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红军|文
对于如何保证“正确的人参加正确的培训”,合理利用培训资源,保证培训效果,笔者认为,企业应从用实践倒逼安全需求、分清普及性培训和专业性培训两方面着手。图为某企业正在开展空气呼吸器相关知识培训。(图片由陕西龙门钢铁有限公司)
对于如何保证“正确的人参加正确的培训”,合理利用培训资源,保证培训效果,笔者认为,企业应从用实践倒逼安全需求、分清普及性培训和专业性培训两方面着手。
第一,用实践倒逼安全需求。在基层实践中,往往只有把干部和员工放在一个非常紧急、迫切的情况下,他们才会真正意识到自己应该掌握那方面知识。例如,笔者曾在一个高处带煤气作业前即兴组织了一个小型煤气泄漏紧急撤离演练,通过演练至少暴露出3方面不足:作业现场存在临时脚手架栏杆上下间隙过大,有使人员高空坠落的风险;作业方案及安全措施与实际作业有所偏离;针对该次作业所制定的应急预案因为应急通道不畅通而无法满足人员快速撤离需要。
据此,现场参加演练及观摩人员立刻意识到,必须要学习脚手架和爬梯平台的基础知识;方案制作人员会感觉到自己制作的方案还不够严谨,需要接受正规的方案制作培训;应急救援人员会感到自己需要加强对应急预案的审查,不仅仅需要相关的知识,还需要有丰富的现场经验。最后,笔者所在公司要求今后在较大的危险作业前,都必须开展一次简单的模拟演练,以使其常态化。这样不仅使演练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更重要的是暴露出实践工作中的不足,使员工找到自己业务知识和安全技能上的短板,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然后,再培训即可直奔主题,自然事半功倍。
第二,分清普及性培训和专业性培训。目前很多企业都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即无论是什么专业和什么层面的员工,都放在一起培训。例如,当外聘一个讲师时,无论讲的是什么知识,都将所有部门、所有单位的所有人员拉到一起,共济一堂。培训人数虽然很多,但培训效果往往不理想。且不谈这么多人汇集在一起,能不能都认真听讲。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人员,对于安全的理解程度以及关注的侧重点都有差异。与其让讲师感觉到众口难调,不如开展小课堂式的安全培训,讲师授课轻松,学员也容易接受,课堂互动起来也更方便,效果自然要好。因此,笔者建议,企业在做培训计划的时候,必须分清哪些是面对全体员工的普及性教育,哪些是面对专业人员的专业性教育。即便是这两种教育,因为要照顾到不同的受众,也需要有初级、中级、高级的不同区分,既要起到循序渐进的作用,又要使员工在由浅入深的学习中,切实得到收获,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