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州市安全生产监测培训中心 孙伟锋丨文、图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实现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全面做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对提高企业自身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最大程度预防和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在各级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下,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有力促进了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但在基层实践中,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因应急管理不到位导致的事故仍然时有发生,暴露出企业在应急管理、应急救援工作中仍然存在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笔者结合山东省莱州市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现状,在总结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做法的基础上,剖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提出对策建议,供读者参考借鉴。
莱州市辖区共有各类生产经营单位2.1万家,涉及危险化学品、矿山、冶金有色、涉氨制冷、烟花爆竹、民爆物品、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农业机械、渔业生产、特种设备等多个行业。
针对高危行业企业多、危险源分布广,潜在事故风险大的特点,莱州市按照“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的原则,坚持把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加强企业应急队伍、应急预案和应急保障3个体系建设,逐步提高企业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能力。
一是企业应急队伍建设不断加强。针对矿山、危化品等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莱州市探索建立了以专业队伍为支撑、企业兼职队伍为辅助的应急队伍体系,有效提高了企业事故灾难响应能力。特别在矿山应急队伍建设方面,组织矿山企业采取“大手拉小手”的方式,成立联合矿山救护队,按照“平时搞防范,战时搞救援”的要求,定期开展井下火灾事故、炮烟中毒窒息事故等应急救援模拟演练,打造了一支“装备先进、技术过硬、保障有力”的专业救援队伍。
二是企业应急预案体系逐步完善。莱州市组织企业以编制修订事故灾难类应急预案为重点,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形成了政府综合预案、部门专项预案、企业现场预案有机衔接的预案体系。同时,按照“高危企业一年至少两次、一般企业每年至少一次”的演练要求,莱州市矿山、危化品、冶金有色、港口、涉氨制冷等企业每年组织开展防透水、防爆炸、防中毒等各类应急救援演练超过4 700次,参与人员超过1.6万人次、动用车辆装备1 560余台次,为实战积累了宝贵经验。另外,为突出抓好莱州港区应急演练,莱州市针对港口危险货物仓储量和吞吐量越来越大,且港口危化品事故具有危害大、影响面广、应急处置难度大的特点,每季度组织罐区现场救援人员、港口消防队和相邻单位应急救援队进行罐区火灾应急救援演练,不断提高区域应急联动救援能力。
三是企业应急管理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为规范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莱州市在全市工矿商贸企业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应急管理示范点创建活动,按照“培育典型、示范带动、全面推进”的思路,在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和规模以上企业分别选取了26家企业作为示范点,组织力量,深入企业进行帮促,指导企业健全完善应急机构和队伍、应急预案、配备应急设施和救援装备,推进和提高了企业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水平。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应急救援示范企业的带动和引领作用,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科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同时,莱州市还积极推进应急管理向小企业延伸,在3 200家企业推广普及了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宣传展板,增强了现场人员自防自救及逃生能力,建立了更为完善的应急保障机制。为提高企业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加大工矿商贸和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旅游等企业应急管理培训力度,莱州市每年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超过3 200人次,有效增强了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紧急响应和处置能力。
莱州市某矿山企业配备井下应急救援专用车辆
莱州市组织企业应急救援队伍进行模拟演练
虽然莱州市在推进企业应急管理工作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以下4方面问题:
一是应急管理组织保障不到位。从企业现状看,部分中小企业对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重生产经营轻应急管理、重经济效益轻安全投入,应急管理机构和工作机制不健全,工作责任和任务没有落实到位。有的企业虽然设立了应急管理机构,但受自身行业类型、生产规模和危险程度等因素影响,企业负责人居安思危意识不强,从事应急管理工作的人员普遍身兼多职,且人员调整比较频繁。由于人员不稳定,加之业务素质不高、能力不强,对待应急管理工作盲目执行、机械执行,难以保持应急管理各环节业务工作的连续性。企业在应急管理工作方面,仍然延用人工盯守、电话调度等传统方式处理应急事务,而对网络化、智能化等先进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少,由于缺乏应急管理所需的网络信息收集和分析平台,同行业企业间难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与新形势下应急管理工作要求差距较大。
二是应急预案质量不高。应急预案是企业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灾难及其后果严重程度,为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的各个方面所预先做出的详细安排和程序规范,是及时、有序和有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的行动指南。从莱州市矿山、危化品、涉氨制冷等重点企业看,应急预案编制、评审、备案、演练和修订工作不规范,特别在应急预案编制方面,不同程度存在程序化和模式化现象,没有紧密结合企业自身实际,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进行编制,危险因素与风险分析不全面、应急物资与实际配备不对应,应急处置措施不得力,预案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可操作性不强,与企业自身实际有偏差。例如,一些涉氨制冷企业在未对贮氨器、冷凝器、油分离器等设备情况以及液氨储存量、隐患程度等方面进行认真调查研究和危险性分析的情况下,就编制完成企业应急预案,导致应急预案规定不具体、执行主体定位不准确,应对氨泄漏、火灾、爆炸事故处置程序不明确,预案内容与实际情况严重脱节,一旦发生事故,应急预案难以发挥应有作用。有的企业甚至将应急预案编制委托安全服务机构负责,预案编制完成后,既没有定期对预案内容进行修改完善,也未组织开展相关演练,导致有关人员对预案内容不熟悉,应急预案形同虚设。
三是应急救援能力不能满足需要。目前,就莱州市而言,除规模较大的矿山、危化品等高危企业具有专兼职救援队伍和较强救援能力外,其他行业企业应急救援队伍数量少,救援力量比较薄弱。尤其是一些规模相对较小、危险程度较高的企业既未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又未与专职救援队伍签订救援服务协议,自救互救无法保证。从已组建应急救援队伍的企业看,也普遍存在应急装备配备标准较低,缺乏先进性和关键性救援技术装备等问题,加之救援人员缺乏专业技能指导培训,抢险救援手段落后,现场处置能力较弱,严重影响了队伍建设质量和应急救援效果,一旦发生事故,很难有效地发挥应有的应急救援能力。
四是应急培训和演练针对性不强。加强职工应急知识教育、自救互救技能培训和演练,既是提高企业自身应急处置能力的要求,也是有效防止因应急知识缺乏导致事故扩大的迫切需要。但目前很多企业忽视一线职工应急知识技能的宣传普及和培训考核,应急教育培训工作虚化弱化问题比较突出,职工自救互救、避险逃生的能力不强,发生事故后企业职工第一时间先期响应处置能力不高。在应急演练方面,部分企业虽然能够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但应急演练针对性不强,多数以表演性、汇报式演练为主,没有结合企业事故风险点和应急救援预案,将预防、准备、响应、恢复4个环节连贯起来全过程演练,致使职工对应急预案内容不熟悉,对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不掌握,遇有突发情况时,不知如何开展自救互救,甚至错误盲目施救,极易导致事故扩大、增加事故损失。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关键环节,对任何企业而言都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对于企业来说,主要负责人应作为应急管理第一责任人,对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并明确应急管理机构和人员,研究制定应急预案管理、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应急物资装备管理、应急值守、应急管理教育培训、重大危险源管理、事故报告、应急管理考评和奖惩等各项应急管理制度,健全完善企业、车间、班组和岗位全方位、多层次的应急管理责任体系,真正做到应急管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按照专业救援和职工参与相结合、险时救援和平时防范相结合的原则,企业应建立以专业队伍为骨干、兼职队伍为辅助、职工队伍为基础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同时根据企业生产规模、经营活动性质和安全风险等实际情况,配备种类齐全、数量合理的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并定期检修维护,保障装备物资完好,以满足本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需要。对于不具备单独设立救援队伍条件的企业,应与邻近专业救援队伍签定救援协议或与周边企业建立联合救护队伍,提升各类事故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及时、高效开展事故救援工作。
应急预案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核心内容,对于企业来说,应严格落实应急预案编制、评审、发布、备案、演练和修订等要求,健全完善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预案体系,提高应急预案管理水平。具体来说,应重点做好以下3个方面:
第一,做好应急预案编制。企业应针对重大危险源状况、风险管可控和隐患排查情况,在开展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梳理和明确不同层级间应对事故的职责和措施,编制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相衔接的应急预案,明确在事前、事发、事中、事后各个阶段由谁来做、怎样做、何时做。对生产经营规模小、安全生产风险种类少、事故危害程度低和从业人员数量少的企业,也可仅编制现场处置方案。
第二,做好岗位预案编制。因应急救援预案内容复杂,一线员工难以全面系统掌握,企业可探索推行应急处置卡制度,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按照“通俗易懂、内容简明、注重实效”的原则,编制岗位应急处置卡,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明确事故应对措施,重点解决在发生事故时职工“怎么做、做什么、谁去做”的问题,做到岗位操作人员“一人一卡”,确保现场应急处置及时、得当,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三,做好应急预案演练。应急预案演练是检验预案是否完善可行的重要环节,是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也是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应制定年度演练计划,落实演练资金,精心组织好应急演练。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现场处置方案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重点岗位、重点环节要开展经常性的实战化、全员化应急演练。演练时,企业应按照应急预案全过程组织进行,每个环节都要实施到位,指挥机构、救援队伍和企业职工全方位参与。特别是在演练结束后,必须组织专业技术力量进行全面总结评估,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落实,以真正达到落实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的目的。
第一,健全预测预警机制。众多实践表明,企业越早发现风险排除隐患、越早采取防范措施,风险管理成本就越低,给企业带来的安全效益也就越大。因此,企业应针对生产工艺、设备装置等特点,加强重点部位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风险管理,定期组织风险识别和分析,发现事故征兆立即发布预警信息,落实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把事故灾害与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
第二,加强网络信息系统建设。企业要充分运用现代通讯、电子信息等网络技术,建立高效灵敏、反应快捷、运行可靠的应急救援信息系统与当地应急平台互联共享,真正形成“上下互联、左右相通”的应急指挥系统。同时,还应与周边同行业企业建立应急资源数据库,做到应急资源数据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共同应对和处置生产安全事故。
第三,抓好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企业要认真做好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估、建档、备案、监测监控、专项预案编制及演练等各环节工作,保障重大危险源安全运行。发生险情或事故时,必须立即启动现场处置方案和相关应急预案,开展先期处置,及时采取隔离疏散措施。同时,企业应赋予职工在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停止作业或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的权利。
企业应将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和应急预案培训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年度员工培训计划,重点针对企业管理人员、应急救援队伍和一线岗位操作人员,定期开展应急预案和应急知识及技能培训,并组织考核,确保各岗位从业人员熟知应急预案内容,掌握作业岗位、场所危险因素、应急职责、应急程序和岗位应急处置要点。尤其要突出抓好班组、车间一线员工的应急处置技能培训,增强企业一线人员岗位自救互救、避险逃生以及事故初期应急处置的基本知识技能,确保在人身安全的基础上,能够第一时间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此外,企业还应注重加强应急处置警示教育和典型案例分析,认真借鉴国内外典型事故案例经验和教训,特别是对于因施救不当、盲目救援导致伤亡扩大、发生次生事故的,要深刻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同时,企业还应结合“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等重大活动,采取多种形式深化应急知识宣传,重点普及防灾减灾知识,促使安全生产应急理念、政策法规及应急知识深入人心。
应急管理执法检查作为安全生产执法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督促企业有效应对事故灾难、减少人员财产损失,确保应急救援到位的必要措施。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把企业应急管理情况纳入年度执法检查计划,将企业应急预案管理工作作为重要内容列入日常执法检查项目,坚持日常检查与行政执法相结合,推动应急管理执法检查制度化、常态化。围绕目前企业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扎实开展以应急预案备案、应急演练、应急机构和应急队伍建设和重大危险源监控、应急物资储备等为主要内容的应急管理专项执法检查,及时发现企业潜在风险和事故隐患,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应急管理责任。对企业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依法进行行政处罚,特别对因预案管理工作不到位导致应急处置不当、救援响应不及时造成事故扩大的,必须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以严格监管执法、严肃问责追责的高压态势,倒逼企业持续加强和改进应急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应急防范意识和事故防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