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庆波
摘 要:新时代,档案馆建设与发展具有极端重要性。档案事业作为一项社会文化事业,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既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又相互联系、互相促进。我国档案馆建设与档案管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历朝历代的演化和丰富。建国以来,我国档案馆建设与档案管理经历了传统到现代的更替和转换,实现了现代意义的档案馆建设和现代档案管理。现代档案馆建设和档案管理具有密切关系,二者互为作用、互为补充,共处一个统一体中。
关键词:现代档案馆;档案管理;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8)04 — 0144 — 03
现代社会,人类文明程度迅猛提高,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局面凸显。档案作为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和文化发展的标志,是历史的真实表现,是社会活动的原始记录,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馆是我国保管档案、搜集档案和研究挖掘档案的专业机构,接收、征集、管理、利用、服务等是档案馆的职能。档案馆的基本职责是为党和国家集中统一保管的档案文本和史料,维护其历史真貌,是最真实的历史资料原件,是真实历史的记载,是对历史客观真实反应。新时代,其内涵也在不断深化。档案的物质表现形态与高质量的使用价值,已经被社会所认知并达成共识。档案已经早已走入家庭和个体人,充斥社会各个角落,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高度认可。
一、档案馆与档案发展历史溯源
档案馆是我国保管档案、搜集档案和研究挖掘档案的专业机构,接收、征集、管理、利用、服务等是档案馆的职能。在我国,有关档案馆发展有着悠久历的历史,比如,我国的周朝时期叫天府;汉代时期叫天渠阁;唐代时称之为甲库;宋元时期是架阁库;明清时期被称之为皇史宬等等,上述这些都是我国历史上历朝历代保存档案的机构。新中国成立之后,档案馆就成为最新称谓,从中央到地方都成立了这一机构,至今都被称之为档案馆。
档案最早产生于何时,历来众说纷纭,有阶级社会产物说和社会产说两种。总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文明产物。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了众多的档案精品。我国有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竹简档案、丝帛档案等,在全世界唯我独有,是我国的精粹。关于古代档案,在各个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商代称之为“册”;周代叫做“中”;秦汉称谓“典籍”;汉唐以后称作“文书”“文案”“案牍”“案卷”“薄书”等,清代以后多用作“档案”,今统称为“档案”。按着汉字本义,“档”为横木框格,是存放物品的搁架;“案”指的是小桌子一类的东西,引申为处理某一事件案卷。“档案”即存入档案架的案卷。我国明代以前,对“档案”和“文书”的称谓不加区分,称谓较多。
建国以来,档案馆一直都是集中保管党和国家重要档案的基地,是社会各领域利用档案的中心。在我国现有档案馆藏中,最早的馆藏档案是唐代的,之后有送达、元、明、清代的,民国时期的也有一定数量的保存,其中,绝大部分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档案。从现有馆藏中,集中反映了我国不同时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军事、生活等各个方面。按照《档案法》规定,对馆藏年满30年的档案要分期分批向社会开放,为社会各界服务。多年来,我国各级各类档案馆大力开展档案资源,为国家和社会各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比如,在大型影视作品拍摄、历史文化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数字依据查询,政治研究等方面贡献卓著;另外,通过举办各类展馆、建立爱国和警示教育基地、参加专业活动等提供档案利用。
二、档案馆的性质、责任和任务及演进
档案馆的基本性质和职责就是为党和国家集中统一保管的档案文本和史料,维护其历史真貌,是最真实的历史资料原件,是真实历史的记载,是对历史客观真实反应。档案的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其真实属性,其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职能是为新时代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历史的全面方位发展提供长远而重要的服务。
档案馆的性质表现为党和国家双重服务的、故它即是党的机构也是国家机构。根据《档案法》规定,档案馆是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是科研几个方面工作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是永久保管档案资源的基地。另外,档案馆所保存的档案,有些是机密性的,故档案又有其机要性质。
就档案馆的具体责任和任务来看,主要有:一是接收和征集具有长期或永久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源及相关资料。这是所征集的范围是全方位的,包括各级关、团体及所属单位,包括全社会范围味道自然与社会综合档案及历史文化资源;其任务还有一点就是对这些资源进行科学管理。二是通过多种形势和方式,积极而科学合理地开展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深入挖掘其文化价值,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三是积极支持、参与、配合国家和地方编修史志工作。
古代、近代乃至现代档案馆的性质基本是大同小异,都是为档案贮藏和利用提供空间。但古今档案馆的馆藏、管理方法、责任任务却大相径庭。过去是简单、粗放;现在是复杂、集约。从内容上看,当今的馆藏内容可谓极其庞大,涉及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从管理方面看,现在是传统管理与现代科学管理统一,现代管理手段异常先进,“互联网+”遍布整个管理过程。从档案馆演进看,档案馆经历了古代档案馆(统称)、近代档案馆、现代档案馆。从档案馆的发展看,经历了传统档案馆、数字档案馆、智慧档案馆和绿色档案馆的建设与发展过程。
三、档案馆与档案基础工作理解
档案馆是国家法定的专门保管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是党和国家永久保存档案的基地,是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其基本任务是集中统一地管理党和国家需要长期管理档案和有关资料,维护历史的真实面貌,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历史的长远需要服务。从这里来看,档案馆是馆藏档案的贮存地,是各类档案的存放地、查询地。档案馆的建设至关重要,其建设优劣决定档案的利用效率、安全保存、绿色环保等。
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档案是维护历史真实面貌的重要凭证。其一,档案是史实凭证、提供依据和显示财富。因为,档案之所以为档案,是因为它的形成是历史之初,而并非历史之后。正如恩格斯所说:“对于事态的真相,现在不可能提出文件来作证据,只有在文件本身成为历史陈述的时候,这些证据才会出现”。这表明,档案之可贵,就在于它以历史事实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其二,档案能反映客观、查考史实和研究历史。档案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反映人们在各种活动中的生产活动、科学实验和思想发展过程,记录历史活动的事实经过。这无疑对查考史实、研究历史是极其重要的。事实表明,任何一个文件、研究报告、设计规划、工作计划等起草和撰写都离不开查考史料,档案就具备这一特殊功能。其三,档案可以总结过去、指导现在、规划未来。经验证明,一项工作或者是一个计划都需要借助史实及历史的经验教训,这些都离不开档案资料的作用。这说明,积累档案是为了总结过去,总结过去是为了指导现在,指导现在是为了规划未来。其四,档案可以加快建设、推动进步和促进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是不可阻挡的潮流,但发展必须借助历史的成功经验,而这些历史的成功经验是通过档案反映出来的,故档案的作用不可小视。这也要求積累档案和加工档案的过程必须也高水平和提高档次。
四、传统档案管理与现代档案管理
新时代档案馆发展具有了极端重要性。随着现时代的到来,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日渐凸显。今年已经是我们实现“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关键时期,是全国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压在我们身上的担子异常沉重。从地方的人文历史来看,人文、科技、地理变革等深入研究异常重要。当前,解放初期土改、合作社及即大跃进时期的地方档案史料存世不多,加上文革时期的档案资料破坏与损毁丢失,地方资料存世整理难之又难。为了我国人文社会发展,应尽快建立地方、尤其是乡镇一级档案馆(室)、面向全社会广泛征集流散在民间的档案资料和历史材料尤为重要。
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给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也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深刻影响。一是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作用。传统档案管理模式有其历史渊源。经验表明,有一些档案很适合和延续传统的模式,比如,重要的军事档案、财务档案、科技档案、人事档案以及历史照片等既可以文字、照片、音像带或光盘等为载体进行管理。尽管现代科技、信息技术广泛使用以来,延续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既是可行的,也是应该的,传统的管理应依据情况延续使用,以便逐渐向现代管理过渡。二是传统档案管理模式面临严峻挑战。随着电子、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等新型档案载体的大量出现,档案的管理理论、管理标准、管理方法、管理技术、管理理念等都要有着相应的变化。另外,人们为了追求繁荣与发展,为了应付复杂多变的局势,都需要利用档案,从中借鉴前人的智慧和经验。这一切都需要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这也是档案工作的必然趋势,这也就给整个档案工作带来了巨大变革。比如,档案管理的现代化首先要求档案工作者树立现代化的思想意识,引入高科技特点的工作职能,尽快实现与世界档案事业接轨。再如,档案管理现代化要求档案工作队伍提高水平,适应需要。提高档案工作者队伍素质,实现现代管理技术的需要,是管理好和用好档案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学习,又要付诸实践,以便快速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需要。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档案管理现代化更需求档案工作者要掌握大量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等计算机知识、档案微缩知识,掌握档案工作标准化知识,掌握金算计的管理系统、统计系统、检索系统等“三大系统”。
档案开发利用是一门学问,它由档案管理者、档案实体、档案使用者三要素构成。而其中学问的核心是如何使三个要素有效结合。档案开发利用方式一般有四种:一是查阅档案原件。原始档案多为单份,有的具有保密性,这种档案不外借,但应允许查阅,以作参考。二是提供复制品。一般采用复印或者是抄录两种形式。三是开具档案证明。四是加大档案宣传咨询力度。
档案工作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是一种永恒的事业,它的生命力根植于人类社会之中,它不仅与人类文明产生、发展相伴,而且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对档案利用需求的增长,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到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
五、现代档案馆与档案管理关系分析与未来发展
建国以来,我国档案馆建设与档案管理经历了传统到现代的更替和转换,实现了现代意义的档案馆建设和现代档案管理。现代档案馆建设和档案管理具有密切关系,二者互为作用、互为补充,共处一个统一体中。比如,现代绿色档案馆建设,可以大大促进档案的科学管理,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可以带动现代档案馆软硬件走向更高阶段,二者关系极为密切。可以想象,一个简陋的档案馆,软硬件设施不健全,怎么能实现档案管理的智慧化、科学化。
1987年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提交的一份报告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其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档案事业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信息服务、维护党和国家真实历史面貌的双重使命,必然在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在各项事业发展过程中求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社会基本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档案事业作为一项社会文化事业,与经济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既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又相互联系、互相促进。
结语
档案作为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和文化发展的标志,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馆是我国保管档案、搜集档案和研究挖掘档案的专业机构,接收、征集、管理、利用、服务等是档案馆的职能。档案馆的基本职责是为党和国家集中统一保管的档案文本和史料,维护其历史真貌,是最真实的历史资料原件,是真实历史的记载,是对历史客观真实反应。档案事业作为一项社会文化事业,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既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又相互联系、互相促进。我国档案馆建设经历了由简单到完善的发展过程,未来档案馆建设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不断向更高阶段挺进。
〔責任编辑:谭 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