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继勇
[摘 要]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的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当然,教师教学语言除了向学生传输知识信息、表达思想感情、启迪学生心智、指导学生学习和调控课堂活动之外,更重要的是其影响功能,一旦具备了某种影响力,有时能影响学生的一生。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使用原则和艺术做了探究和总结。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 教学语言 ;使用原则; 艺术
一、 小学语文教师语言使用的原则
1.规范性
规范的教学语言能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与感染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學习兴趣。所谓语言规范性主要指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 语法的规范性。主要指教师的表达要合乎语法修辞。课堂教学语言规范、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规范、科学的教学语言不仅能带给学生一种听觉上的享受,而且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或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反之,容易造成学生思维上的混乱或知识获得上的障碍,甚至影响学生学习时的情绪,妨碍教师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精简、规范自己的语言。
(二) 语音的规范性。就是要求教师上课要用普通话,切忌讲方言土话,或者一会儿普通话一会儿家乡音。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本,直接影响着学生语言、语感的训练,教师教学时必须使用标准的、规范的普通话,在语音、吐字、音量、语速、词汇、语法等方面都要符合要求。否则,不但影响学生听课情绪,而且还会导致教师传授知识时产生误差。
2.逻辑性
教师语言的逻辑性,就是指教师语言必须合乎客观事理,遵循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并且能根据学生思维的规律,准确地运用概念,恰当地作出判断,严密地进行论证,做到思路清晰、条理分明,前后一致。在教学中,老师要特别注意教材的内在规律,把握各部分之间的本质联系,运用有条理的语言进行教学。教师的语言有了逻辑性,才能使学生的思路随着教师的讲解,渐渐清晰,才能顺藤摸瓜,顺水寻源,达到理会、掌握的境界。
3.准确性
教师面对的学生是“不成熟的”教学对象,他们的语言表达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不恰当的地方。这时候,教师准确的语言示范作用就会充分得以凸显,做学生语言的医生——点拨、修正,使得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对语言有新的认识,从而使其语言表达能力获得提升。准确是对语文教师教学语言最基本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必须准确无误,观点鲜明,不能模棱两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4.精彩性
(一) 精练就是言简意赅,用尽量少的语句包含尽量多的内容。著名的语言大师莎士比亚说:“精练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教学语言是否有力,不是由数量,而是由质量决定的。教学中必须消灭可有可无的话,与题无关、旁征博引的废话不要;言之无物、无的放矢的空话不要;违背真实、言不由衷的假话更不要。
(二)精彩就是耐人寻味。一曲好歌要有余音,一幅好画要有余景,一堂好课要有余意,要给学生留有积极思考的、由此及彼的余地。循着陈景润成长的足迹,我们仿佛听见了他中学时代的数学教师沈云启迪思维的名言妙语:“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就是皇冠上的明珠。”就是这些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的话语,激起了青年陈景润攀摘皇冠明珠的雄心壮志 。生动、精炼、精彩,寥寥数语,充溢着思维的睿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能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打开心灵的门扉,真正起到了“言虽尽、意无穷;情未了、思无涯”的效果。
5.情感性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这是教学语言的生命、灵魂。”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的教学语言还应当充满感情色彩,力求达到“讲到庄严处,学生竦容端坐;讲到豪壮处,学生热血沸腾;讲到义愤处,学生横眉立目;讲到欢快处,学生笑意盈盈”的教学境界。这样的教学境界能够充分地体现出情感性。
6.深刻性
教师,人们称之为人类灵活的工程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他的语言应该能启迪心灵、陶冶情操、激励学生奋发向上;能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收获语文知识和能力。这就需要教者有明晰的思想、饱满的激情,对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要仔细斟酌,确保言论积极、健康、向上,娓娓道来,有声有色,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品味语言的精妙,领悟语言文字背后的人文内涵。
二、 教师构建语言影响意识的价值
(一) 对教师的自身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语言不但要表达形象、准确、有感染力,而且还要有“以文化育人”,“以思想启迪”的涵蕴。这样的教学语言宛如一颗启明星,让孩子在夜幕降临中也能感受诗意的光芒;像一弯新月,总能触发孩子们无限的遐想……因此,教师语言影响意识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材、教参等常规资料的研读上,更应该通过对文学、历史、教育学等学科的广泛阅读,开阔视野、积累语言、提升自我,以“文”养“语”,以“文”化“生”,以“文”塑“人”。
(二) 能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永久的印痕。一位工作了18年的老师告诉笔者,小学三年级之前,他从不举手回答问题,即使被老师“点将”了,他也会紧闭其口。因为他怕答错了,老师同学会嘲笑他。四年级的时候,他们班来了一位看起来很严肃的语文老师。上课第一天,他让一位同学回答问题,但是那位同学答错了,可老师却兴奋地大声说:“你错得真有水平啊,这正是我想要的答案!谢谢你,请坐!……”当时他被深深地震撼了(他也相信被震撼的绝对不止他一个人),从那以后,只要是这位老师的课,他都会把小手举得高高的。慢慢地,他就养成了在任何老师的课上都会积极举手,踊跃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近三十年,但那句“你错得真有水平啊”却已深深地烙在了他的脑海中。每当他走进教室准备上课时,每当他帮助孩子订正作业时,每当他为后进生补差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这句话,想起这位一句话就改变了他一生的老师。
总之,新课程改革呼唤教学语言的新面貌。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参与语言艺术的探究,深挖语言艺术的潜能,加强语言能力的锤炼,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同时应用于教学,使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相应的丰富和提高,情感得到抒发和升华,使祖国的语言文字更丰富多彩,更具有感召力,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
参考文献:
[1]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J]. 吴粉萍.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5(08).
[2]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语言[J]. 张冬梅. 中国校外教育. 2015(23) .
[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J]. 叶景. 赤子(中旬). 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