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放射科(广东 东莞 523110)
李志娟 邹玉林 漆 强刘 晓 苏丽兴
WB-DWI是在自由呼吸状态下,进行全身大范围多段DWI薄层成像,经后处理工作站自动拼接,进行最大信号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处理,再通过图像黑白翻转,获得类似PET图像的一种DWI成像技术,可直观显示全身性病变的范围、分布等特点,并可进行ADC值的定量测量。WB-DWI对恶性肿瘤全身转移、恶性血液病骨髓浸润的显示及疗效监测有独特优势[1]。针对WB-DWI技术临床应用的报道已有不少[2],但在成像参数的优化和图像质量控制方面的文献报道较少,且多局限于1.5T磁共振[3]。本研究主要探讨3.0T磁共振不同成像参数对WB-DWI图像质量的影像,获得其最佳成像参数。
1.1 一般资料健康志愿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8~51岁,平均年龄31.3岁。恶性肿瘤患者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1~60岁,平均年龄49.7岁。所有患者均无幽闭恐惧症,无任何MR检查禁忌症。将所有被检查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例。
1.2 检查方法采用西门子MAGNETOM Verio 3.0T磁共振扫描仪,磁场强度500T/m,梯度切换率150mT/M/ms,最短TR/TE为1.5ms/0.6ms,最高b值可达1000s/mm2。信号采集分别采用体线圈和4个相控阵表面线圈(头-颈联合线圈和2个腹部表面线圈),采用表面线圈时,相邻线圈之间重叠5~10cm。扫描参数:TR 8100ms,TE 83ms,FOV 40cm×40cm,层厚5.0mm,无间距扫描,矩阵192×192,采集次数5次;第1组采用体线圈、STIR-EPI、b值=800s/mm2,第2组采用相控阵表面线圈、STIR-EPI、b值=800s/mm2,第3组采用相控阵表面线圈、SPAIR-EPI、b值=800s/mm2,第4组采用相控阵线圈、STIR-EPI、b值=400s/mm2。全身共分5段完成,每段40层,范围为240mm,扫描范围从头顶至膝关节下缘水平,每段扫描时间为4min30s,全身扫描共计22min30s。扫描结束后采用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对各段的原始图像进行自动拼接,对拼接后的WB-DWI图像进行三维MIP重建,并且利用黑白反转技术,形成“类PET”图像。对所有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分,比较不同扫描参数下的WB-DWI图像质量。
1.3 图像评价将WB-DWI图像分5段(头颈段、胸段、上中腹段、下腹-盆腔段、股骨段)进行评分,评分标准:无伪影或伪影较轻,组织结构清晰可辩,评3分;伪影较重,部分伪影与组织结构重叠,但组织结构仍显示较清晰,评2分;伪影较重,较多伪影与组织结构重叠,部分组织结构显示不清,评1分;伪影严重,大量伪影与组织结构重叠,结构出现扭曲、变形或信号缺损,评0分。每幅WB-DWI图像最高15分,最低0分。由两位主治以上医师进行盲法阅片,取二者评分平均值。
1.4 统计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各组间差异的显著性检验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为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表1 不同信号采集线圈及扫描参数WB-DWI图像质量评分
不同信号采集线圈及扫描参数下WB-DWI图像质量评分见表1。
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采用相同背景信号抑制序列和b值(STIR-EPI、b值=800s/mm2)时,相控阵表面线圈图像质量明显优于体线圈(图1、2),其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采用相同信号采集线圈和b值(相控阵表面线圈、b值=800s/mm2)时,STIREPI图像质量优于SPAIR-EPI(图3、4),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采用相同采集线圈和背景信号抑制序列(相控阵表面线圈、STIR-EPI)时,b值=400s/mm2与b值=800s/mm2图像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3、5)。采用相控阵表面线圈、STIREPI、b=500s/mm2或800s/mm2时图像质量最佳。
3.1 3.0T磁共振WB-DWI成像技术特点WB-DWI可获得类似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的高质量全身DWI图像,相对于PET,WB-DWI具有价格相对低廉、无辐射等优势,在恶性肿瘤的放、化疗疗效监测中有较重要的价值[4]。但由于场强越高,磁敏感伪影及化学位移伪影越明显,故3.0T磁共振成像参数对WB-DWI图像质量影响较1.5T磁共振更大[5],优化其成像参数对改善图像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2 不同信号采集线圈图像质量对比WB-DWI扫描范围大,以往很多研究均采用体线圈进行信号采集[6],体线圈呈圆筒状,内置在磁体内,用于激励和接收较大体积组织的MRI信号,具有成像范围大的优势,检查过程中无需更换线圈,但其对磁场不均匀较敏感,线圈距离体表较远导致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及灵敏度低、伪影较多。表面线圈贴近体表,SNR及灵敏度均较高[7],但成像范围有限,全身成像需多个表面线圈联合使用,若表面线圈配备数量有限,检查过程中需多次跟换表面线圈。本研究中所采用的西门子MAGNETOM Verio 3.0T磁共振扫描仪具有Tim技术,采用4个相控阵表面线圈、多通道采集及自动移床技术,整个检查过程一次扫描完成,其间无需更换表面线圈,简化了检查流程,将检查时间缩短至22.5min左右,与体线圈采集时间相仿,但图像质量明显优于体线圈。
3.3 不同背景信号抑制序列图像质量对比WB-DWI最初是由Takahara等[8]开发了一种在自由呼吸状态下获得薄层DWI的方法,利用短T1翻转回复(STIR)序列有效地抑制脂肪信号,获得满意的背景抑制效果,提高了WBDWI图像质量。Takahara等[8]发现,尽管SPAIR的信噪比(SNR)高于STIR,但在颈胸部DWI图像质量比较中,应用STIR-EPI的所有病例均获得良好的脂肪抑制效果,而应用SPAIR-EPI技术检查的患者中,脂肪抑制效果不佳。本研究对STIR-EPI和SPAIR-EPI的背景抑制效果的比较中,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笔者分析原因可能是SPAIR脂肪抑制不够均匀,对视野(field of view,FOV)边缘及外周的脂肪信号抑制不足,导致FOV外残余的脂肪信号叠加在躯体中心部位,使伪影增多,严重影响图像质量;而STIR脂肪抑制均匀,伪影明显较SPAIR少。
图1 患者,女,31岁,右肺上叶肺癌并全身多发转移,扫描参数:体线圈,STIR-EPI,b=800s/mm2;图2 患者,女,31岁,右肺上叶肺癌并全身多发转移,扫描参数:相控阵表面线圈,STIR-EPI,b=800s/mm2;图3 健康志愿者,男,32岁,扫描参数:相控阵表面线圈,STIR-EPI,b=800s/mm2;图4 健康志愿者,男,24岁,扫描参数:相控阵表面线圈,SPAIR-EPI,b=800s/mm2;图5 健康志愿者,男,24岁,扫描参数:相控阵表面线圈,STIREPI,b=400s/mm2。
3.4 不同b值图像质量对比b值越高对水分子的扩散运动越敏感,但随着b值增高,组织信号衰减,SNR降低,梯度脉冲对周围神经的刺激增加。较小的b值图像的SNR增高,但对水分子的扩散运动不敏感,组织血流灌注造成的水分子运动导致ADC测值偏高,不能准确反映水分子的扩散运动。一般b值>400s/mm2方可基本消除血流灌注对DWI及ADC值测量的影响[9]。因此本研究中采用400s/mm2与800s/mm2两种b值进行图像质量的比较,尽管两者图像质量差异不明显,但采用b=800s/mm2在保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更能保证ADC值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3.5 WB-DWI图像伪影超高场强磁共振随场强的增高,化学位移伪影、磁敏感伪影及流动伪影更加突出,大FOV导致匀场效果不好、匀场时间较长[10]。但由于WB-DWI全身多段成像必须采用统一FOV,故本研究中,笔者采用适中的FOV(40cm×40cm),减少FOV外卷褶伪影的重叠。有文献报道[11]采用36cm×36cm伪影较少,但对于体型较宽的患者无法包括全部胸廓。WB-DWI是在自由呼吸状态下的一种成像方式,均匀呼吸可以明显改善图像质量,本研究中健康志愿者的WB-DWI图像质量明显优于恶性肿瘤患者,因为多数恶性肿瘤患者受疼痛等影响,难以在长时间的检查中保持均匀呼吸。肠道内容物在WB-DWI图像上往往表现为混杂信号,经三维MIP成像后,与正常结构、病变信号重叠,影响对病变的判别和分析,因此,扫描前良好的肠道准备非常必要。
3.6 展望与不足WB-DWI技术是继PET-CT和SPECT骨扫描之后的又一种全身成像技术,其具有无辐射、无需注射药物、价格相对较低等优势[4],随着磁共振软、硬件技术的提升,WB-DWI图像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高,重建图像更加稳定,定量测值更加准确、可重复性更高,在肿瘤的筛查、分期及疗效评价等方面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WB-DWI技术目前仍存在诸多不足:由于一般磁共振表面线圈的配置数量都不足以一次性覆盖全身,同时也为了将检查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大多WB-DWI实际成像范围在颅脑至膝关节范围,并不能涵盖全身范围;为了减少伪影,较小FOV的使用,也是双侧上肢难以显示;磁共振多参数成像的特点,导致WB-DWI图像质量受诸多因素影响,图像质量稳定性欠佳,特别是在颈部、纵隔大血管旁等部位,伪影较重且难以控制,图像质量较差,并且影响ADC值定量测量;实质性器官,如脑、脾脏、肾脏、睾丸等本身表现为较高信号,进行三维MIP成像后,上述器官内病变容易被掩盖而难以发现,此时应当结合横断位原始图像判别。
综上所述,WB-DWI图像质量受多参数影像,通过对成像参数和检查流程的优化,可以改善WB-DWI图像质量的同时,适当减少扫描时间。研究表明,采用相控阵表面线圈、STIR-EPI、b=800s/mm2、FOV 40cm×40cm、TR=8000ms,并且呼吸均匀时获得的WB-DWI图像质量最好,扫描时间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