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惠忠
论点、论据、论证是议论文的三大要素。所谓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如果说论点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那么论证则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要想写出逻辑严密、说理透彻的议论文,必须恰当地运用多种论证方法。
议论文论证的方法多种多样,例证法、引证法等已为同学们所熟知,这里不再赘述,下面介绍另外几种较常见的论证方法。
一、喻证法
喻证法,是选用人们比较熟悉的、通俗易懂的事物为喻体,借以论证抽象道理的方法。运用喻证法可以使说理更明白,也更生动、更有趣味,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例如谈论“一人先进和众人先进”这个问题时,可以这样打比方:“正像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一样,在一个单位里,光有一两个人先进,也难以改变整个单位的面貌。”
又如下面一段文字:
如果悲悯是把人类的邪恶和丑陋掩盖起来,那这样的悲悯和伪善是一回事……长篇小说是包罗万象的庞大文体,这里边有羊羔也有小鸟,有狮子也有鳄鱼。你不能因为狮子吃了羊羔或者鳄鱼吞了小鸟就说它们不悲悯,你不能因它们捕殺猎物时展现了高度技巧、获得猎物时喜气洋洋就说它们残忍。只有羊羔和小鸟的世界不成世界;只有好人的小说不是小说。即便是羊羔,也要吃青草;即便是小鸟,也要吃昆虫;即便是好人,也有恶念头。
这是莫言《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的片段,作者用“羊羔、小鸟”“狮子、鳄鱼”来比喻善与恶、弱与强,从而使“大悲悯”的深刻内涵形象可感,突出了“大悲悯不应掩盖邪恶与丑陋”的观点,将复杂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浅显易懂。
运用喻证法要注意:1.喻体要力求通俗而贴切,使道理显而易见。2可比事物较多时,应选择最为生动有趣的事物相比,用浅显生动的语言揭示相关道理。3比喻应与说理紧密结合,不能只拿喻体分析,结论不归结到本体上,说理便流于肤浅。
二 对比法
对比法,就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的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从而彰显差异、凸显论点的论证方法。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在对比中最容易显现出来,特别是相对立的事物,比照鲜明能让人过目难忘。
比如201 7年江苏卷高分作文《车如流水情如月》:
当冉·阿让把柯赛特从破旧的小旅馆中救出,把她抱上那辆颠簸的马车时,小柯赛特决定毫无保留地信任这位素未谋面的绅士,并与他共度一生。而冉·阿让也在车里决定永远收养这个孤儿,履行自己对她母亲的承诺。那个风雨交加的晚上,这辆车里流露的真情像是永不熄灭的烛火,一直闪烁到了今天。
而现在,这烛火却被炫耀和攀比蒙蔽了:我们只看见了有价的虚荣,比车之风刮不停,马达震天响,车标多闪亮,不是鱼叉就是小马,胜利女神更轩昂。你说你开廉价车?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物质大发展,社会大进步,人人都飙车,但我们真的幸福吗?君不见,高速路上,多少轻狂少年成冤魂;十字街口,多少老者变骗子。车本应为人服务,现有万千车奴伺候车子,这是异化还是荒诞?我们见证时光的流逝,却忘记了不变的真情——真情才是最珍贵的东西。
考生抓住材料中“真情”二字随物赋形,铺采摘文,大有可观。文中没有简单叙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感人事件,而是从宏观角度谈车与人的真情,视野开阔。更难能可贵的是,将真情与虚荣并举,有破有立,张力十足。
运用对比法要注意:1.确立对比点,即比什么,两者必须具有可比性。2.对比量要对应,正面的讲几点,反面的也要讲几点,否则就会减弱说服力。
三 类比法
所谓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个对象的一系列相同属性,推论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可能相同。类比论证的主要特点在于,运用类比推理的形式来确定论题的真实性。它不同于比喻:比喻要求的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异类相似可比的,而类比则要求双方必须是同类可比的。
比如课文《寡人之于国也》中: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日:“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在这里,孟子批评统治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的错误做法,并通过“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的类比(二者都属于人类思想行为的范畴,属于同类事物,其共性是推卸自我责任),对梁惠王进行旁敲侧击:在此基础上,顺理成章地得出了“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的结论。
运用类比法要注意:1.选取的“类体”要同类,不能相对或相反。如《包身工》中,夏衍借用美国作家索洛的话“美国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横卧着一个爱尔兰工人的尸首”,来类比“日本纱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这里的“类体”与“本体”有着共同属性,即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和压迫。2用来类比的客体事物应该是已成定论的,这样论证才会扎实有效。3.-般来说,两个类比对象相同的属性越多,结论的可靠性也就越大。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抓住了“臣”与“王”共同面临的“私”“畏”“求”三个方面进行类比(“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严密又贴切,推出“王之蔽甚矣”的看法就合乎逻辑,十分可靠。
四 归谬法
所谓归谬法,就是将对方的论点进行合乎逻辑的引申,引出一个荒谬的结论,从而使对方的错误结论昭然若揭。
唐弢在纪念鲁迅先生的《琐忆》中,记叙了这样一件事:
国民党的一个地方官僚禁止男女同学,男女同泳,闹得满城风雨。鲁迅先生幽默地说:“同学同泳,皮肉偶尔相碰,有碍男女大防。不过禁止以后,男女还是一同生活在天地中间,一同呼吸着天地中间的空气。空气从这个男人的鼻孔呼出来,被那个女人的鼻孔吸进去,又从那个女人的鼻孔呼出来,被另一个男人的鼻孔吸进去,淆乱乾坤,实在比皮肉相碰还要坏。要彻底划清界限,不如再下一道命令,规定男女老幼,诸色人等,一律戴上防毒面具,既禁空气流通,又防抛头露面。这样,每个人都是……喏!喏!”
鲁迅先生对“男女同学禁令”的抨击,采用的说理方法就是归谬法:先“承认”男女同学同泳的确“有碍”“大防”,应加以整治,但要徹底防止男女“淆乱乾坤”,就得“男女老幼,诸色人等,一律戴上防毒面具”。从禁令推理得出的这一结论,讽刺了官僚的虚伪荒唐,令人忍俊不禁。
运用归谬法要注意:1.抓住对方的谬误所在。对方的谬误往往隐藏在整个议论之中,因此,要敏锐地抓准谬误点,这是用好归谬法的关键。2.“归谬”的目的是使对方的错误论点不攻自破,因此推论(假设对方是正确的并加以引申,使引申出来的结果与原错误观点之间有很强的逻辑关系)必须严密,所“归”之“谬”必须显著“荒谬”。
考场病文
正视自己的优点
一考生
芸芸众生中,每个人都似一朵绽开的花,各具特色,独领风骚,或艳丽,或淡雅,或芬芳,或清新……每个生命都是一道靓丽的景色,何须强求自身所不具有的特点?(“每个人都……独领风骚”有些不妥。“何需强求自身所不具有的特点”的表达与“正视自己的优点”的观点不是十分贴合。)
正如李清照吟诵的“何须浅碧深红色,白是花中第一流”,我们生来并不十全十美,但必定生来就独具特点。正视这些别样的特点,你会发现,自己可发扬的优点并不少!
不强求自己与别人同化(“与别人同化”有语病),不逼迫自己模仿他人优点,而是找到自身优点,发现自己才是那独特的“花中第一流”。与其羡慕别人的“浅碧深红”,渴望将自己油漆成“浅碧深红”,倒不如正视自己,正视自己的优点,发现自己一流的地方!(本段含义与上一段基本一致,有些机械重复。)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学不可以已”早已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这样的思想,让许多很优秀的人忽略了自己的优点,忽略了正视的重要性。(理由很牵强。 )
正视究竟有多重要?鲁迅先生曾回答说:“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他的话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可曾正视过自己?(李清照名句与鲁迅名句之间的关联自然紧密。)
我们不停忙于提升自己的能力,忙于提升自身素养,到头来却忽略了这之中最重要的东西——自己。我们本身的优点被我们遗忘在阴暗的角落,以致当我们需要这些优点解决问题时,我们“不敢说”“不敢作”“不敢当”,甚至连“想都不敢想”!(此段行文颇有气势。)
殊不知,正视了自己、了解了自己的优点,就不必再为“浅碧深红”而苦恼,因为那时你自己便是“花中第一流”了!当年的阿西莫夫不就是这样吗?正视自己,发现了自己的写作天赋,凭借笔与墨造就了跨时空的科幻小说的传奇!
不可否认,“正视”对阿西莫夫的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如果忽略了正视自己,或许他至死也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大学老师。(“阿西莫夫”这则论据需要详细叙述,便于读者理解。)
“学”确乎“不可以已”,但“正视”也如“学”一样,不可忽略。正视自己,发现独特的优点,你将是最大的赢家!(这里对“学不可以已”进行适度肯定,表述客观;而前文的“这样的思想,让许多很优秀的人忽略了正视自己……”就不够科学。)
不刻意与别人一样,发现并正视自己的独特之处——这便是“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与“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所教给我的。
名师点评
2017年高考作文全国卷Ⅱ考查新材料作文“中华名句用用看”,试题给出的要求是“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本文有落实要求比较准确与切入角度有一定新意两个优点。考生有机组合“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与“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从中提炼出“不刻意与别人一样,发现并正视自己的独特之处”这一论题,审题贴切,立意也可图可点;至于“渴望将自己油漆成‘浅碧深红”“‘我们本身的优点被我们遗忘在阴暗的角落”等语句,则不乏个性色彩。
文章突出的弊病在于:论证手法相对单一,更缺少清晰完整的论证过程。文中虽有“阿西莫夫”这一实例,但人物事迹过于简略;虽引用荀子的“学不可以已”,但就此展开的阐释过于武断。当然,文采也有待提升。
升格建议:一是可以采用对比式结构组合全文(也可针对“做到正视自己的优点需哪些条件”布局主体部分),并充分运用对比论证(例如将豪迈乐观的刘禹锡与郁郁寡欢的柳宗元对比)。二是大胆尝试喻证法、类比法等论证方法,例如“只要我们睁开慧眼,去发现自身蕴藏的熠熠闪光之亮点,便能成为自己的伯乐,找到适合自己奔跑的道路,从伏于槽枥的平庸之马转变为飞跃千里的骐骥”,这是比喻论证。三是引证可以更丰富些,比如“美学大师罗丹曾说:‘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同样,我们每个人身上并不缺少优点,只是往往缺乏发现自己优点的眼睛”……
根据以上分析,同学们不妨尝试对这篇文章进行升格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