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智能制造科技供给能力加快推进制造强国建设

2018-08-17 08:45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相里斌
中国科技产业 2018年8期
关键词:工业革命制造业科技

◎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相里斌

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指出,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这一重要讲话深刻指出了制造业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制造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产业长期处于价值链低端,智能制造科技供给能力不足是其重要原因。

一、智能制造科技供给能力不足严重制约中国制造业发展。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实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必须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建设制造强国。纵观全球制造业已经进入到智能制造发展的新阶段,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欧等国重新认识制造业的重要地位,开始了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升级工程,力图通过自动化技术降低劳动力成本,推动绿色制造技术保持制造业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原有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外需拉动、投资拉动、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同样面临着依靠智能制造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挑战。支撑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制造系统与装备等关键技术和产品受制于人,是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重大挑战之一。以工业软硬件产品和高端制造装备为代表的智能制造系统与装备,对国外技术依存度高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

比如,生产控制类软件、国外高端产品占据60%以上市场份额,大型企业管理类软件基本由德国SAP产品垄断,德国西门子、法国施奈德等公司占据90%以上的高端工业控制器市场份额,高端工业机器人对外依存度高。工业物联网系统级的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与国外尚存明显差距,提升智能制造系统与装备技术自主供给能力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至今认识不足,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亟待加强,与终端装备产品基础原材料相比,工业软件、自动化系统和高端制造装备规模小,并且主要体现在对制造业的基础支撑作用。智能制造科技供给能力提升任务艰巨复杂,缺少长期坚持和系统性推进。与IT软件和装备不同,智能制造系统和装备由于对制造企业安全高效运行的极端重要性,处于一个市场化竞争充分、行业发展快速变化的环境当中,新产品进入市场的难度极大,同时由于需要工业领域的知识大量积累,研发投入更大,周期更长。

制造业是强国之基,高质量人才是基石的基石,解决制造业人才匮乏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一方面大量人才涌现信息、互联网等热门行业,制造业高端人才严重缺乏。另一方面由于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制中处于弱势地位,高水平的技术工人非常短缺。综上所述严重的制造业中心化威胁着我国制造业健康发展和产业安全,采用国外软硬件平台产品实现的智能造,不仅产业信息安全无从谈起,生产安全无法保障,技术升级和自主发展更成为奢谈。同时高端装备和关键部件受制于人,产业体系随时面临严重风险。

二、新一轮科技革命与工业革命的交汇提供了发展新机遇。从世界科技发展历史来看,科技革命与产业需求发生深度交汇后都会引发世界范围内的工业革命。历次工业革命核心都是技术的重大创新,蒸汽机推动了以机械化为中心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电动机推动了以电气化为中心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推动了以自动化为中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当今新一轮科技革命以产业需求再一次形成历史性交汇,以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为代表新一代信息技术向人、机、物三元融合,以及万物互联方向拓展,他们以 工业控制技术,现代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是对以资本化技术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变革和颠覆式创新。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兴起,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全球科技和产业深刻变革的战略机遇期,深刻认识科技与产业革命发展动力的演变规律,牢固树立需求牵引、问题导向的发展思路,认清科技革命是工业革命先导和源泉的本质,全面提升高质量科技供给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擎作用,为建设制造强国做出应有贡献。

三、创新科技体制,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创新重大工程建设捷报频传,产出了悟空、C919国产航母、蛟龙、复兴号列车等一大批高水平有重大影响的创新成果。但是我们也应该充分认识到与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攻关不同,制造业直接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社会参与更为广泛,投入更加多元,竞争更为激烈,智能制造关键基础技术的积累,显的更为艰巨。因此还需要积极探索与提升智能制造科技供给能力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进制造强国建设。

一是积极探索与智能制造相适应的体制机制,科技体制改革中的硬骨头有待进一步突破,特别是面向制造业等市场竞争开放领域的科技创新任务,要做好科技创新体系的顶层设计,重点探索解决三个突出问题:在思想理念上理清科学、技术和工程的定位,解决分类定位、分类管理、分类评估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不健全的问题;优化资源配置模式,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理清学术团体、行政决策、市场机制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解决科技力量多头分散,缺乏系统协调的问题;在科技计划方面,围绕国家制造业发展的核心和卡脖子问题,坚持科技创新,系统规划布局,长期坚持攻关,解决创新链各环节相互脱节、无序发展的问题。

二是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提高产业创新能力。人类已经进入到大学科的时代,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群体突破是新一轮科技和工业革命发展的重要特征。然而跨机构协作,跨学科协同能力弱,资源共享不足,多学科交叉融合体制机制不健全等,一直是制约我国学科发展的重要问题,必须下大力气解决。为此创新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科研管理体制,打造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协同创新平台,建立多领域合作、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协同、多技术集成互补的融合关系,打通创新链,提高产业创新能力。

三是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联盟建设,整合技术、产业和资本力量,组建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联盟,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和保护,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衔接,形成科技创新产业集群,支撑我国产业发展核心共性研发和转移,注重培育若干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团队和隐形冠军企业,以及独角兽企业,提供智能制造的解决方案,创新智能制造的产业模式,孵化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建设适合中国特点的制造系统与装备的创新生态体系。

猜你喜欢
工业革命制造业科技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煤、铁、蒸汽与工业革命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超级智能时代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第四次工业革命对汽车行业有何意义?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的阳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