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原则及对策

2018-08-15 11:18周晓虹曲晓红
理论观察 2018年4期
关键词:信仰教育马克思主义原则

周晓虹 曲晓红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文化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信仰对人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当前,大学生信仰的主流就是马克思主义。但是,在信仰的背后也存在很大危机。但是,马克思主义信仰被西方社会思潮和非马克思主义信仰冲击着。信仰教育的主导地位被逐渐弱化。针对当前的现状,就应该从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原则出发,本文阐释了强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原则;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8)04 — 0037 — 03

前言: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能不能肩负其这一重任,和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当前受很多因素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大学生群体中产生了淡化的现象。很多学生忽视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想要强化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就应该从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原则角度出发,让学生更加明确马克思主義信仰的重要性。下文便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基本策略。

一、强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原则

(一)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

在国家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保证国家昌盛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也为人们的发展提供了向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方向。在多个思潮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大学生的信仰和价值观出现扭曲和迷茫的现象。很多学生缺乏道德观念,缺少社会责任感。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导致学生的信仰失去了方向,也会出现社会经济膨胀等问题。因此,在进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过程中就应该遵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原则,能够从大学生的政治信仰、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角度出发,提升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二)遵从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和重要任务的原则

在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就应该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事业的建设,主要为社会的建设和国家的发展提供优秀的人才。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点和核心内容。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就能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更加坚实的力量,还能够保证大学生朝着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方向发展和进步。在日常教育的过程中就应该引导学生抵制各种不良文化思潮。中国梦要求赋予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力量,能够积极引导大学生在进行信仰教育的过程中引领大学生展现中国梦。因此,在强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过程中应该从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和重要责任角度出发。

(三)须遵循构建大学生精神家园的重要原则

当前,大学生身处在社会发展水平比较高的时代。在改革开放和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了比较强的意识。能够展现出更加活跃的思想,还能够从多个渠道接受信息。但是,也十分容易受其他社会思潮的影响。在多变和复杂的社会态势下,把大学生生培养成一个有用的人才成为当前重要解决的问题。怎样引领大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并坚定学生的信念,让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秉持着正确的信念,并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因此,只有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价值,为学生构建良好的精神家园。才能够保证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导下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二、当前我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西方社会思潮和非马克思主义信仰带来的冲击

在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我国不断涌入西方各种社会思潮。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对学生产生比较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另外,在先进文化不断传播的背景下,很多低俗信息和思想涌入高校教育中。比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暴力文化和低俗文化等。这样,学生很难辨别文化的优劣。学生的信仰就会出现真假难辨、善恶混杂的现象。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受到严重的危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也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由此可见,西方社会思潮和非马克思主义信仰对大学生的影响很大,这样就会加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体地位逐渐弱化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我国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主义是通过课堂形式传授给学生。但是,在社会经济和环境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单一的教育机制和授课形式就会展现出一些比较薄弱的环节。在实际教学中难以看到成效。因此,在众多高校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就逐渐被弱化,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过分关注专业课程的发展,忽视了对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引导和帮助。同时,很多大学生把注意力都放在物质利益上,盲目追求功利主义,这样就会减少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对自身的发展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很多学生就不愿意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政治理论学习上,导致马克思主义信仰受到冲击。

另外,各个高校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的引导。很多教育者在理解上存在认知的误区。这样就严重影响列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掌握和学习。因此,应该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特点和规律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的素质与实际需要不相适应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占据的地位不可忽视。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角度出发。并且,在高校中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教学主要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进行的。但是,当前很多高校教师都忽视了对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教师的教课素质也比较低。在这样的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和实际教学需求存在很大的差距。就会严重影响教师的发展和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掌握与理解。另外,从当前的教学情况出发,大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手段都存在滞后的问题。有的教师就不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展开深一层次的探究和分析。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会按照具体的教材进行教学,缺少对教材的深入理解。虽然有的教师能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透彻的掌握,但是却不能联系实际,缺少对社会形势的变化掌握,这样就会严重导致教学死板等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也不利于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三、强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对策

(一)多方面协调配合,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从家庭、社会和学校三方面出发。只有三者有效的结合才能够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成长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大力发展先进的文化,能够从文化环境建设角度出发。在进行环境建设的过程中就应该积极地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能够从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上着手。让学生在精神和文化相互带领下,洗涤自身的心灵。并在社会中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通常情况下,社会文化氛围有利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还需重点关注家庭美德的建设,能够在家庭内部创建一个安静和谐的家庭文化环境。虽然大学生在校园的时间比较多,但是家庭对大学生的思想影响还是不容忽视。在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父母和子女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的一些行为就会影响着子女。因此,在家庭中,父母应该积极给予学生关心和爱护,能够让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习的热情和能力。最后,在校园内部还应该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教育文化氛围,让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同时,校园文化对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传递文化知识和陶冶情操都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地位〔1〕。因此,应该多方面协调配合,为大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和组织建设

想要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就能够在内部建设完善的教育制度。这样才能够保证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健康和有序的展开,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提供更加清晰的思路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能够保证规章制度的完善和健全。因此,在高校内部应该建立一个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能够从引导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角度出发。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发挥教育者的重要地位〔2〕。在教育中应该从实际出发,为提升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养奠定基础和前提,保证教育者能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保证自身的言行一致和表里如一。同时,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对教师的教学环境进行优化和升级,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考核和激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三)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会涉及很多个教育形式和手段。通常情况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大学生的引导和帮助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够遵循党的教育方针。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联,并且在新时期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内容和方法都会存在创新趋势。因此,想要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强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就应该积极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这个主渠道作用〔3〕。

(四)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能力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信念是人类意识发展的核心部分。同时,也成为人类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精神部分。想要不断强化马克思主义就应该从强化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角度出发,能够加强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另外,在此基础上,还应该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进步。让学生能够在多种能力结合的情况下,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因此,在此基础上,还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并在具體实践中体会马克思主义教育信仰。由此可见,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就能够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和进步。通常情况下,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能够不断强化自身的交际能力和水平,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形成更加健全的人格。同时,这对学生更加虚心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起到带动和促进作用。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能够促进引导学生养成抗挫折的能力,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坚强意志〔4〕。在此基础上,能够引导学生并促进学生的发展。大学时期是学生的关键时期,学生应该在发展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活、把握自己,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能够走出困境。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实践的过程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

(五)建立长效机制,突出马克思主流信仰教育

高校的思想中政治教育工作中,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占据核心的地位。从本质出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种信仰教育。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就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核心问题。从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角度出发,马克思主义就稳步成为我们党的重要指导思想,引领着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大学生是国家发展和建设的重要主力〔5〕。成为了国家发展的希望和重要推动力量。因此,在高校内部应该建立一个长效机制,能够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规律,保证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马克思主义学习中来。在教育机制的引导下,要求教师全方面地育人。

结论:综上所述,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学习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家庭、学校等多方面应该进行协调配合,为大学生营造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同时,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还应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和组织建设,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并在此基础上,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能力。相信通过以上措施的实行,一定会为强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提供更加坚实的准备和基础。

〔参 考 文 献〕

〔1〕佟怡.新形势下推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路径探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7):76-78.

〔2〕邓鹏.论红色文化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价值及其应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6,(05):124-127.

〔3〕李艳,陈媛等.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综述〔J〕.教育教学论坛,2015,(28):39-41.

〔4〕王立平.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现状和对策〔J〕.宜春学院学报,2015,37(05):

40-45.

〔5〕黄敏.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生活化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

(08):47-48.〔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信仰教育马克思主义原则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加强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意识研究
信仰教育在哲学教育中的地位、作用与实现途径
网络时代大学生信仰教育问题探析
鲁南地区青年大学生信仰现状及信仰教育对策研究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
原则与原则上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