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晖
最近,我有幸到广州、深圳参加读书推广活动,顺便前往阳江海陵岛,参观了向往已久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亲眼看到“南海一号”沉船上那一长串又一长串尚在清理中的宋代瓷器,才知道中国对外海洋贸易早就达到惊人庞大的规模,自己对于历史的既有认知即刻遭到颠覆。
这是一座独特的博物馆,专门为安置一艘宋代沉船而建,它的“藏品”和“展品”只有一样,那就是这艘沉船和从船上发掘清理的物品,因为沉船由考古学家命名为“南海一号”,所以人们也习惯称呼其为“南海一号博物馆”。在我看来,所有家长都该带着孩子去一趟这座博物馆,馆内的重要展览内容之一就是介绍南海一号从探测到水下整体挖掘、运到海陵岛的过程,那是关于科学技术的一篇动人颂歌,所有用到的仪器和工具,从蛙人的水下照相机,到挖掘和转运过程中的各种巨大器械与船只,都让人对现代工业、现代科技产生尊敬和爱恋,为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感到幸运和自豪。展览上有一帧照片,项目负责人和政府相关人员立在岸边没腿的海水里,看着远处载着南海一号的半潜船从熹光中静静驶来,真实一刻的记录,是如此的催泪。
南海一号的珍贵之处在于船体完整,舱内装载的货物几百年来未受惊扰,为了最好地保护它,也为了从容地展开考古发掘,这艘沉船被安置在“海丝”博物馆内的中央地下大厅内,灌入海水,把它封藏在原有的环境中,然后,考古工作者们逐步地加以清理。整座大厅的上部以巨大的透明玻璃窗围合四面,形成“水晶宫”,让观众可以透过玻璃窗俯瞰沉船的整体风貌,观摩考古人员的辛勤工作。对我来说,站在落地玻璃窗畔的一刻才明白,一艘宋代海船,原来能够承载那么巨大数量的瓷器!一向以来,自己对于古代中国的外贸能力、海运能力远远估计不足,总以为丝绸之路的贸易量不会太大,南海一号算是彻底修正了本人的这一误会。
令我意外的是,南海一号上的高档白瓷与青瓷制品异乎寻常地精美,其中一些器型與纹饰竟是从未见过,历史上的外销瓷器质量如此之高,于我又是生动的一课。妙的是,船载瓷器明显分为高中低三档,适应遥远异国市场的不同消费需求,其中高档者来自龙泉窑、景德镇,中低档则直接在福建各地的瓷窑中烧制,然后运到泉州装船,降低了运输成本,中国人做生意的精明,就这样表现在每—个细节里。
2015年,我到迪拜游玩,在一个炎热的下午独自参观当地的历史博物馆,结果看到了考古出土的宋代白瓷残器和青瓷残器,那么眼熟,那么亲切,在空无一人的异国展厅里,与自己莹然相对,自是惹动了心潮。迪拜让我看到了十二世纪前后印度洋与南海贸易的终点,海丝博物馆则教我感受这一贸易圈在起点之处的繁盛,四年前于波斯湾开启的认识之旅,就此,在广州附近的旅游海岛上完成了征程。
凑巧,位于广州珠江新城的广东省博物馆正举办《亚洲内海——13至14世纪亚洲东部的陶瓷贸易》一展,内容也是近年几艘出水沉船上所载的瓷器及其他物品,凭借它们呈示元朝时亚洲海上贸易的发达。地中海被誉为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以及奥斯曼帝国的内海,然而,从汉代起,一直到清代,东海、南海、印度洋、波斯湾乃至红海,一直都是亚洲贸易的内海啊!
让我惊讶的是,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如此精彩和重要,周围朋友知道的却并不多。在我动身前,还有朋友在微博上询问“广州有什么古迹”,有人回答“陈氏祠堂”,显然,广州以及广州附近的重要历史文物并未得到足够的宣传与重视。实际上,是次广州之行,我还有另一桩惊喜,那就是无意间撞见“南越王宫博物馆”。它与南海一号博物馆一道,让我明白,广州作为“亚洲内海”贸易圈上的重要节点,自古以来,一直是多么的发达,多么的先进,多么的,富有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