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学艳
摘 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学生品格重要性的讲解、良好品格的定义和分析,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良好品格做出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 良好品格 认真 自信 团结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正直、诚信、友善、认真等良好的品格,每一位教师都希望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事实上,重分数轻素质、重才轻德的情况在学校和家庭中普遍存在,这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不利于国家人才的培养。本文基于教学育人的宗旨,通过对低年级学生行为品德的观察、分析和实践,在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
一、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品格的重要性
1.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养成教育是培养青少年远大理想、崇高道德品质、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是提高青少年修养,完善青少年人格不可缺少的教育,是教会青少年如何做人的重要一课①。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不仅在于她传授文化知识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它是塑造和发展人的品格的职业。一个人的良好品格不是天生的,离不开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离不开教育的影响。
2.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的
低年级是培养学生良好品格的关键时期,是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的。俗话说得好:“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个性,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良好品格的重要时期。“小树易直也易弯”,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行为、思想不够稳定、易反复,不培养好的习惯,学生可能会养成不良习惯。
3.孩子今后发展的坚实基础
哈佛大学教授提出,儿童的道德智商需從他们诞生的第一天开始培养,因为他们会观察和模仿成人的行为,而且我们要相信,品格胜于知识。“性格决定命运”,“小胜靠智,大胜在德”,这些成功学、企业界的名言反映出社会对个人良好品格的呼唤。
二、良好品格的定义和分析
良好的品格包括一个人诚实、正直、勤劳的态度,包括一个人自觉、果断、自制、坚定的意志,包括乐观稳定的情绪等多个方面,每个都很重要。
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家庭、学校、社会都应当承担一定的责任。对于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本文不会涉及,仅结合个人实践谈谈学校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作为一名多年担任低年级班主任的教师,我认为在小学低年级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要以下面三点为基础:认真负责、自信、团结关爱。
三、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品格的实践
1.做什么事都要认真
做事认真的品格是在学生生活过程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它的形成方式主要依靠简单的重复和有意识的练习,因此不可能一蹴而就。班主任要从制定规范、切实抓好常规教育及有目的的练习和重复,并依靠榜样的力量方面培养低年级学生做事认真的态度。
(1)抓好入学新生的行为习惯培养。
要抓好入学新生的行为习惯培养,首先要迅速建立老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的感情和信任②。课程压力、作业负担和正规学校教育的组织纪律约束等对新入学儿童的心理适应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老师要对学生倾注满腔师爱,使他们感到学校比家庭和幼儿园更温暖。记得一位伟人说过:母亲爱孩子是天性,老师爱学生是高尚。我不敢说我是一个高尚的人,但我的确把我的爱给了班里的每一位孩子。天气热了,提醒孩子们减衣服;下课了,提醒孩子们喝水、上厕所;中午孩子们睡着了,我为他们盖被子、调节电风扇风力;有的学生学习退步了,我主动为他们补课;有的学生带病上学,我时时摸摸他的额头,督促他吃药,问他有没有不舒服;有的学生不开心了,我单独找他谈话,及时沟通。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师生之间形成了信赖感,教育就事半功倍了。此时,教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行为规范,也就是要制定出比《小学生守则》更细、更具体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例如我校制定的课堂常规三字歌,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2)严格执行常规训练。
行为规范制定出来了,就要严格执行,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据调查,低年级学生对于遵守纪律、当一名好学生有着强烈的主观愿望。但是,由于年龄特征的制约、个体差异的影响,很多学生往往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严格进行有目的的练习和重复。在实际带班时要严慈相济,严格认真地对待班里的每件事情。要求学生认真写好每一个字,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认真出好每一次操,认真做好每一次卫生等。班主任要勤监督、勤查岗,随时巡视课堂的纪律,询问任课老师学生执行常规训练的效果,及时洞察班里学生的精神面貌。反复抓,抓反复,长期坚持,让“做什么事都要认真”的思想深入人心、水到渠成,学生习惯成自然,养成凡事认真的品格。
(3)以身作则,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榜样。
模仿是低年级学生加强品格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学生眼里最具权威性和可接近性的就是老师的以身作则。我要求自己做什么事都认真,不管学习还是工作都坚持严谨、认真的态度:要求学生认真上课,自己首先备好课,不备课不进教室;要求学生认真做好操,自己先认真学会做;要求学生随手捡垃圾,自己看到垃圾就要捡……
做事认真还表现在工作中要有预见性,要求学生做什么,事先要先讲清要求。比如,学校的开学典礼、六一庆典,需要学生搬凳子到操场;为了防止他们扛凳子、拖凳子等不正确的举动,制造噪音和造成拥挤危险,事先要在班里认真示范搬凳子的动作,学生掌握了方法,进退场就有条不紊了。看到一年级孩子都能井然有序地开大会,我校的德育主任奇怪地问:“小曾,你是怎么管教的?孩子那么自觉、守纪律?有什么秘诀呀?”我笑着回答:“对,我有秘诀,这‘秘诀就是认真!”
2.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美国精神分析理论家艾瑞克森研究表明,小学阶段学生发展的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他认为,这一阶段是有关自我生长的决定性阶段。如果儿童在学习上不断取得成就,在其他活动中经常受到成人的奖励,就会变得越来越勤奋;反之,如果儿童在学业上屡遭失败,在日常活动中常遭成人的批评,就容易形成自卑感。如何培养孩子自信的品质呢?我的教育实践是:
(1)善于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自信带来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的潜力无可限量。我们平时提倡赏识教育,就是鼓励和赏识孩子。“让孩子相信自己最棒”是最好的激励方法。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加以挖掘和放大,从而树立起孩子的自信心。
我带一年级时,班上有这样一个孩子,名叫甘靖,虽然谐音是“干净”,但个人卫生习惯差。如果教室里桌子歪着、满地垃圾,那一定是他的座位;课堂学习习惯、作业书写情况让老师们头痛。他的改变正是从发掘闪光点、放大闪光点开始的。是一次拔河比赛让全班孩子重新认识了他。那是孩子们第一次参加学校的拔河比赛,我班孩子个头较小,甘靖是拔河队员之一。初赛时,我看到了一个感人的场面:甘靖同学用力拉绳时不慎摔倒了,我想:这下糟了,孩子们第一次参加比赛,没有经验,本来单薄的力量又少了一份。只见甘靖迅速抓起绳子,再次加入拔河的行列,结果我们居然赢了。教育就是要抓住一切可教育的机会,我敏锐地察觉到这就是机会。赛后总结会上,我把看到的一幕动情地讲给孩子们听,大家情不自禁地给他鼓掌,他的脸上洋溢出无尽的惊喜和自豪。从此,甘靖同学自信心倍增,自律性明显加强。
(2)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没有自尊的孩子一定没有自信。老师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可以唤起学生做人的尊严,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决心。
我班上有位叫朱岸芳的学生,一年级一入学就引起了我的特别关注,因为她平时不爱讲话,走路总是低着头,找她聊天呢,只能听到只言片语。我及时进行了家访,从她母亲那儿了解到她自小由奶奶带大,住在农村老家,从小胆小、孤僻,没有到幼儿园接受过学前教育;一上小学更是自信心全无,因为老师们上课的内容对她来讲简直就是天书。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虽然这个孩子自尊比较脆弱,但她自己非常想把学习搞好,不想让同学看不起。接下来我的工作重点就是多鼓励,保护和提升她的自尊心,最终达到培养自信的目的。在课堂上我对她说得最多的几句话就是:“你一定行的”、“这次你又比上次更棒了”、“看见你的笑容是老师最开心的事”。特别对于她写作业认真、书法有进步的鼓励,让她信心大增,还获得了我校的书法比赛二等奖,同学们都用敬佩羡慕的眼光看她。在长期的细心呵护下,朱岸芳同学不再胆怯和孤僻,日常學习和生活中都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更可喜的是,第二年级下学期,她的各科学业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我想这就是保护了孩子自尊心的神奇功效。
3.团结友爱力量大
现代文明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具备团结互助的品格。在分工越来越细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如果没有团结互助,几乎很难做成一件事。团结互助是优良传统,“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人不能脱离集体而生活,一个性格孤僻、不知道关爱别人的人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如何从小培养孩子团结友爱的精神就显得至关重要。
学校教育不同于家庭教育,学生生活在集体中,受集体的规范和影响。一个具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可以施加给学生积极的影响,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特别对培养孩子团结合作、互助互爱的品格特别有利。下面从学校、班级管理两方面介绍如何培养孩子团结友爱的品格。
(1)细致和完善的班规,是培养团结友爱品格的基础。
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开学伊始,每个班主任都会根据班里实际情况制定出班级管理制度,即班规,让学生知道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在明辨是非的同时,不断增强自制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
首先,要从大处着眼,为班集体确立一个共同奋斗目标。教育专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教育的主体。”因此一个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全班同学共同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集体目标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应该太笼统。具体可以分远期、中期、近期三个阶段,然后根据各阶段的分期目标,我们可以通过努力逐步实现,在这一逐步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产生梯次激励效应,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即团结互助的力量。
其次,有了班级奋斗目标,就要从小入手,建立更为细致的管理制度,通过保证管理制度的实效性和持久性促进孩子良好品格的培养。班主任制定班级奋斗目标时,还应结合本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制定出适合本班的具体目标。在不断实现班集体奋斗目标的过程中,只有具体细致的管理才能充分发挥班级中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而每一个集体的分期目标的实现,无不凝聚着大家辛勤的汗水,都是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目标实现后,一定要让大家一起分享集体的欢乐和幸福,在这一欢庆的过程中,自然就会形成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另外,教师要重视每一次集体活动,在具体活动中更能体现团结友爱、合作进步的主题。学校每年都要举行很多活动:拔河比赛、做操比赛、运动会、郊游等,这些集体活动的细节和过程对培养孩子的团结友爱精神更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对于一场简单的拔河比赛,我会从赛前的准备、赛中的组织、赛后的总结认真方面来抓。重点是培养孩子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团结友爱的品格习惯。现在班级学生每次出操都是整齐的、规范的、充满朝气的,得到全校师生的一致赞誉。在“春蕾在行动”活动中,我班多次被评为模范班级。这些都促进了良好班风的形成,让同学们体验到团结友爱的力量是多么强大。
(2)发展健康的班级舆论,是培养团结友爱品格的保证。
班级舆论,实际上是班级用言论等方式表达出来的多数人的意志或价值观。但舆论不可能一蹴而就,其形成要经历“认同——评价——自律”这样一个过程。因此,班主任可以通过典型剖析、榜样示范、肯定强化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逐步形成集体意志。
首先,要树立榜样,引导积极的班级舆论。我觉得最好的正面教育是榜样教育。一个集体必须有比较突出的榜样,没有榜样的集体就会丧失整体信念,没有信念的集体就不会有凝聚力。在树立榜样的时候,不可以眼睛只盯着学习成绩。在上面提到的甘靖同学的案例中,在甘靖同学精神的鼓舞下,我班同学竟然一路过关斩将,夺得了年级第一名。由此可见,树立榜样时不光要引导学生向全面发展的榜样看齐,还要引导学生发现每一个同学身上的优点。因此我没有就此打住,在总结会上我充分肯定了班级里每个同学热爱班级、为集体争光的精神,在学生内心建立起:只要团结就能赢得胜利的班级舆论,学生也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其次,抓住教育契机,形成健康的班级舆论。一年级时我班有一个女生陈伊文因在婴儿时脑部肿压迫视神经而双目失明,家长期望孩子有一天视力能好转,不忍心让孩子上特殊儿童学校。我敏锐地察觉到:班级环境对这个孩子非常重要。如果处理不好,她很可能受到其他孩子的歧视和侮辱。于是开学初我在班会上问:“孩子们,你们谁是最有爱心的呢?”孩子们都举起了稚嫩的小手,然后我深情地说:“原来我们都是最有爱心的孩子,真让老师感动!”接着,我又激动地宣布:“我们班有一位特殊的同学需要大家的关心和爱护,我们就是她的眼睛!”从此以后,陈伊文同学被小心地呵护着,班里又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伊文小心!”“伊文,我来帮你!”爱的种子在班集体、孩子们的心中已经悄悄萌芽。良好的班级舆论保护了一颗幼小的心灵,更促进了学生团结友爱品格的培养。
四、结语
从我的教学实践来看,低年级孩子养成良好的品格习惯并不难,难的是采用正确的培养方法和持之以恒。孩子的智力水平相差无几,只有养成了认真、自信、团结、诚实的品格,未来才能更幸福,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注释:
①周宏,高长梅.养成教育全书(上)[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9.5.
②赖新元.二十一世纪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典范[M].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2000:18.
参考文献:
[1]周宏,高长梅.养成教育全书(上、下)[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9.5.
[2]赖新元.二十一世纪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典范[M].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2000.3.
[3]王耘,叶忠根,林崇德.小学生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11.
[4]孙绵涛,纪登训.成功班主任全书[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