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改革推动国企改革进入新阶段

2018-08-15 09:56张银平
上海企业 2018年6期
关键词:国资所有制国有资产

张银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鲜明地提出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而“管资本”可以認为是从管理实物形态的“国有企业”转移到更加注重价值形态的“国有资本”,目的是推动国有资产的资本化。这一变化标志着国企改革进入了以国资改革为主的新阶段。

今年,随着国资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改革呈现出在国资改革、国企改革并重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国资改革的新特点。不久前,中国企业联合会领导表示,国资改革属于相对宏观层面的改革,而国企改革则更多涉及到企业微观层面。早期国企改革的出发点更多强调搞活国有企业、着眼于具体而微观的目标。而国资改革谋划的是国企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强调回归出资人地位,着眼于通过优化国有资本投资与运营,实现国有资本的做优做强做大。而国企改革则是对国资改革的具体落实。

目前,国企改革强调以国资改革推动国企改革,旨在从股权多元化的这个根子上想办法,也就是通过将企业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促进国有资本与非公资本共同壮大;建立国资监管权责清单,确保国资监管既不缺位,也不越位。因此,为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在实践中获得成效,我们认为应当在改革视野、改革模式和改革目标等方面把握好几个关键环节。

首先,推动国资改革首先得拥有资本,注重涵盖全部经营性国有资产。因为,在新一轮的改革中,以往不在改革一线的国有资产将要唱主角,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一个企业不论资产大小,将每一分国资都纳入改革的大盘子中来,以便于在更大范围开展资源整合和资本运作,进而实现整个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其次,注重把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改造、体制机制调整与资本引进、产品结构优化组合到一起,既治标又治本。用资本的手段解决单个企业突破不了的难题,整合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力量逐个做重点企业的“加减法”。引来资本市场资金参与改革,通过给企业带来新鲜血液,形成正向循环。还通过公司上市,使国有企业成为公众公司,转向拥有和运作价值形态的国有资本,受到更加规范的公众监管,同时也获得充分的经营自主权,进而形成以“资本”为纽带的新型政企关系。

再次,从微观企业层面跳出来,在国资层面设计、主导改革方向,明晰不同行业领域合理的国有股权比例,用资本化、证券化的办法提高国有资产的流动性,以资本的力量突破企业之间的壁垒,使其真正实现布局优化、战略转型,充分发挥基础性、公共性、先导性作用。

第四,进行国资改革,必须把发展混合所有制摆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因为实现国资国企改革所设定的诸多目标,基本是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来实现。管资本对接的是混合所有制公司,而不是过去的传统国有企业。因此,混合所有制正是从管理企业转向管资本的一条重要途径。

第五,由于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股权结构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股权比例可以动态的变化,再加上国有投资运营机构的隔离,还有因为各类资本的交叉持股打破资本跨所有制和跨区域流动的壁垒,因此增强了资本的流动性。通过引进新的投资者重组业务板块放开市场,可以从整体上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总之,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从中央到地方、从理论到实践、从政策到执行等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在混改随然仍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这更需要我们从现有政策、研究成果和实践中提炼出关于混改的一些关键问题和对策建议,从而更好助力国资国企改革顺利进行。

首先,提高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的运营效率应是混改的首要目标,混改不只是产权的变动,更重要的是把民企灵活的市场机制和创新的管理理念引入国企,进而提高经营效率。

其次,混改的关键是要触及国企效率偏低问题,要引入外部力量完善治理结构,营造国有股东和中小股东平等行使权利、共生共赢的环境,提高优化国企激励机制,以提高国企的决策和经营效率。

第三,在混改中要防范几种倾向。一是国资仍拥有实际控制权,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防止继续依仗垄断优势和强化行政壁垒,而民资则选择“搭便车”来分享垄断利润。二是民资拥有实际控制权,会诱导国资代理人放弃监督,甚至选择妥协合谋,从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

第四,在混改中可以是一企一制,让专业性的机构和市场化基金成为国企下一步改革的催化剂和黏合剂,重点找到懂国企、守规矩、会增值的民营资本。

第五,《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指出了六种混改方式,分别是:非公有资本、集体资本、外资参与混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国资入股非国有企业,员工持股等。其中的国资入股非国有企业是另一个混改方向。发挥国企的规模和技术优势,整合先进民企资源,达到优势互补。具体方式可包括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对发展潜力大的民企进行股权投资、国企对民企提供资金和渠道支持、国资在证券市场举牌上市民企等。

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等部门已陆续推出3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示范项目,涵盖了中央企业和部分地方国企,实现了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7大重要领域全覆盖,并延伸到国有经济较为集中的重要行业。未来央企有可能分为三类:实体产业集团、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

在试点项目外,也有不少国有企业主动作为,精心谋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入具有战略协同性的民营资本和外资,优化股权结构,提高治理能力。通过各种不同所有制资本的实质性混合,实现了资本“形混”和制度“神混”的统一。

另外,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方面,通过产权和股权转让、增资扩股、上市公司增发、投资组建新公司等多种方式,民营资本、外资等作为战略投资、产业投资进入国有企业,有效解决了过去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而在企业激励约束机制方面也进一步健全了各项制度。通过“引资本”促进“转机制”,混合所有制企业在完善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多样化探索。市场化选人用人制度日趋完善,职业经理人制度、高级管理人员社会化选聘制度等为企业源源不断输送高质量人力资本。按劳分配、按要素分配、按贡献分配取代了曾经的平均主义“大锅饭”,公开透明的员工晋升、流动和退出机制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员工能进能出、管理人员能上能下、薪酬能增能减的目标正在逐步得以实现。

还有,在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也进一步增强。通过撬动数量可观的优质非公有资本,引入产业链价值链的战略协同力量和升级要素,有机融合国有资本的规模、技术优势和民资、外资的创新能力、管理优势,实现了企业资产效益和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升。

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负责人表示,今年将继续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支持民资外资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参与中央、地方各级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资扩股以及企业经营管理,进一步健全规范各类资本的退出机制,完善改革配套政策,确保各类资本自由进入、无障碍退出,更大力度、更深层次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各类所有制资本共赢发展。

总之,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一种富有活力和效率的资本组织形式,坚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激发国企内生动力,同时通过搞好国资改革从而推动国企改革的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
国资所有制国有资产
“混改”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浅谈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五年规划”加强国有资产监督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方法和措施
构建我国新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的思考
肖亚庆:2017年扩大混合所有制改革突破口
特力A背后的“国资”奇兵
重庆国资混改调步:先卖小企业大多亏损
地方国资改革启动6.7万亿资本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