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摘 要: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的利用是为了满足学生需要,在特定情境中被教育者运用,具备一定的育人功能的资源,在教学效果的发挥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利用在具体课堂教学中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对课程资源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性;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淡薄;对课程资源的利用缺少创新性。因此,对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转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开发课程资源;利用资源方式多样化。
关键词: 课程资源 高中思想政治课 应对策略
一直以来,高中思想政治课主要在课堂上讲授,这种以灌输为主的教学,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这种情况,教育工作者要把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有效地利用起来,以促进学校思想政治课的实践和发展。学校要发挥教师课程资源建设的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教师根据当地实际,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有效实施创造有利条件[1]。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课程资源对学校思想政治课的教育起着重大的作用,如果没有丰富的课程资源作为支撑,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很难充分实现,教学效果的增强将不明显。怎么把这些课程资源合理有效地利用,需要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
一、课程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怎样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在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的利用中仍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因而教学实际效果难以有效增强,本文认为影响课程资源有效利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课程资源重要性认识不足。
意识决定行为,没有足够的认识自然不能形成相应的能力。一方面,一些学生更愿意把时间放在英语、语文、数学的学习上,例如晨读的时候,更多的学生会选择背英文单词及语文课文,晚自习的时候更愿意把时间用于解决数学运算。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主动性。尽管很多学校已经引进各种先进设备,但还是有部分教师照搬以前的教学方式,黑板板书或简单使用多媒体,对于微课制作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对于如何录音,如何把动画加入课件,如何体现自己的创新性缺乏主动性,重视传统教学模式,忽视新技术的使用,主要原因是对课程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我们应加强对思想政治课程资源观的认识,“人们对思想政治课资源的形成、形态、功能及发展前景的基本看法,是一种在思想政治课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决定着人们对思想政治课资源的基本态度和基本行为倾向的主观认识”[2]47。对于思想政治课教师来说,只有充分认识到课程资源的重要性并加以利用,提高主动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对受教育者学习思想政治课的作用。
2.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再加上实行单一课程管理体制,全国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参、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考试,课程资源大多是规定好的,是现成的、固定不变的,并不需要思想政治(品德)教师开发,缺乏课程建设的空间,教师们考虑的是如何把这些内容教好[3]71。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养成自主開发课程资源的意识,比如部分教师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具有教研能力的骨干教师数量偏少,从整体上说缺乏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理论素养和必要的基本知识。如果不能构建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整合、利用课程资源的教学理念,将在很大程度上减缓课程资源开发的速度。课程资源是多种多样的,不论是校内、校外或其他可用来进行教育的资源,都可以开发利用,但如果教师不加以重视,对丰富的课程资源不能够充分利用,将不易实现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功能。
3.对课程资源的利用缺少创新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社会内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体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现在,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物质高度发展,人们思想极大解放,个性需求日益凸显,如果我们仍用那些滞后的、形式的课堂教学进行所谓的现代教育,显然与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相悖的[4]9。以往我们使用课程资源时,一般情况下借鉴的是前一位老师留下,或用了很多次的资源,虽然能够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从某些方面来说缺乏创新性。比如在实际教学中仍然使用多年前的事件就显得不太妥当,同学们或许对此案例已经听过数次,如果教师再拿来授课,会让学生感到不鲜活,何谈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利用最新案例,以新的形式展现给同学们,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还能让学生有更加深刻的感受,更能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教师在利用课程资源时要多观察、多比较,打破常规,提高自身创新性,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二、课程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个有意义的教学过程,除了具有学习客观知识的特点之外,还应该成为广大师生共同构建知识和人生的生活和创造的过程,只有当广大师生的生活、经验、智慧、理解、问题、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素材性课程资源能够真实进入课程、进入教学的时候,教师和学生才会真实地感受到教学过程是他们的人生过程,是他们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才有可能真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健全发展,才有可能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才有可能恢复它应有的生机和活力[5]。本文提出解决课程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过程中运用时存在问题的对策。
1.转变对课程资源的观念认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的十九大报告围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做出新的全面部署,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6]教育是我国最重要的一项事业,而与教育相关的课程资源的利用又是十分重要的,思想政治教师及受教育者都必须树立正确的观念认识,加强对课程资源的重视,注意身边的资源,多动脑、多动手,提高思想道德品质。只有对各式各样的课程资源进行整体研究和规划,合理地配置,融入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使课程资源的利用度得到大幅度提高,才能使学校的课程资源朝着正常化、稳定化的方向发展。
2.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开发课程资源。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只有源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教学活动才能引起他们内心真正的道德情感、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及自身教学进程适当重组教材,加入学生感兴趣的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关注点、兴趣度,营造更加愉快和谐的氛围,这样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比如在《价格变动的影响》中,教师可以结合当地超市在下午蔬菜打折促销的现象,以及双十一人们疯狂购物的事件,让同学们讨论,从而了解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与该商品的需求量是反比关系。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当这种商品价格下降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通过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会更深刻,比单纯通过课本学习效果要好很多。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为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提供了更加多样的资源,对新一代学生来说,最新出现的事物往往更具有吸引力,利用网络教育其实是一种新的方式。因此在“互联网+”的教育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内涵和外延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就需要教师更新观念,意识到“校内校外处处是课程资源,网上网下处处是课程资源”,确立教师教育资源观[7]。比如现在学生经常使用的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都可以用在思想政治课中,可以通过微博设立专门的网页、微信公众号、小视频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把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放到网上,及时且方便,而不仅仅局限于过去的资源,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才能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课对学生的影响。
3.运用资源方式多样化。
教材的地位不容忽视,但也要充分利用其他资源辅佐。教师选用的课程资源要和教材相符合,不能只是为了课堂效果没有选择、散乱地使用。如:学生对自己生活的地方是充满情感的,教师可以利用假期让学生走出去,切身体会社会文化环境。在讲解《走进文化生活》这一课时,可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参观博物馆、自然景观等资源丰富的场所,让学生在探索中求知,切身感受我国丰富的文化生活,把生活中的文化带到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现实生活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比在课堂上单纯地讲授知识效果要好很多。课程资源的运用不单单是使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讲解一段案例,更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所有资源的利用都是为了学生思想政治能力、道德水平、道德认知、道德行为的优化。充分利用各种方式运用课程资源,为学生更好地发展创造更优质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陈华洲.思想政治课资源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47.
[3]胡田庚.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65.
[4]刘金玉.课堂教学的革命[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9.
[5]吴刚平.中小学课程资源利用和开发利用的若干問题探讨[J].全球教育展望,2009(3):19-24.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8.
[7]余德英.“互联网+”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资源的建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23):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