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因素理论在高校教学中的激励作用

2018-08-16 09:23李思宏
文教资料 2018年9期
关键词:双因素理论激励措施高校教学

李思宏

摘 要: 双因素理论是著名的管理学理论,与高校的激励研究十分契合。本文用激励制度研究高校教学中的各种因素,以期激励学生,增加学生学习满意度,并且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增加教师满意度。

关键词: 双因素理论 高校教学 激励措施

一、双因素理论的概念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管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erick Herzberg)因其提出的“双因素理论”(Two Factor Theory)而闻名于世。他把跟工作有关的各种因素分为两种,即满意因素和不满意因素。满意因素是指可以使人得到满足和激励的因素即激励因素。不满意因素是指容易产生意见和消极行为的因素,即保健因素。他认为这两种因素是影响绩效的最主要因素。

二、教学中的“保健因素”

保健因素又称为第一类因素,包括地位、人际关系、监督的质量、公司政策和行政管理、工作条件、职业安全、薪金,这些因素涉及工作的消极因素。这类因素主要是满足低层次的需要,与生活条件、学习条件、环境设施等相关。

1.消除学生的不满因素

(1)完善教学设施

教学设施的陈旧,教具的落后,会导致学生对学校的失望和不满,失去学习热情。如果教师能够利用先进的教学设施,创设真实的场景,就让学生深入体会书本上的知识。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吸收,还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利用互联网上的虚拟世界,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体验真实的实践环境,生动形象地展现真实的情景,增强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消除学生对学习环境的不满情绪。

(2)和谐的师生关系

紧张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对学习感到非常大的压力。这种压力是负向压力,对学习十分不利。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课上课下互动交流。教师上课时更容易从学生角度出发,互动频繁,避免单方面灌输知识。下课后教师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学生在课堂上和教师身上找到归宿感。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有效安抚学生的不安情绪,缓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压力。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方面,需要教师主动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及生活,以朋友的心态建立师生关系。另一方面,学生需要消除心理上对教师的畏惧、被动等情绪。心态平和地跟教师交流,這样师生关系才能够和谐。

2.消除教师在教学中的不满情绪

(1)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教师职业承受着多重压力,如社会舆论压力、学生舆论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和各种家庭压力。高校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让教师工作的时候能全身心投入,可以大大减缓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消除工作中的不满情绪。

职称评审是高校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项重要的考核。职称评审政策多变,名额有限。大多数青年教师需要按资排辈等待机会。职称又与名誉、晋升有直接关系。许多青年教师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都很大。对职称评审的需求高,却得不到满足,导致教师不满情绪特别高。所以,在职称评审方面,高校应该放开名额,让更多的教师有机会参加评审,调动大多数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积极性,有效降低教师的不满情绪。

(2)增加薪酬

薪酬是教师的主要经济来源,具有非常好的保健作用。高校建立一套公平合理高效的薪酬绩效制度,不仅能够保障大多数教师的工资收入,还能够激励青年教师积极投入工作。除了薪酬的“按岗取酬”,“按绩效取酬”也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便于薪酬分配。把教学、科研和对学校的贡献有机统一到绩效考核里,使教师的工作收入来源多元化。高校在考评中把教师的个人工作能力和做出的贡献相结合,动态考评和绩效相结合,从而适当增加教师的收入。

增加教师的薪酬,不仅可以帮助教师缓解生活上的压力,还可以消除教师在工作中的焦虑心情,使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增加薪酬还能够稳定教师的心理,让教师在心理上认可自己的工作,从而消除对自身工作的不满情绪。

三、教学中的“激励因素”

激励因素又称为第二类因素。赫茨伯格认为:“激励因素是能够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因素,包括工作本身、成就、所获得的承认、责任、晋升、成长,这些因素涉及对工作的积极感情,又和工作内容有关。”激励因素主要包括工作本身、工作中得到的重视和奖励、晋升的空间、工作上的责任感等。

1.增加学生学习的满意度

(1)树立正确的个人价值观

个人价值观是激励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个人价值观是个人成长的内在因素,内在因素往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个人价值观,就是从内部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学校要营造积极良好的文化氛围,正确引导影响学生,树立伟大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用英雄事迹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以高尚的品格感染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基础的课本知识的教授外,还要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这样才能持久地激励学生好好学习。

(2)强化学习的责任感

学习无用论正在高校悄悄蔓延,大多数学生不再刻苦认真求学,而是利用各种投机取巧的方式,考试及格就行。对于学习,学生没有强烈的责任感。这就需要学校一方面用硬性的校规校纪严格要求和激励学生。另一方面刚柔并济,用各种各样的课内和课外活动鼓励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强化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尤其是现如今,人才这一软实力仍然是最有竞争力的领域,高校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是人才的摇篮,所以高校学生更应该有学习责任感。

(3)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

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实现目标。所以,高校要注意加强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教育。另外,高校多种多样的课外实践形式可以使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未来生活和前途联系起来。学生学习主要是为光明的未来做充足的准备,学习中的实践课程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起学习的信心。因此,学习目标的建立十分必要。高校应该为此积极创造实践条件,使学生从实践中认识到学习的目的,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4)鼓励学生学习的创造性

学习的创造性是尊重学生学习多样性教育最重要的途径。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学习,创造性地学习,不拘一格地学习。条条大路通罗马,学习方法也千变万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是好的学习方法。积极鼓励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侧面鼓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2.增加教师的满意度

(1)科研激励

科研是高等院校学科专业建设的必经途径。既有利于高校学科专业发展,增强高校的竞争力,又可激励教师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实现双赢。不仅能够激励教师提高自身水平,并且能够满足高校的科研发展需要,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目前,高校应该在人力、物力及财力上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力度,适当扩大科研的奖励范围,增加科研奖励的名额,名额可以涵盖个人及集体。并且,在原有奖励标准上提高一定的幅度,鼓励更多教师参与到科研中。与此同时,高校还需要制定一定的科研工作量,并且定期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可以加入到晋升奖励机制中,作为综合考评教师的依据。

(2)培训晋升激励

增加教师培训,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是激勵制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个激励制度的核心部分。培训和晋升制度越完善,激励效果越显著。晋升的机制和通道要灵活有弹性,不可论资排辈。丰富多样的培训和进修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科研水准,开阔眼界,增进自身业务水平,对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十分有利。

灵活有效的晋升机制能更好地激发教师工作热情。晋升不仅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科研水平的认可,还是对教师人格人品的认可。有效的晋升机制与动态的绩效考评相结合,既可以检验教师的工作成果,又可以督促教师不断提高各方面的素质。所以,高校应该建立有效的晋升机制增加教师的满意度。

(3)完善有效的考评制度

考评制度是检验工作能力的量尺,而完善有效的考评制度就是考量人才的试金石。教师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状态在完善的考评制度中会展漏无疑。一方面,可以激励教师查漏补缺,扬弃自身的一些教学习惯和思想,调动起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借助考评机制,对教师队伍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结语

随着高等院校的不断发展,出现的问题也在增加。运用双因素理论,针对学生和教师两个团体分别用此理论进行有效分析,可以有的放矢地解决学生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实训机会,帮助教师解决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和生活中面对的困难和压力,以便其更好地投身教育工作中。

参考文献:

[1]李茂华.双因素理论视阈下的高校商务英语教师激励[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07).

[2]孙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激励机制研究——基于双因素理论[J].管理观察,2017(02).

[3]姬志明.基于双因素理论的大学教师管理模式探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01).

猜你喜欢
双因素理论激励措施高校教学
关于未来“会诊化”高校教学模式构建
建构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激励的“中庸之道”
建构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激励的“中庸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