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动态增强MRI定量参数Ktrans、Kep、Ve与免疫组化指标MVD、VEGF的相关性

2018-08-16 05:36:56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放射科河南郑州450000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微血管良性定量

1.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放射科 (河南 郑州 450000)

2.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介入科 (河南 郑州 450000)

杜丽娟1 刘一强2 张新明1陈亚龙1 刘亚飞1

乳腺疾病是女性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在世界范围近年来其发病率均表现出上升趋势。尤其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加快生活节奏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乳腺癌的检出率也逐年上升[1]。乳腺癌是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疾病,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其均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一位。目前乳腺疾病的良恶性常借助乳腺动态增强MRI定量进行诊断,其以肿瘤新生血管的产生为基础,通过判断其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病变性质的辨别[2]。恶性肿瘤具有丰富的新生血管,微血管密度较正常乳腺增大,增加了对大分子对比剂的通透性,可造成异于乳腺良性病变时间及信号强度变化,对鉴别诊断乳腺病变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生物学研究表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过程均与肿瘤的血管生成具有紧密的联系,其中MVD主要反映肿瘤的血管化程度,VEGF水平是新生血管的功能状态重要指标,两者均为阴性肿瘤血管生成的重要因素[3]。对于乳腺癌,早期诊断并采取积极治疗对癌细胞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在影像学上,现阶段已证实乳腺动态增强MRI定量分析可用于评价肿瘤的血管生成情况,但将相关参数与MVD、VEGF进行联合研究的报道尚不多见[4]。因此该研究探究乳腺动态增强MRI定量参数Ktrans、Kep、Ve与免疫组化指标MVD、VEGF的相关性,为乳腺癌的早期良恶性判断提供生物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该探究对象为2015年11月~2017年11月于我院诊断的40例恶性乳腺疾病患者、30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以及30例非脂肪型乳腺健康门诊者,设为恶性组、良性组与对照组。恶性组年龄最低27岁,最高55岁,平均(45.04±4.34)岁;疾病类型:25例浸润性导管癌;5例粘液腺癌;5例浸润性小叶癌;3例髓样癌;2例导管内癌伴间质浸润;良性组年龄最低24岁,最高54岁,平均(44.56±4.56)岁;疾病类型:14例乳腺纤维腺瘤;7例纤维腺病;5例小叶增生伴导管囊状扩张;3例乳腺炎性肿块;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对照组最低25岁,最高53岁,平均(44.87±4.48)岁;纳入标准:均于影象诊断后7d内手术病理确诊;无手术、化学治疗、放射治疗、激素治疗及靶向治疗史;图像清晰,无明显运动及呼吸伪影;对照组为年龄配对的非脂肪型乳腺健康门诊者;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肺等内科疾病;哺乳期或怀孕期妇女;比较三组年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比较意义。

1.2 方法采用3.0 T磁共振扫描仪(西门子3.0skyra)以及专用八通道双侧乳房相控线圈。嘱咐患者取俯卧位,自然悬垂双侧乳房使之垂于线圈内,先进头部,扫描范围包含双侧腋窝、双侧乳腺组织。横轴位T2WI:TR、TE 、TI分别为4060ms、70ms、230ms,层厚、层间距分别为3.0mm、1.5mm,矩阵:358×448,FOV:340 mm×340mm;横轴位DWI:TR、TE分别为5700ms、66ms,b值取0s/mm-2与800s/mm-2。T1多翻转角:参数:TR、TE分别为5.64ms、2.46ms,矩阵:196×320,FOV:333mm×380mm,层厚2.5mm,层间距0.5mm,翻转角度5、10、12、15°。T1动态增强序列:翻转角12°,其余参照T1的翻转角。扫描采用时间分辨随机轨道成像(TWIST)技术,注射磁共振钆双胺对比剂(GE,美国),注射剂量为0.1mmol/kg,速率2.5ml/s,完成后按相同速率注射15ml生理盐水。均进行无间歇扫描,每位待检者扫描时相共70次,除第1时相17.3s,其余单时相扫描时间均为4.58s,总时间5min 33s。所有图像录入Omni-Kinetics软件(GE,美国),由我科室两名资深影像医师阅片,记录三组Ktrans、Kep、Ve等MRI定量参数,Ktrans:血管内对比剂扩散到血管外的速率,单位为min;Kep:对比剂在组织间重新回到血管内的速率,单位为min;Ve:血管外细胞外间隙除以整个体素的容积;三者关系为Ktrans=Ve·Kep。

手术病理检查留取恶性组与良性组乳腺病灶标本,标本常规脱蜡水化,进行两次5minPBS液浸泡,随后进行檬酸抗原修复、滴加3% H202、BS液再浸泡等常规免疫组化染色步骤,参照Zhao L Y 等[5]操作方法。MVD计数:光镜(100倍)下选择3个微血管密度热区,随后400倍光镜进行热区抗CDl05染成棕黄色的血管计数,计算3个视野的平均值即为MVD;VEGF计数:光镜(100倍)下选择3个微血管密度热区,随后400倍光镜记录阳性、阴性数目,<5%为“-”性,记0;6%~25%为“+”,记1;26%~50%为“2+”,记2;≥51为“3+”,记3。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0.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的形式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三组比较采用F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三组乳腺动态增强MRI定量参数比较恶性组Ktrans、Kep、Ve均显著高于良性组与对照组,且良性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图1-6,图7-11。

图1 III级右乳浸润性导管癌乳腺动态增强MRI;图2-4 Ktrans、Kep、Ve伪彩图,值为0.18min、1.12min、0.16;图5-6 MVD、VEGF高表达。图7 左乳纤维腺瘤乳腺动态增强MRI;图8-10 Ktrans、Kep、Ve伪彩图,值为0.05min、0.61min、0.08;图11 MVD、VEGF低表达。

2.2 良性组与恶性组VEGF、MVD比较良性组VEGF、MVD均显著高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图1-6,图7-11。

2.3 乳腺动态增强MRI定量参数与MVD、VEGF的相关性Ktrans、Kep、Ve与VEGF、MVD均呈正相关(P<0.05),见表3。

3 讨 论

乳腺癌属于血管依赖性肿瘤,其肿瘤的生长、转移以及预后均与肿瘤血管生长程度联系紧密,因此腺癌微血管可作为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监测评估以及癌细胞转移及肿瘤预后的重要指标。最初发生肿瘤时无血管生成,肿瘤细胞营养来源于扩散的组织间隙营养物质,随着肿瘤的生长才有肿瘤血管生成[6]。肿瘤微血管可通过瘤细胞分泌的VEGF诱导肿瘤生成微血管;也可通过宿主血管的肿瘤化。在恶性肿瘤血管的生成及发展过程中受到多种细胞因子的调节与调控。肿瘤血管数目多,微循环血流速增加、容量增大[7];新生血管具有杂乱结构、分布不均匀,多为单层内皮且不完整,裂隙性血管网因缺乏无舒缩功能导致渗漏性增高[8]。以上因素导致的肿瘤微循环在时间、空间的不均衡性成为乳腺动态增强MRI能够量化分析的生物学基础。

表1 三组乳腺动态增强MRI定量参数比较(s)

表1 三组乳腺动态增强MRI定量参数比较(s)

注:与恶性组比较*P<0.05,与良性组比较#P<0.05

组别 n Ktrans(min) Kep(min) Ve恶性组 40 0.17±0.04 1.21±0.12 0.14±0.05良性组 30 0.05±0.01* 0.61±0.09* 0.08±0.02*对照组 30 0.02±0.01*# 0.45±0.05*# 0.04±0.01*#F / 320.65 640.57 76.91 P / 0.000 0.000 0.000

表2 良性组与恶性组VEGF、MVD比较(s)

表2 良性组与恶性组VEGF、MVD比较(s)

组别 n VEGF MVD(n/400HP)恶性组 40 1.56±0.23 68.23±12.12良性组 30 0.86±0.12 37.23±7.23 t / 15.174 12.363 P / 0.000 0.000

表3 乳腺动态增强MRI定量参数与MVD、VEGF的相关性

该探究结果显示恶性组Ktrans、Kep、Ve均显著高于良性组与对照组,且良性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国外Ryu J K等[9]研究结果一致。而这与乳腺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联系密切。乳腺癌患者其肿瘤细胞生长较为旺盛,产生大量的新生血管,动静脉瘘、血管结构紊乱等引起血管管径变粗,表现为不完整内皮,血管壁变薄且较脆,基底膜减少等造成血管壁通透性逐渐升高[10],对比剂交换速度变快,剂量增多因此出现计量血管内对比剂扩散到血管外的速率的Ktrans明显高于其他人群,由于Ktrans=Ve·Kep的关系表现出Kep、Ve相应的变化[11]。正常乳腺与良性病变缺少通透性较高的血管,血流速度相对平稳,对比剂填充缓慢且均匀,各MRI定量参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2]。

生成肿瘤新生血管依赖于血管活性物质的高表达,通过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刺激达到诱导生成新生血管的目的,其中VEGF具有最高的特异性,是调控因子最最高效的一种[13]。因此,生成新生血管病理水平不仅表现为VEGF蛋白的高表达也表现了微血管密度的上升,MVD、VEGF是反映肿瘤血管生成以及通透性的最重指标[14]。而在肿瘤学研究中,多种恶性肿瘤均表现为VEGF的高表达,钱建华等[15]发现胃癌患者病灶VEGF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胃器质性疾病病灶以及正常胃组织。本探究良性组VEGF、MVD均显著高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等研究结果一致。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Ktrans、Kep、Ve与VEGF、MVD均呈正相关(P<0.05),也与等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Ktrans、Kep、Ve与VEGF、MVD均呈正相关,在乳腺疾病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猜你喜欢
微血管良性定量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中老年保健(2022年6期)2022-08-19 01:41:22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内蒙古林业(2021年6期)2021-06-26 10:42:32
显微定量法鉴别林下山参和园参
当归和欧当归的定性与定量鉴别
中成药(2018年12期)2018-12-29 12:25:44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中成药(2017年6期)2017-06-13 07:30:35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中国卫生(2016年9期)2016-11-12 13:28:08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慢性HBV感染不同状态下HBsAg定量的临床意义
IMP3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