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职业理想培养:网络游戏社区“虚拟人格”的影响及对策

2018-08-15 11:18嵇新浩
理论观察 2018年4期
关键词:培养大学生

嵇新浩

摘 要:虚拟人格是指在网络等虚拟世界里刻意或者无意形成的与现实相对的人格。虚拟人格对大学生职业理想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人格,针对性的强化单个职业人格并为职业理想的培养提供技术上的便利性。同时虚拟人格让大学生活在不真实的世界里,不能区分真实职业能力。让大学生对真实社会的职业竞争缺乏认知,不能适应职业压力。大学生不能形成适合自身的职业理想观。因此,大学生职业理想培养应继续加强职业理想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发挥虚拟人格的积极作用合理运用。同时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等社会实践,提升大学生职业竞争力。

关键词:虚拟人格;大学生;职业理想;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8)04 — 0129 — 03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大学生日益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并形成虚拟人格。虚拟人格对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培养带来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当前学术界和教育界对虚拟人格的研究有所涉猎,有关专家和学者对虚拟人格的定义、形成原因、特征及其影响有所介绍,让我们对虚拟人格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总体来看对虚拟人格的研究并不丰富,也没有对虚拟人格视野下的职业理想教育进行深度研究。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大学生的广泛参与,虚拟的网络社区、网络游戏对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影响越来越深刻,亟需学术界和教育界的关注,并提出应对之道。基于此,本文以虚拟人格为研究视角,探讨虚拟人格对大学生职业理想培养的影响及其应对,以期完善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和培养。

一、虚拟人格的概念

邓泽球较早提出虚拟人格的概念并对虚拟人格产生的根源及其心理影响做出探究,指出“虚拟人格”是指在现实生活中未显露、表现出来的人格〔1〕。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李莉对虚拟人格进行较为系统研究,指出“虚拟人格是在现实世界中被压抑的人格和在现实世界中无法实现的人格,因网络世界为其提供了可以存在与表现的条件,而在虚拟主体的网络传播与交流活动中被表现出来的隐藏在现实人格背后的一套行为模式〔2〕。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虚拟人格是指在网络等虚拟世界里刻意或者无意形成的与现实相对的人格。

二、虚拟人格对大学生职业理想培养的影响

(一)虚拟人格对大学生职业理想培养的积极影响

职业理想是个体基于自身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和职业情商等因素评估的基础上,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希望达到一种预期的目标〔3〕。职业理想培养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个人生存和终身发展都有裨益。职业理想培養是个系统的工程,涉及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洪流中意愿。在职业理想的指导下大学生对自我进行认知,对职业进行认知,进行职业规划,确定从事的职业,培养自身的职业能力。虚拟人格对大学生职业理想的培养有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

1.虚拟人格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理想的人格,健全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也是大学生职业人格形成的过程。理想的人格才能适应职业要求,增强职业竞争力。虚拟人格展示出大学生与现实相应的人格。这种人格特征可能是理想化,超我状态的。如平时不爱说话,胆小怕事的大学生通过网络社区和网络游戏,在虚拟社会里夸夸其谈,谈吐优雅。虚拟人格也可能是一种本我状态。大学生由于现实社会的压力和条件的不够成熟,无法真实和完美的表现自己的人格,人格处于压抑状态。大学生通过网络虚拟人格让自己回到真实的人格状态,从而增加自信,最终适应现实社会的职业要求,增强职业竞争力。

2.通过虚拟人格针对性的强化单个职业人格

虚拟人格的形成有刻意和无意的区别。从刻意的的角度而言,通过虚拟人格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职业人格,从而不断强化和完善大学生的职业理想。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教育教学方式的不断科学化,通过霍兰德职业测试和自我评价等方法,以及通过不断的兼职、就业等社会实践,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能力、职业人格以及职业要求都有清晰的认识,能清楚明白的知道自己某方面能力的欠缺。借助虚拟人格能针对性的强化欠缺的职业能力。比如大学生通过从事销售的职业发现自己不太擅长言辞,或者发现自己语言功底不扎实,表述不到位无法令人理解,可通过网络上的社区进行锻炼。比如进入论坛,QQ群、博客或者微信朋友圈不断的进行锻炼,尝试改变语言,说话方法方式直到引起网友的重视。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总结、试错直至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

3.虚拟人格为职业理想培养提供技术便利性

虚拟人格主要通过网络聊天、网络博客和网络游戏等途径形成。这正好为职业人格、职业能力和职业理想的培养提供技术上的便利性。尤其是网络游戏,通过不同的方式,能培养大学生不能职业能力。网络游戏分为休闲类游戏、对抗性游戏、战略性游戏和角色扮演类游戏,在大学生职业理想培养中起到不同的作用。休闲类游戏能能让大学生获得快乐感,缓解现实世界的工作压力。对抗性的游戏能让大学生在激烈的对抗中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加现实世界的职业成就感和自豪感。战略性游戏能提升大学生的工作战略能力。比如《三国杀》游戏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统筹和领导能力。角色扮演游戏能让大学生对不同的职业角色进行感受,学会换位思考,从而更好处理职业人际关系。可见,虚拟人格的出现,为大学生职业理想的培养带来难得的技术契机。

(二)虚拟人格对大学生职业理想培养的消极影响

虚拟人格容易让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对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培养带来消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1.虚拟人格让大学生活在不真实的世界里,不能区分真实职业能力。

互联网是把双刃剑,既带来好的一面,也有弊端。虚拟人格也不例外。虚拟人格容易让大学生活在虚拟的世界而不能自拔,无法适应真实世界的职业要求和竞争力。比如在网络上滔滔不绝的、谈吐优雅的大学生在现实世界里可能无法表现出与虚拟社会一致的能力。由于从小缺乏锻炼,在真实的大众面前进行演讲时可能紧张,口齿不清晰,并时而忘词。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虚拟的网络环境里,由于的网络的匿名性、非面对面,大学生自身比较轻松,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反应和思考,从而能理性和优雅的表达。当然电脑打字和说出来,能力要求也不一样。可见,虚拟人格表现出来的职业能力和人格不一定适合真实的世界,这会让学生对自身的职业理想做出错误的判断,从而不能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影响自身的职业选择,最终有碍大学生的生存和发展。

2.虚拟人格让大学生对真实社会的职业竞争缺乏认知,不能适应职业压力。

应对职业压力是大学生职业理想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社会转型和经济增长方式对人才的要求提升,而高校扩展和不科学、信息不对称的教育方式使得大学生的能力基本差不多,无显著优势,从而造成激烈的职业竞争,大学生面临比较大的职业压力。从个体的角度而言,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能力缺乏科学的认知,就业错误都会造成职业压力。虚拟人格的存在更加剧大学生对自身职业能力产生错误认知。在虚拟的世界里,大学生通过网络社区和网络游戏产生与现实相对应的认识。比如在网络社区里能同时应对不同的咨询,不同的质疑,而在现实世界里,面对消费者的质疑可能显得手忙脚乱,缺乏应对。比如有些大学生打游戏时能从事高强度的对抗,甚至可以长时间的不休息。在真实的职业竞争里,遇到高强度的身体和脑力劳动,则显得力不从心。可见,虚拟人格会阻碍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理想做出错误认知,从而不能正确地选择职业,应对职业要求,不能应付职业压力。

3.虚拟人格让大学生不能形成适合自身的职业理想观。

职业理想观是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和培养的核心。职业理想观统领大学生对职业的认知和职业选择。虚拟人格对大学生的职业理想观的形成有着消极的影响,甚至阻碍。虚拟人格的超我状态容易让大学生高估自己的职业能力,虚拟人格也会让大学生对自己的真实职业能力产生怀疑,从而不能形成正确的职业认知。比如网络社区、网络游戏的大量参与,大学生容易受到网络上其他观点的影响,有的人建议大学生先就业再择业,有些人建议大学生宁要不就业,也不能让自身失去价值。这些都会影响大学生的判断。大学生正处于职业理想的认知和选择的关键阶段,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虚拟人格容易让大学生对自己做出错误的判断,不能形成适合自己的职业理想观。

三、虚拟人格视野下大学生职业理想的培养对策

虚拟人格有合理的成分,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培养要运用好这些合理的成分。对于平时精神压力比较大的学生可以鼓励学生玩玩消闲的游戏,通过QQ、博客、微博、微信等聊天工具进行交流、沟通和倾诉。通过对虚拟人格的研究发现,虚拟人格有可能造成学生呈现出与真实状态相背离的职业理想,进而影响在真实世界的职业能力。针对这种情况应引导学生规避消极虚拟人格带来的不利影响,引导学生回到社会实践。

1.加强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健全大学生职业人格

大学生正处于职業理想形成的关键期,要继续加强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观。要继续发挥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规划这个主阵地,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职业观,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洪流中。引导大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进行清晰的认识,对自己的职业能力进行科学认知以确定自己的职业取向。高校就业教育主管部门还应多邀请成功的企业家、杰出校友回学校讲学,树立榜样,增强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逆境抗压能力,提升大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高校要对虚拟人格与职业理想教育的关系进行专题研究和讨论,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虚拟人格观,引导大学生合理运用虚拟人格,不要沉溺虚拟世界。

2.对虚拟人格扬长避短,创造性应用提升大学生职业能力

虚拟人格对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培养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我们应当扬长避短,发挥虚拟人格的优势,借助虚拟人格这个途径完善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培养。借助虚拟人格培养大学生的职业能力主要分为两类:一是通过虚拟人格完善学生个体的职业能力。虚拟人格主要起到修正和完善的作用。比如对于平时不擅于发表观点的大学生可以借助诸如博客、朋友圈、论坛等网络社区进行自我展示,参与聊天互动,逐渐培养相应的职业能力。在平时的工作压力下,可以引导大学生参与休闲性的网络游戏进行减压。二是通过虚拟人格培养大学生群体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充分培养大学生的职业向心力、凝聚力和工作的默契感。大型的具有角色扮演的网络游戏恰恰能引导大学生培养这些能力。可以以项目教学法为例,通过分组对抗的方式,进行角色扮演。小组成员有些对赢取游戏进行战略规划,确定分工,其他小组成员通过接受的任务各司其职,共同完成任务。通过这类项目教学法能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等各项职业能力。当然,在创造性的运用虚拟人格时我们也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规避虚拟人格带来的不利影响。

3.引导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不断完善职业理想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建设离不开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的认识世界、认识中国的具体国情,认识职业以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通过不同的社会实践,大学生能对职业能力、职业竞争力有切身的感受,对自己适应社会职业的优势和缺点能够感知,并找寻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从而真正择业。 同样社会实践能避免大学生过分沉溺于网络,进而只有虚拟人格而缺乏现实人格。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一是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通过实践提升大学生职业能力。二是继续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创业促就业,通过创新促职业能力发展;三是鼓励学生自由实践。每个大学生的发展都有自身的个性,大学生只有不断的通过社会实践才能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和社会职业。高校应引导大学生在双休日和寒暑假自由兼职,或者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调研,撰写实习报告或者调研报告。通过这些不同自由实践弥补学校统一的校企合作和创新创业教育带来的弊端,以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4〕。

〔参 考 文 献〕

〔1〕邓泽球,张桂群.论网络虚拟人格〔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2):33-35.

〔2〕李莉.论虚拟人格在网络中的传播〔D〕.长春:吉林大学,2008.

〔3〕张继延,万勇华.试论职业理想及其实现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5):77-78.

〔4〕赵民胜,石乐.关于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几点思考〔J〕.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2):89-92.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培养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