟
多么痛的领悟
贵人
从《故都的秋》看郁达夫与北京的关系
《郁达夫手稿:〈她是一个弱女子〉》
让人痴迷的瑰丽世界
由《故都的秋》谈高中散文教学思路
以《故都的秋》为例谈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学习
从《故都的秋》教学中看六步点拨教学法
领悟数学思想 做好期中复习
“浮”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